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勇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表明中央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變化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化,是四川省遂寧市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遵循。面對經濟運行新常態,遂寧追趕跨越和轉型升級的“雙重任務”特別艱巨,發展動力轉換和內生動力不足的“雙重課題”特別繁重,風險日益顯現和防風險能力不足的“雙重挑戰”更加嚴峻。遂寧市科學把握新常態,積極適應新常態,主動應對新常態,立足遂寧發展實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積極應對“雙重挑戰”,破解“雙重課題”,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推動遂寧經濟科學發展新跨越。
培育產業
打造競爭新優勢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是做強經濟、解決就業的關鍵抓手。過去10年,受房地產高利潤牽引,大量的資源和資金進入房地產行業,延緩了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步伐。在新常態下,遂寧市將通過政策調控和行政引導,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把更多的資金和社會資源轉移到產業培育上來,重點做好成鏈、集群、融合、創新四篇文章。
——推動產業成鏈發展。延長優勢產業的產業鏈,更加注重升級價值鏈,引導企業從現在利潤空間較小的加工、組裝等價值鏈中游環節,向利潤空間較大的設計、研發等上游環節和品牌、營銷等下游環節延伸。大力培育電子信息、新材料、天然氣、機電與裝備制造、現代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科技服務八大成長型產業,積極支持傳統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股權招商、戰略合作等方式實現“裂變”擴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推動產業集群發展。實施產業園區“141”工程,傾力打造1個千億園區、4個5百億園區和1個百億園區,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提高產業協作度,降低綜合成本。積極創新投融資方式,通過生產要素整合、配置,吸引銀行、企業、社會資金,以市場化方式開發園區。
——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注重一二三產業特別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發展,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發展,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的融合發展,工業企業多元化經營和多業態融合發展。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分離采購、銷售、開發、設計、策劃以及后勤服務、現場管理等業務,形成高度協作的專業化和社會化生產經營。引導大型服務業企業參與農業的升級改造,拓寬為農業產業服務的領域,促進服務業與農業的有機融合。
——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綜合運用稅收優惠、貼息貸款、股權投資等方式,引導企業自建技術研究室或與高校聯建“產學研用”聯盟,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搭建創新平臺,高標準建設河東信息和軟件服務產業孵化中心、國開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物流港現代物流產業化孵化器等三個省級孵化園,推動經濟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通過項目補助、風險投資、房租貼補等方式,吸引高科技人才來孵化園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推動創新資源向創新主體集聚,激發創新活力。
改革攻堅
構建科學發展新機制
堅持“蹄疾而步穩”,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破除實施“六大興市計劃”的體制機制障礙,構建充滿活力、競爭有序的體制機制。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突出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全市重大項目建設。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盤活國有資產,開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拓展融資渠道,創新金融產品,不斷改善金融生態環境。重點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激發地方金融活力。深化以產權改革為重點的農村改革,在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礎上,加快建立市縣(區)鎮村四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完善產權交易服務體系。一方面,以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大型交通水利工程建設等為載體,以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為抓手,創新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增添農村改革發展新動力。另一方面,采取租賃、轉包、入股、托管等方式,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推動農業產業規?;a。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簡政放權,做好審批事項的“承接、精減、下放”,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和審批方式,推進市、縣(區)聯合聯網審批和跨區域并聯審批。做好“先照后證”試點工作,加快落實全程電子化網上登記、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等方面的改革舉措,放活微觀管理,培育更多的市場主體。
——加快社會事業改革。牢牢把握社會政策要托底這根底線,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織好一張覆蓋全民的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網”。牢牢把握“公平、普惠”的總體要求,堅持“提質”和“公平”兩手抓,推進教育改革,盡最大可能滿足群眾“有學上”“上好學”的雙重期待。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健全醫療責任保險和醫療糾紛處理機制。
優化投資
激發經濟增長新活力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穩投資仍是穩增長的關鍵。面對我國經濟正在經歷去產能化、去杠桿化的過程,投資拉動必須更加注意趨利避害,防止不適當的投資形成新的不必要的公共債務,形成新的過剩落后產能,給可持續發展造成隱患。
