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才

為貫徹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方略,進一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創新農村體制機制,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2012年,國務院、省綜改辦先后選擇部份省、縣開展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工作,宜賓縣被列為全國首批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示范試點縣之一。
改革試點工作開展近兩年來,宜賓縣始終嚴格按照“戶代表提議推薦項目,村黨員代表會、村議事會、村監事會成員大會討論并投票確定項目,村監事會和受益群眾代表定期監督檢查項目實施,村議事會和受益范圍群眾民主評議項目,村議事會、監事會和受益村民代表驗收項目”的村民民主提議、決策、監督、評議、驗收項目工作程序,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體村民、各村民自治組織在試點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和監督檢查作用,牢牢把握群眾路線這個靈魂,使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效益,實現了“小改革、大機制,小資金、大舞臺”的工作目標,煥發出勃勃生機。
普惠凝聚民心
——堅持全面覆蓋,普惠凝聚民心。改革試點實行普惠制,項目資金按照人口、面積、地理區位、基礎條件、工作績效等因素分配,對轄區農村全覆蓋,公開公平公正,打破以往支農項目資金只照顧重點區域,通常只有少數群眾直接受益的傳統,突出陽光普照,讓全縣村民共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共同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使群眾緊密凝聚在黨和政府周圍,堅決擁護黨的領導。
——密切干群關系,基層政權鞏固。改革試點項目解決了農村稅費改革以后村級組織長期處于空殼狀態,村兩委有心為村民辦事卻無米下鍋的實際問題,使公共服務維護經費有保障、管護工作有隊伍、維護運行有制度;使已建成的基礎設施能持續有效發揮作用;使村干部工作有抓手,能在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重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為群眾辦實事、好事,能夠“說得起話、辦得起事、聚得起民心”,鞏固了基層政權建設。
群眾自主自治
——群眾自主選擇,滿足差異需求。改革試點嚴格按照戶代表提議推薦項目,“一戶一問卷”,議題收集規范化;村民小組議事會收集梳理匯總并初選項目,村黨員代表會、村議事會、村監事會成員大會討論并投票確定項目及項目建設規模、實施方式、資金概算、實施時限等。“一事一議題”,議事表決民主化的工作程序,發揮群眾自治組織在公共服務項目選擇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讓群眾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確保項目用于解決“村內最急需、群眾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突出問題,既鞏固了基層民主,又滿足了不同基礎條件村的公共服務差異化需求。
——群眾自主實施,工作矛盾內消。各村議定項目嚴格按照村議事會自主確定的實施方式組織實施,項目實施方案、實施過程和財務情況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動態公示,堵住了各種暗箱操作的空間,消除了群眾的各種疑慮,真正體現了群眾自愿、自主、自治;而且項目資金實行以獎代補、先建后補,項目實施推進過程中矛盾少,即使出現矛盾也由村民自治組織內部消化,干部工作壓力小。
——群眾自監自驗,工程質量優良。改革試點堅持村監事會和受益群眾代表監督檢查項目實施不少于2次;村議事會和受益范圍群眾民主評議項目;村議事會、監事會和受益村民代表驗收項目的村民民主監督、評議、驗收項目工作程序,真正做到事中監督和事后評議 “群眾說了算”,充分調動了群眾的積極和主動性,村民代表和普通群眾均踴躍參與到項目建設、監督和管理過程中來,確保了項目質量。
社會投入踴躍
試點項目選擇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先從解決“村內最急需、群眾最急盼、受益最直接”的突出問題入手,科學民主決策,充分凝聚群眾,調動了群眾積極性,社會組織和群眾投資投勞踴躍,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得以充分體現,資金績效明顯。
宜賓縣在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機制建設示范試點工作中,始終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真正做到試點工作干什么由群眾建議,干不干、怎么干由群眾決定,干的時候群眾參與,出現矛盾和問題由群眾討論解決,自始至終牢牢把握群眾路線這個靈魂,使試點工作不僅滿足了差異化公共需求,凝聚了民心,鞏固了基層民主和基層政權,還化解了工作矛盾,提高了工程質量,發揮了財政資金最大效益。這也為財政支農項目如何實現從走近群眾到走進群眾的轉變探明了方向,賦予了財政支農項目資金更深刻、更寬廣的內涵和新的生命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宜賓縣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