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延聲
為了準確把握中考動向,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佳木斯市第四中學多年堅持開展以中考試題分析為主題的專題教學研究活動。在此活動中,老師們對中考試題特點、命題趨勢等做詳細分析,力避空洞,切中實際,總結規律,指導備考。此期我們選取了此學校語文、化學學科的分析,以求拋磚引玉,進一步探討增強中考命題科學性的有效方法,從而優化課堂教學。
黑龍江省東部地區(以下簡稱龍東地區)2014年中考語文試題很好體現了《2012年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的精神要求,較好地遵守了其關于“考試范圍與要求”“ 試卷結構”的規定,繼續保持了近年龍東地區中考語文試題的特點,同時試題穩中求變,積極滲透新元素,努力做到了“老板塊新內容,老題型新面孔,老題目新表述”,從而增強了試卷的人文性,使試卷流溢著“雅韻”,“語文味”濃郁。試題成功避開了近兩年龍東地區中考語文題已考過的內容,避開了常見本地中考復習資料的內容,避免使用中考原題,避免過熱話題直接入題,發揮了語文試題的公平考查效用。但試題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歸納如下,以求拋磚引玉。
一、 考查內容在各冊教材分布不均,失衡嚴重
通觀試題,七年級的內容考查過多,作為中考重點內容的八年級、九年級學習內容除語體文閱讀外,關涉過少。試題中古詩文默寫部分除開放性默寫題外,考查內容在教材分布如下:
上表數據顯示,對七年級的考查內容共5分,占本題總分的62.5%,所占比例過重。
此外,試題“名著閱讀”部分(共4分)考查了冰心的《繁星》《春水》,出自教材七年級(上);課內古文考查篇目《孫權勸學》(共5分)出自教材七年級(下)。如此多的考試內容出自七年級,難怪有人說試題像“初一年級期末考試題”。
怎樣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
最重要的是用好命制試題的《雙向細目表》。為了改變命題的隨意性,命題者要根據課程標準、當年的考試說明、教材內容的要求,詳細列出測試所要檢測的知識點,然后根據“雙向細目表”中所列的知識點命題。使用“命題雙向細目表”要注意考查目標、考查內容、考查目標與考查內容的比例。“雙向細目表”是命題的靈魂。只有嚴格按照“雙向細目表”里所列的檢測內容及其所處的題型和所占的分值以及在教材的分布進行命題,才能保證考查內容具有合理的覆蓋面,從而保證試題的信度。
二、題干表述不規范、不嚴密
其一:題干對答案有提示作用,學生有空子可鉆,失去考試的公平。
比如“名著閱讀題”。
閱讀下面的小詩,回答問題。
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
(1)這首詩的作者是______,她一步入文壇,便以宣揚“_______”著稱。
(2)請你分析《繁星》《春水》中這類詩歌的特點。
第(1)題的考查目的是通過閱讀小詩判斷作者是“冰心”。學生在知道此詩作者是冰心的情況下才能給出正確答案。事實上,不知道此詩的作者是誰也未必不能答對,因為第(2)題已給了提示,只要學生知道《繁星》《春水》的作者是冰心就可給出正確答案,而這一點,學生是很容易做到的。這里,題干對答案的提示,使試題失去了應有的區分度。
其二:題干所用材料出處的標示容易引起誤讀。比如第3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上帝在這對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無與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還包含有一種新的東西。(蘇霍姆林斯基《致女兒的信》)
B.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談生命》)
C.斯文·赫定坐著船興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轉了幾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吳剛《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D.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是相形見絀。(嚴春友《敬畏自然》)
此題答案為C。教材原文是:“斯文·赫定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幾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題干是將原文的“饒有興趣”改為“興味索然”,從而人為地造出一個詞語使用錯誤的選項。此題以課文中句子為設題材料,引導學生重視課文的學習,是考試“回歸教材”的很好方式。但問題是,改動原文而成的句子當然不是原文,就不能在后面注明其出處為“吳剛《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否則就會讓人誤解為課文中出現了一個詞語使用不當的句子。所以,此題題干中所用句子的出處皆不用標明。
