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的每一個弦都承受著約90公斤的張力,整臺鋼琴由約20噸的張力緊繃著。因此隨著時間推移,弦的狀態會一點點變化,而影響音準。
為了保證美妙的音樂效果與良好的觸感,一般鋼琴使用了大量木材或毛氈等天然的素材,這樣的素材與人一樣易受冷熱或濕度的變化影響。
鋼琴的定期保養不僅是為了正確調整隨時間流逝而變化的音準,更是作為鋼琴的綜合性健康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以良好的狀態長期使用鋼琴,我們建議至少每年1~2次定期調律,練習量多時增加調律次數為佳。
在日常保養中,表面的灰塵要用毛撣子或法蘭絨擦拭。鍵盤用柔和的布擦拭,很臟的部位,擰緊浸有肥皂水的抹布擦拭,酒精或洗滌劑等藥品會損壞鍵盤,因此不要使用。
市場上銷售的化學制品抹布或琴面保養材料成分不明,也請不要使用。
為什么需要定期調音
知識窗
知識加油站
音樂會或演奏會,是指在觀眾面前的現場表演,通常是音樂的表演。音樂可以是由單獨的音樂人所表演或是音樂團體的集體演出,像是管弦樂團、合唱團等。音樂會的通俗稱號也叫“show”與“gig”。音樂會所舉辦的地點有著許多的可能,例如公共演藝廳、夜總會、音樂屋、體育館、谷倉、音樂廳和多功能的表演場所等等。音樂家通常是在舞臺上表演。在唱片尚未流行前,音樂會是聽眾唯一能有機會聽到音樂家演奏的途徑。
欣賞音樂會前多熟悉曲目
如果你即將聆聽的音樂會曲目大多是你所不熟悉的,先讓自己熟悉一下曲目是很好的做法。如果愿意掏錢購買CD,當然是最好的辦法,不僅可以不限時間盡情欣賞,還可以永久收藏。如果不想花錢,尤其不確定自己是否會喜歡那些曲目,那么向朋友或從圖書館借來聽也是省錢的好辦法。假如能聽到不同版本的演奏錄音更好,因為每位演奏者對相同樂曲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風格,欣賞并比較不同的演奏詮釋,更有助于你了解曲子的全貌,也可幫助建立你自己的鑒賞標準。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聽眾家版本也不要緊,至少聽過一兩次,人們對多少有些熟悉的事物,總是比較容易接受和喜愛。
至少先熟悉主要曲目
通常我們未必擁有或借到每一首演出曲目的錄音,尤其時間又不夠充裕,那么建議先從聆聽主要曲目著手。一場音樂會的主要曲目通常是中場休息之后的第一首或整場音樂會最后的壓軸曲(如果是交響樂,中場休息之后通常就只有一首),安排于這個次序是為了避免聽眾于上半場結束后便離去;其次,上半場第二首曲目通常也是頗具份量的。當然,你也可能是因為喜歡音樂會中其他作品而選這場音樂會的,請別誤會,非主要曲目并不表示樂曲就不好,通常被選為主要曲目的作品,可能是該演奏者最拿手的代表作,或是最近賣力練習的新作,也可能是整場音樂會中技巧最艱難、最能展現演奏者精湛技巧功力的作品,有時是份量最重、完整一系列的演出,如奏鳴曲1至4樂章全部,另外也有因為是該曲目在該地區的第一次首演,或當地本土作曲家的重要作品,也是常會被選為主要曲目的。
音樂會的穿著禮儀
西方電影老喜歡嘲笑聽音樂會的女性,美其名曰為欣賞音樂會的高尚理由,實際上是為了中場休息時的咖啡時間,和其他女性朋友爭奇斗艷、閑話八卦、爭風吃醋。雖然有些諷刺,但也有寫實貼切的描寫,比如聽音樂會的女性大排長龍進洗手間的畫面,真是一點都不夸張。的確,已有不少音樂會還為此延長了中場休息的時間。所以,準備好好欣賞一場音樂會,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音樂會前不要吃喝太多讓你頻頻跑廁所的食物,當然也不要吃太撐讓自己當場打嗝,成為臨時加入的最不受歡迎的伴奏。
關于參加音樂會的穿著,國內外最普遍的情況是男性著西裝,女性著洋裝(裙裝)或小禮服,許多正式場合仍認為女性穿著褲裝是不禮貌的打扮,若是知名音樂會,如四大男高音的演唱會或重大音樂會等,不論男女甚至要穿著正式晚禮服,歐洲國家較美國更重視穿著。穿著得宜不僅顯示個人的素養,也是對演出者的尊重和禮貌,但的確也有些人是借著音樂會的場合,特地展示自己華麗高貴的服裝。一般而言,除了戶外音樂會不對服裝加以要求外,聆聽音樂廳的音樂會演出,還是建議大家注意服裝儀容的整潔,雖不用過度華麗,但最好避免牛仔褲、拖鞋或奇裝異服的打扮。
帶兒童參加的注意事項