——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投資力度。主動對接國家政策支持方向和投資結構調整方向,積極策劃和包裝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特別是對即期有重大帶動作用,對遠期有深遠影響的項目。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更好地發揮投融資平臺作用,重點抓好民生保障領域的投資,以投資有效地穩增長、調結構、夯基礎、惠民生,發揮好投資在促進發展中的拉動作用。
——加大產業投資力度。投資結構很大程度反映和決定了今后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堅持處理好基礎設施投資與產業投資的比例關系,充分發揮產業基金、工投公司等方面的引領和撬動作用,有效增加產業投資特別是工業、服務業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
——激發民間投資熱情。實踐充分證明,無論是在東南沿海,還是在西部內陸,哪里大發展,哪里就有民營企業創造的輝煌;哪里快發展,哪里就是民營經濟最活躍的地方。堅持把支持民間投資,發展民營經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民間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縮小審批和核準范圍,降低準入門檻,促進民間投資。著力從財稅、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出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措施,鼓勵在外遂商和農民工回鄉投資創業,助推民營經濟加快發展。endprint
新型城鎮化
構建城鄉統籌新格局
城鎮化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也是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遂寧市將把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與成都同城化發展為契機,全力構建“一核兩帶三片”的城鎮空間結構和“一城兩區五組團”的開放型、組團式城市發展格局。
——更加重視與成都的同城化發展。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和成都市的對接,建立更加有效的合作聯系機制。以同城化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高速公路、鐵路、航運等紐帶建設,實現同城化發展新突破。以電子信息、汽車等優勢互補產業為載體,爭取在市級層面合作共建產業園區。
——更加重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牢牢抓住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關鍵環節,以戶籍改革為突破口,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讓農業轉移人口真正享受同等的公共服務。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建立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并軌運行機制,加快棚戶區改造,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更加重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堅持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促進城鄉統籌的有力抓手,按照“鎮園結合、產村相融、一體發展”的思路,以園興產興業,以業興鎮興村。積極完善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采取“政府+企業+農戶”、企業與窕戶“四六開”零風險養殖等模式,建立生產、經營、資本、利益合理分配的全過程聯結,打造園區發展利益共同體。
招商引智
增強可持續發展新動能
招商引智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第一抓手,也是決定明天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關鍵工程。在新常態下,遂寧市將不斷創新招商理念和方式,做到“兩轉變一并重”。
——優惠政策向優化環境轉變。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政府將大幅減少對資源的直接配置,企業也對“公平的市場環境”、“優良的政務環境”越來越看重。遂寧市將逐漸改變過去主要“依靠優惠政策搏投資”的意識和方式,逐漸向更多依靠環境吸引投資轉變。厘清權力邊界,以政府權力的“正面清單”規范政府行為,以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重點在導辦員制度、招商引資調度會、市長企業接待日等工作上下功夫,打造優良的政務服務環境。更加注重智力引進,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專門人才,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企業素質。
——全面出擊向精準招商轉變。圍繞主導產業和成長型產業,重點在龍頭招商、配套招商、延鏈補鏈招商上下功夫??茖W梳理要招引的項目、需要對接的目標對象,采取專題招商、上門招商等方式,實施精準對接,提升招商實效。
——內培外引并舉并重。外地企業、本土企業都是市場主體,都在創造稅收、提供就業崗位,遂寧市將一視同仁。凡本土企業在本地增加投資,對新增投資部分視同招商引資任務,給予同等政策待遇,促進本土企業“二次創業”。
改善民生
切實提升民生新福祉
改善民生是人民政府的天職,是群眾檢驗、評價政府工作實績的核心標準。堅持從群眾需求角度出發,既著眼長遠,推動一批打基礎的民生項目,也立足實際,解決一批群眾關切的現實問題,讓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
——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安排產業布局和招商引資時,充分考慮就業帶動作用;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扶持,借改革創新的東風,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熱潮;做好就業形勢分析和失地農民、高校畢業、城鎮零就業家庭等重點人群就業引導工作,進一步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拓寬群眾就業渠道。全力開拓農民增收渠道,在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上,分門別類統籌研究有針對性的促進措施。
——暢通“最后一公里”。切實解決政策始終“走在路上”,服務始終“停在嘴上”,實惠沒有真正“落在身上”的問題,推動政府服務到點到位。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重點解決好農田灌溉和群眾出行難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創新社會治理。平安是群眾幸福的底線,遂寧市將大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平安遂寧”建設,營造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創新舉報獎勵、暗查暗訪等機制,保持安全生產平穩態勢。用鐵的決心、鐵的措施、鐵的手腕,嚴厲打擊食藥領域違法違規行為,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創新引領、實干興邦。面對新常態,遂寧市將堅持解放思想、創新理念、抓住關鍵、扭住重點,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推動遂寧在全省“多點多極”格局中加快崛起。
(作者系四川省遂寧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