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以往的樂聲繞梁不同,4月16日的哈爾濱音樂廳迎來了哈爾濱首次“音樂大講堂”。主講人著名指揮家卞祖善用生動通俗的講解把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傳奇及如何欣賞俄羅斯經典交響樂作品深深印在了聽眾的心中,讓哈爾濱的市民再次領略了高雅音樂的魅力和內涵。
說者:拉進藝術與聽眾間的距離
俄羅斯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和富孀梅克夫人柏拉圖式的美麗故事至今還在流傳,梅克夫人與柴可夫斯基之間精神上的情誼,使柴可夫斯基創作出了大量偉大的音樂作品。在哈爾濱音樂廳里,人們靜靜地聽著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的傳奇,對卞老生動詳盡的講解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現場,卞老還將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曲目以及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解讀,使聽眾對作曲家所處的時代、環境、經歷、身世等有基本的了解,掌握一些音樂欣賞方面的相關知識,讓觀眾在欣賞音樂時,能深刻領會樂曲所表達的真情實感。為了加深聽眾們對交響樂的認識,讓聽眾感受到樂曲的意境,卞老還利用白板、放錄音等形式對樂曲進行深度解讀,他的風趣幽默讓現場氣氛十分熱烈。講到《第四交響曲》第三樂章時,卞老揮動手臂,大聲哼唱著樂曲,整個人沉浸在了樂曲中。聽了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的故事后,樂迷們深深地領會了樂曲所表達的真情實感。
卞老告訴聽眾,欣賞交響樂,你所要開始并堅持去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去聽,再去聽,用心去感受!哈爾濱開設“音樂大講堂”是件很有意義的事,這對拉進藝術與聽眾之間的距離做了一個助推。
卞老的講座結束后,臺下聽眾紛紛將不懂的問題拋向他,卞老逐一耐心地進行解答。隨后,卞老還將他新近出版的《交響樂藝術》一書拿出來,現場進行簽名售書。
音樂人:觀眾應為真正的欣賞者
“交響樂既可以表達深刻的哲理,也可以是輕快幽默甚至是娛樂性的,總之,交響樂是一個意境深邃、五光十色的音樂世界。然而,有不少音樂愛好者面對交響樂這一大千世界,往往感到茫然失措,似乎深不可測、高不可攀,因此望而卻步。實際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人生經驗的音樂愛好者,都是潛在的交響樂愛好者和未來的交響樂忠實聽眾,只需經歷一個入門的探索和感受交響樂藝術魅力的實踐過程,而今天這場‘音樂大講堂就是教觀眾學會怎樣欣賞交響樂的一個難得的實踐機會。”說起“音樂大講堂”的意義所在,哈爾濱音樂廳經理李慶玉發出如此感慨。
在觀眾免費領取講座票時,李慶玉發現有很多都是家長為自己的孩子來領取,這個現象讓他很興奮,因為孩子是音樂的未來,從小培養孩子對交響樂的興趣,也是“音樂大講堂”的初衷。現在文藝團體都在走進校園,在學生中提倡和普及交響音樂,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
聽者:更應聽懂作品背后的解讀
昨天的講座吸引了眾多熱愛交響樂的哈爾濱聽眾,現場仔細聆聽的同時,不時有人用筆快速做著記錄,音樂響起時,有人瞇起眼睛隨著節奏打拍子,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讓聽眾忘情。
來到音樂廳聽講座的很多都是交響樂愛好者,略微懂得一些樂理知識,在學校軍樂隊打小鼓的孫鑫便是這樣,“因為我的節奏感比較強,在軍樂隊我了解了不少交響樂的知識,懂得了不少的樂器,可遺憾的是,我都很少用心去傾聽。聽完卞祖善老師的講座,讓我覺得交響樂不僅要仔細欣賞,更要懂得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意義,才能讓身心感受到其中的美感。”
帶著自己正在上高中的兒子來聽講座的高尚蘭對欣賞交響樂有另一番見解:“經常聽高雅音樂能夠培養孩子的素質,由于高雅音樂本身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因此孩子在學習欣賞時自然需要付出相當的心力,這是對孩子毅力與韌性的很好的歷練。”站在一旁的兒子也忍不住發表自己的看法:“聽過柴可夫斯基的樂曲,但今天是第一次聽說他和梅克夫人的故事,有收獲,下一次聽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的時候,我想我一定會想到這個故事。”
(哈爾濱門戶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