三、考查語文知識術語,增加試題難度,不利于學生充分表達個人閱讀感受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對7~9年“閱讀”部分的古詩文閱讀的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據此可知,考查“古代詩詞”應以誦讀為主。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建議“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文知識,但不能脫離語文運用的實際去進行‘系統的講授和操練,更不應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概念、定義。”這告訴我們,在考試中盡量不考名詞、術語。《2014年龍東地區初中畢業學業考試語文學科考試說明》對文言文閱讀考查部分的闡述是:“文言文閱讀考查包括課內文言文閱讀、課內外文言文比較閱讀(課外文言文主要考查文言知識的遷移運用)及簡單的古詩詞賞析。”“簡單的古詩詞賞析”不應出現術語類的閱讀障礙。看試題第14題。
本詩的頸聯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請從煉字的角度對這兩句詩進行賞析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endprint
參看答案,知道命題者本意是考查學生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 字與“圓”字妙處的賞析。應該說,對這樣的名句,學生是可以談出自己的理解的,但“頸聯”這一術語很可能令學生選錯句子,從而答非所問。能說出感受,卻說錯了句子,這是很遺憾的。律詩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一知識教師會教給學生的,但只是作為一般了解。試題中了解層級的術語成為學生的閱讀障礙,很不應該。如果直接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 字與“圓”好在哪里,是不是更簡潔易懂?
四、閱讀理解設題考查點交叉重復,必要的考點覆蓋不全
第15~22題為議論文閱讀試題,其中第19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與21題:“第④段中加點的詞語‘這一點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本質上同屬于“理解作者觀點”類的試題。作為議論文三要素之一的“論據”考點,在題目中沒有呈現。從另一方面說,第21題與25題: 你是如何理解第⑦段加點詞語“珍貴”和“貧窮”的?還同屬于對文本中特定詞語的感知類試題。
第23~26題為記敘類文體閱讀試題,其中第23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主要內容”與第24題“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按要求填空”同屬于對文本內容整體感知類的試題。對記敘類文章的核心要素“人物”的考查缺失,對“母親”或“老師”的形象理解的淡化,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中心的把握。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母語掌握情況的考查要通過中考語文試卷得以體現,畢業與升學兩考合一也要求語文試卷設題科學,難度適當。怎樣命好中考語文試題?現提出幾點建議:
1. 制定內容更詳細的《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更好地發揮其對命題工作的指導作用。在修訂時要考慮命制高質量,有較高指導性的樣題。
2. “穩中求變”的思想要堅持。一方面保持試題板塊的相對穩定性,另一方面鼓勵在具體題目上的創新,使經得起推敲的創新題占到一定的比例。
3. 堅持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增強試卷的文學性,讓“雅韻”成為語文試卷的基調。語文試卷要閃爍思想靈性的光芒,閃爍文采與才華的光輝。
4. 命題人員中應至少有一人文學修養、寫作素養較強,以保證試卷更具“語文味”。
5. 鑒于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保密前提下,命題負責單位可提供用于選取閱讀材料的雜志,如《讀者》《散文》等,以保證命制原創題。同時,適當延長語文試題的命制時間。
E-mail:lili79928@163.com
編輯/李莉endprint
參看答案,知道命題者本意是考查學生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 字與“圓”字妙處的賞析。應該說,對這樣的名句,學生是可以談出自己的理解的,但“頸聯”這一術語很可能令學生選錯句子,從而答非所問。能說出感受,卻說錯了句子,這是很遺憾的。律詩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一知識教師會教給學生的,但只是作為一般了解。試題中了解層級的術語成為學生的閱讀障礙,很不應該。如果直接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 字與“圓”好在哪里,是不是更簡潔易懂?
