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才
和《淮上遇便風》
蘇舜欽
浩蕩清淮天共流,長風萬里送歸舟。
應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滄溟始自由。
此詩為應和之作,有人寫了《淮上遇便風》,詩人便借題發揮,抒發人生豪情。“便風”是關鍵,船行水上,順風順水,何等快意,何等輕盈!蘇舜欽這首應和詩其實是借放舟江面,表達一種高歌猛進、無往不至的人生情懷。詩歌一、二兩句側重現實描寫,造境宏闊,氣勢磅礴。清清淮水,浩浩蕩蕩,與天合流。遠風萬里,清清爽爽,吹送歸舟。詩人站立船頭,極目長天,風舞衣襟,心潮澎湃。歡樂飄在浩蕩江水上,自由吹進萬里長風中,豪情飛揚高遠云天外,這片天地屬于詩人,一川風光歡迎詩人。詩人的心靈融入了江天風光。
一個“共”字,寫出了水天一色、交相輝映的壯闊景象。流動的是浩浩江流,是藍天白云,也是輕舞飛揚的心靈。一個“送”字,繪出了清風情意綿綿,相隨相護的溫馨畫面,長風萬里迢迢,送淮水東流,送輕舟遠去,更送詩心飛揚。
另外“長風”一詞,暗用典故,傳達心志。據《宋書·宗愨傳》記載,宗愨年少之時,叔父問其志向為何,答曰:“愿乘長風破萬里浪。”李白名作《將進酒》亦有詠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追根溯源,聯系分析,亦不難看出詩人蘇舜欽志存高遠,胸懷天下,豪邁不羈的性格精神。
詩歌三、四兩句側重于浪漫想象,氣象壯觀,豪情四射。詩人坦言,若是傍晚時船兒停泊在喧鬧的低濕之地,那倒真是讓人感到憂慮,但愿長風將小舟吹入大海,只有在這樣浩渺蒼茫的天地間,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喧卑之地,世俗之地,聒噪亂耳,俗務亂心,陷身其中,礙手礙腳,不得自由,亦無法施展自己的才情抱負。故要立大志,成大事,就要敢于沖開一切人為羈絆,敢于挑戰重重困難,這樣才能求得個性的充分自由,身心的全面解放。
李白酒后泛舟洞庭,有感人生坎坷,曾悲憤詠嘆:“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詩人一生才華橫溢,抱負遠大,可是生不逢時,朝政昏暗,詩人總是蹭蹬不遇,屢屢碰壁,因此,他希望鏟除君山,讓江水一瀉千里,寄寓鏟除世間一切不平,讓自己和世間一切懷才不遇的志士有路可走!同樣,蘇舜欽詩中也是表達了一種鏟除障礙,擺脫束縛,追求自由的人生精神,可謂蕭條異代,文脈相承。
詩中“滄溟”一詞,也很耐人尋味,意為大海、滄海,當然波瀾壯闊,雄偉壯觀。壯闊到何種程度?于此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莊子筆下的《逍遙游》來:“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想落天外,驚心動魄,自由奔放,驚世駭俗。
風景是心靈的寫照,詩歌是感情的結晶。讀蘇詩人筆下的朗朗清風,浩浩長天,讀蘇詩人筆下的粼粼清波,隱隱青山,讀蘇詩人筆下的順水輕舟,順風衣舞,讀蘇詩人筆下的喧卑之地,蒼茫大海,你會受到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滋養,你會得到自由的真諦,人生的真義。風在吹,海在涌,心在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