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申
日前,著名古琴演奏家、音樂學家孫克仁受邀于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小音樂廳舉辦講座,民樂團成員及老師悉數到場,現場更不乏慕名而來的聽眾。
此次講座的內容主要包括樂律知識、《先秦簡犢文筆與音樂史料的解讀》、樂器學角度觀察中國音樂與世界音樂的聯系、中國民族樂隊的發展軌跡以及廣播音樂專題的制作與配樂,講座內容充實,學術氣氛濃厚,在場聽眾均覺受益匪淺。
青年教師孫紅杰博士參與聆聽了這次講座,聽完之后深受觸動,有感而發寫下了一篇精彩的記錄: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素有“譜連器、律、調”之說,廣大音樂學子在研讀樂譜、習練樂器、揣摩樂調的同時,往往對“樂律”這一音樂的根本大法漠不關心。由于律學原理牽涉物理學、數理學和歷史學知識,玄妙而深奧,故令許多樂人望而生畏。孫克仁先生做客師大音樂學院,為民樂系學生開辦樂律學專題講座,他高談闊論,揮袖撫琴,旁征博引,亙古通今,使我們對幾種主要律制(三分損益律、五度相生律、純律、十二平均律)的原則、方法、差異,以及相關領域的重要文獻和代表人物有了初步認識。當然,樂律學本身學源悠久、學說眾多,論題中不乏千古謎團,文獻中亦難免誤訛夾雜、歧見迭出,想要察其肌理、窺其堂奧,恐非一場講演所能勝任。因此,對于有頭腦的聽眾來說,本場講座在發人深省的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疑問。對此,孫先生寄望于“下回分解”,他言必有據的治學態度令人感佩于心,他干坐冷板凳的治學精神令人肅然起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