四、閱讀理解設題考查點交叉重復,必要的考點覆蓋不全
第15~22題為議論文閱讀試題,其中第19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與21題:“第④段中加點的詞語‘這一點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本質上同屬于“理解作者觀點”類的試題。作為議論文三要素之一的“論據”考點,在題目中沒有呈現。從另一方面說,第21題與25題: 你是如何理解第⑦段加點詞語“珍貴”和“貧窮”的?還同屬于對文本中特定詞語的感知類試題。
第23~26題為記敘類文體閱讀試題,其中第23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主要內容”與第24題“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按要求填空”同屬于對文本內容整體感知類的試題。對記敘類文章的核心要素“人物”的考查缺失,對“母親”或“老師”的形象理解的淡化,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中心的把握。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母語掌握情況的考查要通過中考語文試卷得以體現,畢業與升學兩考合一也要求語文試卷設題科學,難度適當。怎樣命好中考語文試題?現提出幾點建議:
1. 制定內容更詳細的《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更好地發揮其對命題工作的指導作用。在修訂時要考慮命制高質量,有較高指導性的樣題。
2. “穩中求變”的思想要堅持。一方面保持試題板塊的相對穩定性,另一方面鼓勵在具體題目上的創新,使經得起推敲的創新題占到一定的比例。
3. 堅持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增強試卷的文學性,讓“雅韻”成為語文試卷的基調。語文試卷要閃爍思想靈性的光芒,閃爍文采與才華的光輝。
4. 命題人員中應至少有一人文學修養、寫作素養較強,以保證試卷更具“語文味”。
5. 鑒于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保密前提下,命題負責單位可提供用于選取閱讀材料的雜志,如《讀者》《散文》等,以保證命制原創題。同時,適當延長語文試題的命制時間。
E-mail:lili79928@163.com
編輯/李莉endprint
參看答案,知道命題者本意是考查學生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 字與“圓”字妙處的賞析。應該說,對這樣的名句,學生是可以談出自己的理解的,但“頸聯”這一術語很可能令學生選錯句子,從而答非所問。能說出感受,卻說錯了句子,這是很遺憾的。律詩分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這一知識教師會教給學生的,但只是作為一般了解。試題中了解層級的術語成為學生的閱讀障礙,很不應該。如果直接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直” 字與“圓”好在哪里,是不是更簡潔易懂?
四、閱讀理解設題考查點交叉重復,必要的考點覆蓋不全
第15~22題為議論文閱讀試題,其中第19題:“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與21題:“第④段中加點的詞語‘這一點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本質上同屬于“理解作者觀點”類的試題。作為議論文三要素之一的“論據”考點,在題目中沒有呈現。從另一方面說,第21題與25題: 你是如何理解第⑦段加點詞語“珍貴”和“貧窮”的?還同屬于對文本中特定詞語的感知類試題。
第23~26題為記敘類文體閱讀試題,其中第23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選文主要內容”與第24題“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展開想象,按要求填空”同屬于對文本內容整體感知類的試題。對記敘類文章的核心要素“人物”的考查缺失,對“母親”或“老師”的形象理解的淡化,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本中心的把握。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對母語掌握情況的考查要通過中考語文試卷得以體現,畢業與升學兩考合一也要求語文試卷設題科學,難度適當。怎樣命好中考語文試題?現提出幾點建議:
1. 制定內容更詳細的《中考語文學科考試說明》,更好地發揮其對命題工作的指導作用。在修訂時要考慮命制高質量,有較高指導性的樣題。
2. “穩中求變”的思想要堅持。一方面保持試題板塊的相對穩定性,另一方面鼓勵在具體題目上的創新,使經得起推敲的創新題占到一定的比例。
3. 堅持突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增強試卷的文學性,讓“雅韻”成為語文試卷的基調。語文試卷要閃爍思想靈性的光芒,閃爍文采與才華的光輝。
4. 命題人員中應至少有一人文學修養、寫作素養較強,以保證試卷更具“語文味”。
5. 鑒于語文學科的特點,在保密前提下,命題負責單位可提供用于選取閱讀材料的雜志,如《讀者》《散文》等,以保證命制原創題。同時,適當延長語文試題的命制時間。
E-mail:lili79928@163.com
編輯/李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