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梁學軍
摘 要: 區域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銜接的框架設計是路徑,合作的機制是保障。堅持體制創新、制度創新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促進中高職協調發展,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
關鍵詞: 中高職銜接 框架設計 合作機制
一、中高職銜接的內涵
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是指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功能定位清晰、結構合理,相互之間溝通銜接順暢,教育質量互相促進,從而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整體提升、功能優化的態勢和過程。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的具體內容:一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相互銜接。二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上相互銜接。三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之間有合理、暢通的選拔升學機制。四是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相互促進。
二、區域中高職銜接協調發展框架設計
1.一貫制模式:一個高職院校與幾個區域內的中職學校形成的銜接模式,通常叫五年一貫制,具體可分為“3+2”和“2+3”兩種形式,即學生在受完中等職業教育(3年或2年)的基礎上再接受高職教育(2年或3年),畢業后發給相應的中職和高職文憑。一般情況下,這種模式,中職和高職學校之間是有合作協議的,在人才培養計劃的銜接上是有具體規定的。
2.對口升學模式:中職與高職根據自己的學制年限進行教育,部分中職畢業生(中專、技校、職高畢業生)完成三年中職學習,通過對口升學考試進入專業對口的高職院校接受二至三年的高職教育模式。中職畢業生自由選擇報考高職院校,中、高職學校沒有合作關系。
3.直通制模式:是在一所高職院校內部實施的模式。由高職院校直接招收初中畢業生入學,前三年按中專教學計劃實施教育,然后按三年的學業成績和綜合表現擇優選拔部分學生升入專科,再學習兩年,完成高職專科學業,考試合格頒發專科畢業證書。
4.高職自主招生模式:中職生參加高職院校根據不同專業要求組織的“知識+技能”的自主招生考試后取得高職入學資格,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升學模式。
5.綜合學業水平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模式。即考查學生中學階段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由學校決定是否錄取,這是綜合評價招生。綜合評價不適用于所有專業。按文件精神,適用于那些社會確有需求,實際招生困難的專業,比方說面向煤礦等艱苦行業的專業。
6.對高技能人才的招生模式。對于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獲得省級技能競賽一等獎、全國勞動模范等高技能人才,可以申請免試就讀高職學校。
三、合作制度研究
圍繞《職業教育法》修訂,充分挖掘和深入總結各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設經驗,將成功案例上升為國家制度,通過制度建設保障職業教育的科學發展。職業教育國家制度建設的重要領域包括:建立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制度,切實把職業教育作為產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內容。健全職業教育管理制度,強化職業教育公益性質,明確和落實各級政府在制度建設、經費投入、管理監督、信息服務等方面的相應責任和分工。建立職業教育行業指導制度,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和行業專家指導職業教育的作用,切實發揮職業教育聯盟(集團)的作用。完善職業教育企業參與制度,鼓勵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建設現代職業學校制度,進一步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探索產權制度改革,推進學校制度創新。建立多渠道籌措職業教育經費的機制,市(地)級人民政府要統籌規劃,促進本行政區域內職業教育與其他各類教育協調發展。落實區域內普職大體相當制度,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要以中等職業教育為重點,保持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體相當,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改革職業教育考試招生制度,在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改革中高職招生制度,重點建設技能型人才繼續升學或繼續學習的考試制度,重點突出技能考核。完善職業教育經費保障和學生資助制度,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建立職業教育督導評估制度,依法強化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的監督和指導作用。健全就業準入制度,繼續加大就業準入制度執行力度,構建并完善基于中國經濟社會基礎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
根據本地實際,制定促進本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促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明確和落實政府、學校、行業、企業等的法律責任和權利,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和勞動就業準入制度。實施完全學分制和彈性學制,實行學分互認制度,允許學生分階段自主完成學業,中職階段修過的主干課程可以折算成相應的對口高職專業階段的學分,實現學分轉換制度。修滿規定學分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學分互認保證了職業教育的連續性及中高職教育的銜接。
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各地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督導和評估,開展以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貢獻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院校績效考核。職業院校要建立內部質量評價制度,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注重發揮行業作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機構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鼓勵企業、用人單位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滿意度等評價。積極支持各類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
參考文獻:
[1]李玉珠.中高職發展踏上“和諧號”[J].教育與職業,2011(16).
[2]許衛紅.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國中高職銜接問題、成因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2010(7).
[3]馬樹超,郭揚,張建華.區域職業教育均衡發展的理論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J].教育與職業,2011(29).
本文系湖北省2013—2014年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區域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框架設計與合作制度研究”和全國高職高專校長聯席會議2014年立項課題“區域行業性職業教育聯盟運行體制機制創新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