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眾
摘 要: 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進行準確和客觀的評價,不斷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和社會就業領域一項突出而緊迫的任務。通過查找大學生的就業數據,發現當前大學生出現了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分析大學生就業情況,本文認為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是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就業質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高校層面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才能更好地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就業質量 現狀對策
就業是民生之本,就業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就業比較關注,但是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往往更關注就業率和失業率,這僅僅反映了大學生就業的數量和比例,而忽視了對就業質量的關注。
一、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內涵
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包括多方面含義:
1.就業質量是反映就業結果的綜合性指標,是一個將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概念,既要客觀反映大學生的就業狀態,又要體現大學生的主觀就業感受。
2.就業質量是一個將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概念,既要在宏觀層面對一個地區或者一個行業的整體就業情況進行研究,又要在大學生作為單一勞動者的微觀層面進行研究。
3.就業質量是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相結合的概念。就業作為一種社會活動,評價就業質量如果缺乏對對社會意義的考慮就是不全面的,尤其是將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作為評價對象的時候,他們對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都有重大意義,其就業質量不僅要考慮個體價值的實現,更要考慮對社會價值的貢獻。
二、現行教育體制影響大學生就業質量
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中,有些專業的設置已經不符合當今市場經濟的要求,這些專業與企業的需求有很大差距,有些專業非常受企業歡迎,學生的高考志愿集中在這些專業,有些專業脫離了市場的實際,這些專業的學生畢業之后很難找到適合的就業崗位。高校在專業課程的設置方面,多數是依靠專家進行專業論證,但是在參與論證的專家中具有企業工作經歷的很少,高校很少進行企業人才需求的調研,有些課程的安排僅僅是為了符合學校的課時要求,并沒有全面掌握企業對人才方面的真正需求。在教育方式上缺少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對策,使企業需求的能力要求沒能在大學校園中得到培養,在就業中很難招到適合的崗位。
三、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途徑和對策
1.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高等學校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就業率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質量。高等學校要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大學生在高校中學習知識和提高能力,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都影響大學生的培養質量,高校應積極轉變辦學思路,根據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從實際情況出發,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把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以社會和市場的實際需求為導向。
高等學校要加強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調研,了解市場對人才需求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調整培養目標,將培養和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作為改變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的目的,使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在未來的就業中提高就業競爭力,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高校要及時調整專業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課程體系,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改進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注重專業基礎的教育,拓展和豐富大學生的知識面。
在教學設計和安排上,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調整和優化實踐教學的內容,以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為根本目標,使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努力提高專業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從而提高就業質量。
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高校教學要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對市場和用人單位的調研,了解市場和企業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培養目標,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和培養模式,將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
從企業等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大學生如果在就業之前有實習和實踐的經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提高就有顯著影響。高等學校在進行教學體制改革的過程中,可以開設專門的課程,通過模擬真實的職場環境,使大學生提前體驗未來職場的工作,也要積極鼓勵大學生在畢業前去企業實習,不僅要完成教學環節要求的實習任務,更要以提高自身能力為目的,積累實踐經驗,提前熟悉就業環境和工作環境。大學生越早接觸就業環境就能越深刻理解就業,提高就業質量。
4.開設新專業必須經過科學的論證。在開辦新專業時,一定要與現實和未來發展的需求相適應,對新專業進行專業論證,這個專業論證一定要投入比現有專業論文更多的精力和態度,以科學的調研和對比進行評估和預測,以專業發展的長遠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堅決避免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盲目開辦新專業,只有當評估通過之后,并且已經具備了開設新專業的所有必備條件后才開始招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新專業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與市場的需求相匹配,實現新專業的大學生的高質量就業。
5.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在正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針對大學生開展就業指導教育,不僅要針對職業方面進行指導,還要對大學生的心理和其他素質方面進行指導。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缺乏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指導內容。這樣在就業過程中,可能出現當大學生就業時,不能和用人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大學生的就業還是會遇到困難。在進行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應采用個性化教學的方案,通過職業素質測評和就業咨詢等方式,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能力,增強就業信心,提高社交和溝通能力,提高實際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史淑桃.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專業差異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