即使參加的是專為兒童演奏的音樂會,氣氛不像一般音樂會嚴肅,但仍應該事前告訴孩子,音樂會場不像電影院,禁止喧嘩或在會場進食,當然更不可能在演出中吃爆米花或喝可樂了。讓孩子事先了解這一點,以免進場之后才生氣哭鬧。演出前,雖要讓孩子吃飽,但不要吃太多種類的食物,避免消化不良而中途肚子痛跑廁所,更要避免打嗝或發出難聞的氣味,讓自己不舒服且引起周圍聽眾的不愉快。若
擔心孩子肚子餓或口渴,可于中場休息時再慰勞孩子,并且利用和孩子喝飲料的時間,說說上半場的欣賞心得,如最喜歡哪首曲子?最欣賞哪一段演出?感覺怎么樣?最喜歡什么樂器的聲音等等。若是欣賞歌舞劇,還可討論劇情、布景、道具、舞步等,讓孩子表達對音樂的神奇體驗,以及了解精彩演出背后努力的過程。
此外,當天若健康情況不佳,如重感冒、發燒、咳嗽、流鼻涕等,最好忍痛取消活動,除了消耗精神體力不利復原,想咳嗽卻不能咳的痛苦更是令人難以忍受。對國人來說,有一點比較難理解的是,外國人認為音樂會或會議進行中,咳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當事者通常要趕快躲避,以最快的速度從現場消失,但卻對大聲擤鼻涕的動作和聲音不以為然,甚至在音樂會中也有人公然擤起鼻涕。
準時入場很重要
國人的時間觀念一直為人所詬病,尤其是婚喪喜宴,大家對于開席時間不準時早已司空見慣,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幸好,大都市音樂會不守時的情況已經大大改善,但若是場地不佳、規模較小或地點較偏僻的音樂會,不守時的情況仍然屢見不鮮。
其實,不論哪種場合,遲到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最好能于開演前十五分鐘左右到場,不僅可以充分熟悉環境,又有充裕的時間閱讀樂曲解說。當然,許多音樂會的曲目編排也特別針對此點設計,第一首曲目通常安排時間較短的樂曲,目的就是方便遲到的聽眾還能于第二首演出前的空檔進入,當然,也有愈來愈多的音樂廳嚴格限制遲到的入場者,演出一開始便將入場的大門關上,遲到的人只能等到中場休息才可以進入了。endprint
不要制造噪音
如今電子產品盛行,從早期的電子表、BB機到現在人手一部的移動電話,都是音樂會場最不受歡迎的產品。請記得一定要事先關機,以免鈴聲響起引來眾人對你怒目相視。當然,現在很多劇院已經設立了專門的設備,使手機沒有信號,省去了不少麻煩。
選擇合適的鼓掌時機
聆聽曲目不熟悉的音樂會,最讓人緊張的莫過于何時該拍手。關于拍錯手的笑話也是許多學音樂者茶余飯后聊天的話題。國外音樂會拍錯手的機會較少,這當然和他們文化背景、較常接受古典音樂的熏陶有關,雖說拍錯手的情形較常發生在第一次聽音樂會的人或是對曲目不了解的情況下,但也有因對曲目太熟悉而忘我拍錯手的情形。
在國外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次聆聽Kiri Te Kanawa女士演唱,會場中不少是上了年紀的樂迷,其中一首歌曲因有多次反復,且結尾的伴奏型態相同,就有人拍錯手了,當鋼琴伴奏繼續彈奏時,氣氛顯然有些尷尬,但風度極佳的Kiri Te Kanawa女士做了個“不要緊”的手勢,并且繼續演唱,等到所有反復完畢,歌曲真的結束了,反而沒人敢拍手了,這時幽默的Kiri Te Kanawa女士立刻作出“快給我掌聲”的手勢,于是如雷般的掌聲轟然響起,也引起大家會心一笑。其實,拍錯手很嚴重嗎?拍手的規矩到底是誰決定的?就連專業的音樂工作者對拍手的意見也有分歧。
大多數人認為應該要尊重樂曲的整體性,所以拍錯手可能會影響到音樂的進行,也干擾到演奏者的演出情緒。舉例來說,一般獨立的樂曲于演出結束后拍手并無不妥,但若有樂章曲式的樂曲,如奏鳴曲、交響樂或是組曲等,雖然各樂章或各舞曲間大多有暫停的時間間隔,但由于彼此之間仍具有關聯性,因此在樂章或組曲之間拍手會破壞樂曲的整體性。所以現在全世界的音樂會都有相同的默契,即于整
首交響樂或整組樂曲全部演奏完畢時才一起鼓掌,樂章之間和組曲之間不個別拍手。甚至有些樂團指揮為了不希望觀眾拍手,會刻意在樂章與樂章之間的暫停時間仍保持手勢高舉的動作,表示音樂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意思,也有獨奏家會以動作暗示,如保持還要繼續演奏的姿勢,表示音樂還在進行等等。當然也有更強勢的,就直接轉頭對聽眾說:“請不要拍手!”
