李思林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擁翠中學
化學實驗教學是最佳的情景教學
李思林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擁翠中學
創設情境教學,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它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積極向上的性格,促使學生愿學、樂學,使學生的興趣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一個有意義問題的提出,會吸引眾多學生開展各種各樣的探索活動,沿著知識的階梯拾級而上。教師可在課前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設計導讀性思考題。這組思考題必須具備趣味性,啟發性,概括性,突出重點,聯系難點,有一定深度。然后要求學生根據導讀提綱,獨立閱讀課本及相關資料,領會課本的基本內容和思路,由于學生認識水平的局限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預習,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提出他們的見解和看法。比如,高一《化學?鹵素》第一節氯氣,導讀性提綱如下:⑴怎樣聞氯氣的氣味?⑵課本介紹氯氣的哪些化學性質?⑶做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實驗,燃著的氫氣的導氣管是由上而下慢慢插入,還是快速插入到集氣瓶中下部好?為什么?⑷燃燒是否一定要有氧氣參加?⑸比較氯氣與水反應和氯氣與堿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說明兩者的聯系?⑹次氯酸是一種強酸還是弱酸?在書寫有關離子方程式時是否完全電離?⑺如何從原子結構的觀點解釋氯氣是一種活潑的非金屬單質?⑻根據氯氣的化學性質,談談氯氣可能有哪些用途?⑼比較實驗室制取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原理和裝置。⑽實驗室如何制取氯氣?氯氣和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有何異同?為什么?⑾200毫升濃度為36.5%的鹽酸(密度為1.19克/厘米3)與二氧化錳反應,制得氯氣的體積是大于、等于還是小于18.93升?由于學生在預習中積極參與,就可以實現教師課堂上精講,從而有時間進行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主渠道,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既突破重點,攻克難點,又要及時強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各種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善于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始終保持課堂的熱度,它是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程度的標志。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時要十分注意導讀性思考題的延伸和調控好教學情境,深入分析新知識和學生已有認知結構的有關知識之間的關系,巧妙設置問題過渡性“懸念”,提供各種形式的信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課本中應掌握的內容融會貫通,將知識橫向和縱向統攝整理,使之網絡化,有序地貯存,作“意義記憶”和“抽象邏輯記憶”。
心理學研究表明,觀察是知覺的特殊形式,觀察本身就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教師在實驗教學中,除了培養規范的操作習慣外,還應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條件,有計劃地指導學生,不斷提高學生實驗觀察的敏銳性,深刻性和精確性,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觀察能力。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的觀察能力較弱,經常被外界因素干擾,尤其是興趣、情緒、注意力更能影響其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習慣,使學生掌握觀察要領,有目的地進行認真而細致的觀察。
1.對實驗用品,反應原理的觀察。
儀器、藥品是學生實驗的物質基礎,是學生實驗的先決條件。對實驗中要使用的儀器、藥品應明確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對能自制或可用代用品的,可以自己動手,收舊利廢,物盡其用,培養學生節約精神和動手能力。
實驗原理是驗證性實驗的理論依據,是實驗教學的重點之一,在實驗前,必須明確反應原理和所涉及的有關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同時還要認真探討,研究是否有改進的可能。
2.按程序形成全面、細致的觀察過程。
實驗步驟是學生實驗的指南,正確操作的規范。教師必須在實驗前指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并在實驗中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細致而周密地觀察,逐步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正確對待實驗的科學態度。
3.有目的、任務地重點觀察。
實驗目的就是本實驗的“教學目標”,通常包括知識、能力(含技能)德育和情感等內容。這就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目的、任務,對某些特定的化學現象進行重點觀察。這樣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觀察,實驗有條不紊,課堂秩序井然,彌補了教師在課堂上單憑口述,而學生又不能認真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操作、觀察和思考的不足,同時,能敏銳觀察那些稍縱即逝和不引人注目的現象,以及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刻顯現出來的現象,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發展了學生的能力。從觀察中提出問題、引導思考,總結歸納觀察結果。
實驗教學是最佳的情景教學,教師要創造盡量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設計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系,同時培養了對待實驗應是實事求是、一絲不茍、細致入微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創新精神。另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應最大限度地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個體和總體對知識的認識程度,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克服學習上依賴性,激發學生的潛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在參與問題的探究和思索中,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