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
創始人:田步高
年 齡: 71歲
關鍵詞:創辦初衷為弘揚中華傳統音樂,持續13年公益演出。
說起田步高,很多人熟悉他的琴箏品牌和音教事跡,然而田步高的夢想并不只這些。從習箏、制箏到大規模生產,普及琴箏藝術,田步高不僅探索出一條科技興廠、以教促銷的創新型企業發展之路,更為弘揚中華傳統音樂藝術作出了貢獻。
古有“千家養女先教曲”的揚州琴藝輝煌,為何至今沒有一個像樣的民樂團?2000年,田步高的企業蒸蒸日上,勤儉的他卻一下子砸了十幾萬元發起創辦了揚州華韻樂團,這也是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一家民營樂團。
當年,58歲的田步高忙得不亦樂乎,在生產樂器、聯系客戶、輔導大人小孩學古箏之余,還要召集樂團定期排練。“我喜歡忙,我就是想讓揚州古城多一點絲竹之聲。”為此,田步高四處奔波,買來了編鐘、編磬、云鑼,再加上自己生產的二胡、琵琶、古琴、古箏、簫、笛等樂器。“當時,揚州還沒有一支能夠正常演出的民樂隊。”田步高說,他們在全市召集了一批熱衷于黃鐘大呂、民謠俚曲的民樂手入團,除組建吹管樂組、弦樂組、彈撥樂組和打擊樂組外,還特別增設了古琴組、古箏組,樂團組建13年以來,深入基層公益演出不計其數,樂手不取分文報酬。
指 揮:靳淑海
年 齡:74歲
關鍵詞:堅守地方民樂傳承,樂團資金缺乏難破生存瓶頸。
普通人直立1個半小時都會感覺累,而74歲的元老級指揮、國家二級作曲靳淑海,通常一站就是整場音樂會。
舞臺上,民樂合奏《綠楊風》、竹笛獨奏《水鄉樂韻》、女聲獨唱《我的家鄉是揚州》等蘊含濃郁“揚州味”的樂曲接踵而至,靳淑海忘我地揮舞著指揮棒。他一貫以“背”示人,卻是樂團的靈魂支柱,大部分曲目都出自他的精心作曲、配器以及輔導排練,例如由其改編的民樂合奏《茉莉花》,就以揚州民歌《茉莉花》為素材,以獨特的節奏為背景,采用不同的色彩配器處理和由弱漸強的力度變化,描繪了茉莉花從含苞待放到香飄滿園的歷程,恬靜中多了幾分恢宏之感。
平日里,靳淑海除了管理樂團,就是帶徒傳藝。多年來,他已培養了300多位學生,從安徽天長、江蘇南京等地慕名前來拜師的學子絡繹不絕。
靳淑海是一個“眼中難容沙粒”的老藝術家,數10年堅守著揚州地方民樂的傳承與發展,他曾用2年時間跑遍了揚州各縣市、鄉鎮,采集民間曲牌、吹打樂、道教、佛教音樂300余首,將民間古譜(即工尺譜)譯成簡譜10余首,其中《邵伯鑼鼓小牌子》等30多首具有揚州代表性的民
間樂曲被《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江蘇卷》刊用出版發行。
“經過多年積累,現在樂團擁有了《梅花三弄》《漁舟唱晚》《喜洋洋》《步步高》等多種形式的曲目,為樂團綜合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但談及民樂的處境時,靳淑海無奈地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多種藝術形式的沖擊,全國大多數民樂團都面臨著市場需求有限、資金缺乏的生存瓶頸,揚州華韻樂團成立13年以來,幾經易主,未來之路令人擔憂。
樂 手:姚燁
年 齡:24歲
關鍵詞:用音樂推介揚州,填詞譜曲《東關老街》贊家鄉。
這個樂團很特別,成員年齡跨度甚廣,最長者近八旬,最小者則剛剛跨出大學校門,薈萃了揚州幾代資深器樂高手,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作曲、指揮家兼音樂評論家戈弘,揚琴演奏家謝廣輝,國家二級演奏員楊飛、于勇奮,管樂演奏家、江蘇省民族器樂比賽大獎得主秦如峰,中國首屆竹笛大賽中年組銀獎獲得者陳小農等。
值得一提的是,樂團中有一位“90后”古箏獨奏演員姚燁剛剛從揚大藝術學院音樂系畢業,畢業前曾舉辦古箏獨奏音樂會。“樂團一直在吸納年輕團員,因為一次機緣,我被推薦入團。”姚燁說,“前輩們總會傾囊相授,還為我提供了不少上臺獨奏的機會,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更深刻地領悟到傳統藝術的價值意義。”
2012年,姚燁憑著對家鄉的熱愛、對古箏的喜愛、對老街的眷念,創作了歌曲《東關老街》,推介古城揚州,賦予老街豐富的文化內涵,“我自小在東關街長大,最大的心愿是能用音樂宣傳揚州,讓全世界感受我的故鄉之美。”
姚燁告訴記者,萌生創作揚州歌曲的想法已很久,為了寫出滿意的歌詞,她多次去東關街尋找靈感,后在同樣從事藝術工作的母親指導下,以“穿越”的表現手法完成了創作。“只要有時間,我們還會到何園、個園等揚州知名旅游景點進行義演,希望能通過這些對外窗口,讓各地游客記住揚州。”
揚州華韻樂團成立于2000年,擁有團員近50人,他們有的來自揚州市曲藝、揚劇、歌舞等專業院團,有的剛從專業藝校畢業,有的是企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這個民間樂團為何創辦?在多種藝術形式沖擊下的民樂處境如何?近日,記者走進了樂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