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興揚

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的前身是雅安市工業園區。2013年7月,經過長達3年的爭取,四川省政府批準雅安工業園區升級為省級經濟開發區,并更名為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面積擴至22.13平方公里,主導產業為機械制造和新材料,納入全省“51025”工程重點培育的產業園區。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后,雅安市將雅安經開區全域作為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提出“飛地園區飛躍發展,產業重建異地支撐”的發展理念,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模式,建立統一招商,共同建設,共同管理,成果共享的利益鏈接機制,全面支持災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致富奔“小康”。
雅安經開區是雅安工業發展重心所在,是再造一個雅安產業新城的重要載體。近日,《當代縣域經濟》記者就其發展前景及路徑專訪了雅安經濟開發區(雅安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橋。
打造雅安產業新城和城市新區
記者:就目前而言,經開區的發展定位和目標是什么?
張橋:就園區產業來說,其實從原雅安工業園以來,機械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的主導地位已經逐漸顯現。飛地園區成立后,我們進一步明確機械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產業,并加大招商引資和投建力度。此外,我們還要延伸產業鏈,發展部分食品工業和生物科技,打造依托成康鐵路貨運站的現代物流園區,建成培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孵化園,全方位增強園區的活力。
目前看來,園區建成區面積5平方公里,入駐企業有93家,其中,規上工業企業38家,約占總數的40%;主導產業企業33家,其總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70%。去年,飛地園區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20億元。從“4·20”以來,在圍繞主導產業的招大引強工作上,園區先后引進中國恒天汽車、中國兵裝建安、中航工業川西機器、鼎恒新能源、廣藥王老吉等大中型產業項目10個,計劃投資101億元。我們估算,10個項目達產后,營業收入將實現350億元以上。
按照產城一體、城市新區和產業新城的發展思路,我們計劃在三年的時間內,將園區建成區面積新增7平方公里,實現營業收入500億元,“再造一個雅安”。到2020年,爭取實現園區經濟總量占雅安全市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成為雅安名副其實的產業新城和城市新區,打造雅安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開發合作的重要示范區和造血功能的重要載體。
重建的“牛鼻子”是現代工業
記者:經開區的區位優勢很突出,位于成都西南方向、雅安東部,處在雨城區與名山區的過渡地帶,是東融成渝,西連康藏,南接攀西,北達甘青的重要樞紐,也是成渝經濟區、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川西北經濟區三重覆蓋的區域中心。那么,如何看待經開區的發展條件?
張橋:這正說明經開區的區位優勢很突出。交通物流方面,成雅高速、成溫邛名高速、雅樂高速、雅西高速和國道318線、108線貫穿全境,加上已經開工建設的雅康高速、成康鐵路,全方位立體式的交通結構,將為園區的建設發展提供了物流保障。
目前,經開區土地儲備充足,工業用地價格優惠,與成都周邊其他工業開發區相比,優勢明顯。同時,在政策方面,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是第一個以國家文件命名的飛地園區,承擔著異地支持災區經濟發展的重任。目前,園區納入重建總規的14個基礎設施項目,已全部開工。
雅安市委提出要“打硬仗、補欠賬”,打的是災后重建的硬仗,補的是經濟發展落后的欠賬。就“抓重建”而言,我認為,在民房重建、城市基礎設施的重建之外,蘆山地震后的產業重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這是區別于“5·12”汶川地震的最大的不同點,也是國務院在總規里明確提出的內容。
國家劃撥給雅安市園區重建的資金有30個億,其中經開區就占了一半,可見,雅安市產業重建的“牛鼻子”就是現代工業。
推進新區整體跨越發展
記者:按照雅安市委提出的“圍繞災后重建中心任務,注重優勢轉化,發展特色經濟,推進縣域經濟整體跨越發展”的要求,經開區下一步的具體工作是什么?
張橋:一是提高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按照“全域雅安”的理念,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發展戰略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城市設計,園區規劃控制面積60平方公里,規劃建設面積40平方公里,圍繞名山-永興-草壩發展軸,重點打造名山高新技術片區、永興裝備制造片區、現代保稅物流片區、草壩汽車制造和商務片區,形成“一軸三心四片”的空間布局,著力構建雨城、名山、飛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設施一體化格局。未來三年,飛地園區計劃投入資金39億元,將規劃完善食品工業、生物科技等專業園區,增強園區發展活力。
二是積極培育特色產業。按照雅安市委三屆七次全會提出的“三大片區”發展布局,堅持優勢互補、特色發展,積極推動產業項目重建、新建和技改擴能,做強新材料新能源和電子信息產業,做精機械裝備制造產業,力爭用3年時間,建成以年產10萬輛SUV越野車為龍頭,專用車改裝、汽車零配件生產為基礎的汽車產業園,以冷、溫、熱等靜壓設備為龍頭的裝備制造產業園,以大功率鋰離子電池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園,以單晶硅、藍寶石、超高壓超低壓電極箔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園,以王老吉為代表的食品產業園,以成康鐵路貨運站為支撐的現代物流園等特色產業園區,成為主業突出、產業結構合理、配套完善的綜合性園區。
三是深入推動開放合作。園區將進一步完善開放合作的利益鏈接機制,與市內區縣和相關投資人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享發展成果,在解決災區群眾就業的基礎上,解決園區被征地群眾的就業問題,讓群眾實實在在享受到園區發展成果。同時,圍繞成都經濟圈“1+7”同城化發展戰略,探索創新區域合作模式,以投資1.5億元、占地139畝的雅安-雙流合作項目為平臺,繼續深化與成都市“跨越行政區域合作共贏”的新機制,承接成都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推進中小企業、產業孵化等項目入園,推動園區融入成都經濟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