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克青
河北省新樂市化皮學區東柴里教學點
小學數學教學的四個“突破”
邱克青
河北省新樂市化皮學區東柴里教學點
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應在五個方面尋求突破:關注數學教育的文化性;強調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弘揚學習方式的自主性;提倡教學手段的整合性;注重教學評價的發展性。
數學教學;文化性;現實性;自主性;整合性;發展性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的前言部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那么,鑒于這樣的目標導向,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該何去何從呢?透析《標準》的新理念,筆者認為,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應在以下五個方面尋求突破。
《標準》中有這樣的描述: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除了固有的科學性外,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詮釋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數學學科這一雙重特性決定了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應是多元的。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熏陶和素質的培養。因此,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人類文化的價值,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磁力,最終實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優化整合。
《標準》中強調:“數學的內容應當是源于學生生活的,適應未來社會生活需要和學生發展需要的內容。應當擯棄那些脫離實際、枯燥無味的內容。課程內容應當成為學生從事觀察、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的生動的素材。”小學生的學習活動帶有濃厚的情緒色彩,置身于熟悉的情境,他們的認知活動便能充分而有效的展開。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注意采集現實生活背景下的數學問題作為研究內容,支持學生憑借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情境,發現知識。例如,江蘇省特級教師華應龍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選取了現實生活中學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足球。首先,教師提問:“如果在世界杯比賽中,我們中國隊獲得一個寶貴的罰點球的機會,你覺得主教練米盧會安排哪位運動員來主罰這個點球?”學生們有的提名“郝海東”,因為他在十強賽中進球最多;有的提名“祁宏”,因為他的腳法最好;還有的提名“范志毅”,因為他是三朝元老,心理最穩定。這時,教師適時引導:“三位都言之有理,那么究竟安排哪位主罰呢?我想,米盧會比較一下隊員中罰點球最好的那幾位的成績,然后再作定奪。你認為呢?”接著,教師出示三位球員在以往比賽中罰點球的總數和進球數,引導學生通過一種合理的方法進行比較。經過多次方法的交流與思維的碰撞,學生終于發現了用比較三人“進球數”與“總點球數”的百分比(即進球率)來判斷戰績優劣的好方法。從而,在這樣一個生動而現實的數學情境中,實現了對“百分數”意義的有效建構。
對于這個問題,《標準》中作了一分為二的科學論述。
《標準》一方面強調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必要性。它明確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尤其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例如,可以在學生探索發現的基礎上,應用計算機的生動再現強化課堂教學的重點;可以在學生研究受阻的情況下,應用計算機的形象演示突破類似于“怎樣是直線的無限延長”、“什么是速度和”等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難點;還可以在教材內容的學習后,借助計算機網絡,搜尋更多的生活數學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等。應該說,在強化重點、分散難點、拓展視野等方面,計算機的應用是卓有成效的。
《標準》另一方面又指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局限性。它指出:“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律的探索。”就是說,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基本功能是“強化表象”。至于“表象”向“抽象”的邁進,更多的還得依靠學生的親身體驗。所以,數學教學要合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注意現代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的有機整合。
《標準》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這一論述的核心思想,就是課堂評價要富有“發展性”。怎樣的課堂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該課堂評價就是有效的。因而,要實施“發展性”的課堂評價,應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和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課堂評價要注重主體的多元性。數學教學中,評價的主體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課堂評價要突破“教師權威式”的固有定勢,擺正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采用教師點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課堂評價要注重內容的全面性。課堂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最終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學習的過程,實現“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的統一;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實現“學習能力評價”與“學習情感評價”的統一。
課堂評價要注重方式的多樣化。既可以采用筆試、口試、作業等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可以采用課堂觀察、課后訪談、論文分析、活動總結等方式對學生參與數學活動過程的表現進行客觀評價。
當然,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以上只是自己在教學中的點滴心得。如何更好地搞好小學數學教學,還有待我們做出更多的努力,還需我們在更多方面需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