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火紅
剛接現在這個班,夏令營的第一天,一個叫姜明的學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報名時,是他姑姑陪著來的,報過名后,孩子坐在了位子上,姑姑并不走,站在教室外,耐心地等著,不知是等我,還是看他。雖然因為開學工作我忙得團團轉,但還是抽時間與她做了簡短的交流。通過交流,我知道他家三代單傳,這孩子是全家的核心人物,圍著轉的除了父母外,還有爺爺奶奶、大姑父姑母、小姑父姑母,可謂眾星捧月。在我的一再承諾之下,他姑姑才千叮嚀萬囑咐地走了。
回到教室,我便仔細打量這個孩子,只見這孩子瘦瘦高高,眼睛不大,卻骨碌碌轉個不停,身體動來動去,一會兒扭頭看看后面的同學,一會兒用手指戳戳前面的同學,左顧右盼,一刻也不肯安寧。
下課后我從一個小學時與他同班的同學口中得知,小學時他是全校有名的“調皮大王”、“寶貝大王”,經常違反紀律,爺爺奶奶經常為一點小事吵到學校。得知這些情況后,我的心頭掠過一絲不安,對待這孩子,看來要動一番腦筋。
我做了多年班主任,對學生一向比較嚴格,常將自己的“真愛”藏于“狠心”之下。我認為沒有嚴格的要求,沒有嚴明的紀律,教育教學工作就失去了保障,教育教學就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但觀察下來,我發現對待姜明,過分嚴格也許只能僵化師生關系,效果會適得其反。
我一直小心翼翼地面對他,幾次不失時機地表揚他:尊敬老師、熱愛班級、有集體觀念,只見他美滋滋的,高興極了,驕傲地看著同學們。我多想他永遠這樣乖乖的,不給我找“麻煩”。
可時間不長,他的壞脾氣就犯了,一天晚上與班上的另一個男生在推自行車時發生了一點小矛盾,一言不合,他揮拳就打了對方一下,兩人打成了一團,被叫到了政教處,班級被扣了2分。接到政教處的通知,我特別生氣,這才剛開學不久,就給班級抹了黑。我真想狠狠批評他一頓,但一想到他小學老師的失敗,我硬是忍住了,沒有大發雷霆。我清楚地知道,批評對他不起作用,他早就有“抗藥性”了。面對他,我要心態平和,少批評、指責,多一點切實的指導。我決定先找他了解情況,他表面看起來好像一點也不在乎,但時時偷偷看我,似乎在等待什么。我問他是否知道班級被扣了2分,他點了點頭。我問他,班級被扣分他是否高興,他搖了搖頭。我說:“班級被扣分你不高興,說明你還是愛我們這個集體的,我真誠感謝你對班級榮譽的在乎。”然后重點跟他講以后遇到問題時應采取怎樣的態度與方法,我一句言詞激烈的批評也沒有,更沒有讓他寫所謂的“檢查書”。當他離開辦公室時,其他老師對我說:“你就這么放過他了?對待這種學生,要殺殺他的威風!”我本來也想發幾句牢騷解解氣,但想到發牢騷根本就沒有用處,就笑了笑說:“從開學到現在,我一直在觀察他,他其實是個好孩子,思想品質很好。小學時不遵守紀律是因為年齡小,不懂事,家長也有責任,有些事情真不能怪孩子呀。今天他的確做錯了,我相信他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以后一定會進步的。”可說這話時,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自我安慰還是在回答同事。我覺得最重要的,也最迫切的是尋找適合的教育方法,可“路在何方”?
令人奇怪的是,從這件事后,他對我態度友好了起來,基本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各方面都有進步。我私下里納悶,什么原因使他進步了?
后來據家長說,那天他離開辦公室后,不相信我會這么輕易放過他,就躲在門外偷聽我和其他老師講話,我的話他全聽到了。當晚回家后,他懊悔得晚飯都吃不下,說我在背后也沒有罵他,是真正為他好的老師,以后一定不能讓我生氣。
真沒想到,一次“偷聽”居然達到了這樣意想不到的效果,背后一些信任的話,就使一個“調皮”的孩子有了這么大的進步。我從教育他的過程中領悟了許多,孩子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有缺點難免,我們不能一味“嚴格”,要寬容一點,更要真誠相待。“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進入心的深處”。教師愛學生應真誠地發自肺腑,如父愛般深沉,母愛般無私,以虛情假意糊弄學生是萬萬要不得的。尤其對后進生,不能當面時“諄諄教誨”,背后卻罵其“弱智”、“朽木”、“不可救藥”,學生一旦洞悉了這種表演,品出了老師情感教育的水分,那么所謂的情感教育還能有多少收效呢?那天如果我不控制住情緒,背后說幾句氣話,結果可能就不是這樣了。
開了個好頭,我對教育好他更充滿了信心。他自制力較差,還缺乏應有的辨別能力,對待他,在寬容愛護的同時,嚴格要求絕不能少。我幾次家訪,特別注意與他爺爺奶奶溝通,在老人面前,注意多說優點,少說缺點,再小的優點我都不放過,而缺點則委婉地提出。我還經常主動打電話給家長,提醒一些生活上、學習上的問題,讓他的家人認可我、信任我、支持我,關系就像朋友一樣融洽。這樣我斷掉了他尋求“庇護”的后路,教育得到了落實,我的要求即使嚴格一點他也不敢打折扣了。
他成績差,上課愛做小動作,我就耐心跟他談做小動作的危害,真誠地告訴他,初中階段是一個轉折點,不能破罐子破摔,況且他根本就不是“破罐子”,我相信他,也很在乎他,他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里,由衷地為他高興。與他講話時,我清楚地說出他哪天的作業做得好,哪天課文背得流利,在什么地方還有缺點,我期待他能完全改正缺點。聽了我的話,他流下了眼淚,表示一定要改正缺點。話雖這么說,但真正改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個艱難的歷程,需要投入極大的愛心,需要反復抓。每當他忍不住又做小動作,與他談話時,我的語氣是嚴肅的,但我不發怒,我總是克制著情緒。因為我深深地知道,教育是喚醒與引導、鼓舞與激勵,是提供目標,開掘潛力。孩子容易被打動,也容易被傷害。既然嚴厲訓斥不起作用,那么就微笑著,不斷提醒他,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在同學面前保留一份自尊。他的每一篇日記,我都認真批閱,寫上評語,還借機與他交流。他學習越來越勤奮了,媽媽晚上催他睡覺時,他說:“老師給我面子,我也要給她面子呀!”
聽他媽媽說這話時,我不由笑了。大部分孩子都愛“面子”,“樹活皮,人活臉”,試想,一個連“面子”都不在乎的人,他還會在乎什么?一個什么都不在乎的人,老師的教育對其所起的作用還會很大嗎?“傷口在暴露無遺時往往會惡化,在潔布遮掩下才容易愈合”,孩子沒面子時,要給予他們面子;孩子有面子時,要為他們留面子;孩子失面子時,要幫助他們挽回面子;不到萬不得已,不損他們的面子。對學生的尊重要發自內心,真正平等地對待他們,設身處地地理解他們,這并不是放松要求,這與“嚴格”并不矛盾。
時光飛逝,一年半的時光就這么過去了,姜明在成長,也在不斷進步。
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師的最大心愿。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要不斷探索,不斷尋找最適合的教育方法,教育沒有單行道,師生之間需要立交橋,教師要用現代教育觀念武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