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句話想必是許多人不可掙脫的魔咒。我在高中時期,每每聽到此話都會產生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羞恥感。遙想女子當年,各門功課皆以滿分輕松拿下,而到了高手云集的高中時期,甭說成績優秀,就連“良好”這一等級也不過是勉強維持,學習完全由主動變為被動,隨波逐流。
這種巨大的落差一度令我難以接受,但因為不甘心屈服于命運的安排,我努力地搜尋原因,尋找對策,強大自己,擺脫被動……最后,我先是考上廣西大學,后被保研到南京大學,現在準備通過英語考試到國外大學繼續深造。當然,這樣的人生也稱不上多么的光彩奪目,但我至少改變了“被落后”的學習地位,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學習道路。
我相信,現在依舊有很多高中生為“被落后”而痛苦,在高考的天空中被動飄行,不知該去向何方。所以,我將自己的兩點經驗教訓總結如下,盼與諸君共勉之。
第一步,找準自己的位置。
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必須明確以下幾點:第一,成績在本班、本年級的排名;第二,擅長的科目是什么,不擅長的科目是什么;第三,每天愿意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在學習上;第四,成績在未來提升的空間有多大;第五,依照目前的成績,以后能上什么樣的大學。一定要撇去不切實際的空想,腳踏實地地評估自己的水平,然后再去設定理想的大學目標。切忌“心比天高”,否則不僅不能扭轉任何局面,還會讓自己陷入表面自負、實則極度自卑的漩渦之中,不利于未來的成長。
我身邊存在太多這樣不幸的事例,他們每個人都有上北大、清華的心,卻只有上二本或普通一本的命。身上的包袱太重,搞得自己身心疲憊,這是讓自己“被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只有清楚地明白自己的位置,設定恰當的目標,才能在一步一步的前進中找到自信,擺脫被動。
第二步,放棄自己的小聰明。
那些不用吃苦受累,只靠耍小聰明就能獲得優異成績、考取名牌大學的事例純屬天方夜譚。就連極具娛樂性質的流行歌曲都唱道“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更何況在這“壓力山大”的現實生活中?因此,越早放棄自己的小聰明,成績才能越早得到提升。作為過來人,我也曾走過許多彎路:背課文,以為自己記憶力好,聽聽同桌讀書就能記下來,結果卻沒能把一篇課文背下來;學習英語,以為“寓教于樂”的方法再適合自己不過了,每天聽聽英文歌曲便想把英語學好,結果歌曲倒是能哼出個調調,但該記的單詞一個也沒記住;做數學題,以為只要學會解題思路就行,具體解答太費時間,不寫也罷,結果每次都是在考試的時候栽跟頭,要么考試時間不充足,要么小錯誤百出,分數永遠不能達到110分以上……這些都是赤裸裸的教訓。后來,我不斷告訴自己我只不過是個愚鈍的普通人而已,單詞要一個一個記,解題得一步一步來,腳踏實地,點滴積累,最后才有了現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