的確,當臺上演奏家正全情演出的同時,臺下的聽眾如果也能扮演高水準的聆聽者,臺上臺下固然皆大歡喜,但有些人會問:不就是因為音樂實在太棒,所以才忍不住想拍手,這樣難道有錯嗎?事實上,包括我自己在內,每個有過演出經驗的表演者應該都不會否認,有掌聲總比沒有掌聲好。當然,欣賞者若能加強對樂曲的認識,并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對音樂本身和演奏者而言,都是一種尊重的表現,仍是值得鼓勵和學習的,但對于拍錯手的朋友,是否也要避免用瞧不起或沒水準的眼光待之呢?畢竟每個人都當過入門者,更何況他可能真的受到音樂很大的感動才忍不住鼓掌呢。
在這里,提供給大家一個小訣竅,若對何時該鼓掌沒有把握,建議你不妨多觀察旁人,等別人先拍手再跟著拍,就不會出錯了。同時我也希望演奏者都如Kiri Te Kanawa女士一樣機智又有風度,也許聆聽者的音樂素養程度不一,但任何聽眾喜歡你的音樂演出,他們的鼓掌都是一種鼓勵和肯定。在我們抱怨古典音樂的聽眾愈來愈少,音樂會賣座每況愈下的同時,是否更應該要以感謝包容的心情愉快接受呢?
音樂廳中座位的選擇
如果跟你說絕大部分的音樂廳都一樣,最好的位子在最便宜的票區,而最貴的位子其實是最差的,你相信嗎?不要以為我在開玩笑,這是真的。其實音樂廳中最好的位子,剛好就是音樂廳樓上后段的座位,因為聲音會向上飄,傳到遠處剛好融合的最好,而且許多音樂廳的設計是前低后高,所以前排最貴的位置通常是低于演奏(唱)者的高度,所以聲音都從這些人的頭頂飄過,直接到后方頂端正好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來自天花板的反射,坐在上層后排那里的聽眾彷佛坐在樂團旁邊一般,更有身臨其境的立體音響,而坐在最前端舞臺正前方票價最貴的聽眾,則更容易聽到不平衡的音響效果,可能某個樂器聲部特別大聲,而另一個聲部則特別小聲,好像吃到一道鹽加太多,而糖放太少的菜肴,口味都走樣了。因此,音樂廳后座通常坐的是音樂系學生和真正的行家,反而前面那些貴的位置都是留給穿著華麗的貴賓(反正他們很多都是來亮相的,音響不好不重要,漂亮的服裝要讓大家都瞧得到才重要)的。所以,不要覺得買最便宜的票不好意思,因為你才是行家。若是覺得距離太遠,無法看清臺上演奏的姿態,可以攜帶小型的望遠鏡,保證看得清晰。
不過,還有一種情形,你可以買中間稍前的位置,就是想讓孩子看清楚樂器。雖然也可準備望遠鏡,但年紀很小的孩子使用望遠鏡畢竟不方便,所以為了讓孩子看清楚各種樂器的演奏方式,這種情形下就可以刻意選擇視野較清楚的中段位置,忍痛舍棄最好的音響效果。
音樂會的種類
巡回音樂會:
巡回音樂會是指一系列由音樂家、音樂團體、或一些在不同都市或地點所舉行的音樂會。特別在流行音樂領域中,這類的巡回音樂會通常變成大規模的活動,可以持續幾個月到數年的時間,能讓數百萬人有機會參加,并可以賺數百萬元的門票收益。巡回音樂會中不同的部分,一般被稱為“legs”。
Live音樂會:
Live音樂會是一種現場音樂會形式,歌手在臺上演唱,觀眾站在臺下欣賞。因為是站著,所以占地面積相對較小,而且大部分觀眾都可以和歌手近距離接觸,同時也比較容易調動觀眾情緒。并不像通常的音樂會不許喧嘩,相反地,觀眾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當然在不傷及他人的情況下),另外,一般的“Live”不允許攜帶有色飲料。
新年音樂會:
新年音樂會一般在元旦前夜舉行,演奏的是最為經典或歡快的曲目,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新年音樂會大多在古典的音樂廳內表演,但也有另辟蹊徑者。2012年12月31日,鋼琴王子李云迪在北京工人體育館上演自己的第一次場館版跨年音樂會。古典音樂、鋼琴、體育館,幾個特別的元素在此齊聚,個中緣由耐人尋味。
可以想象寒風徹骨的冬日里,選擇這樣一場“圍爐樂話”,恐怕是讓古典音樂迷們心里再溫暖不過的一件事了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