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前是國有企業的工人,下崗后來到了居委會。從企業職工到居委會工作者,這種變化讓我一開始很難接受。居委會的工作紛繁復雜,瑣碎具體又周而復始,常常讓我有些力不從心,付出與收獲的不對等,這些都曾經讓我動搖過。然而,當我面對群眾溫暖的笑臉、感激的話語和那種發自肺腑的認可,我渾身頓時又充滿了使不完的勁兒。
和群眾打交道的這么多年來,我有一個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要做好居委會的工作,就得有一顆為民辦事的心。記得有一次,虎門巷一個小區院落的化糞池堵了,我們發動居民集資清掏,但是有一戶居民非常不配合,每次只要一上門,他就會大吵大鬧,最后一次直接從窗戶上丟下一塊錢。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沒有氣餒。經過了解,這戶居民沒有固定的工作,大多數時間靠擺攤賣點小吃為生,后來搞市容市貌整治,他的攤點因不合法被取締,沒了收入來源,所以有抵觸情緒。為了幫他徹底解決生活困難,我和委員們積極地和他溝通,幫他找工作,看到我們對他的關心,最終他理解了我們的工作,補交了集資款。
對于居委會的工作來說,光有為民服務的情懷是不夠的。我們的居民有單位職工、有離退休同志、有外來務工人員,還有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的需求都各有不同。因此,要做好居委會的工作,還得講方法。我將轄區內的離退休老黨員、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在職黨員組織起來,建立了42個樓院黨小組,進一步拓寬了收集民意的渠道,整合了服務群眾的力量。針對轄區流動人口多的特點,我又組建了農民工黨支部,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追討薪金等服務,近幾年來,共幫助農民工追討薪金4萬余元。
這十多年來,我對轄區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一巷一人已經有了深厚的感情,居民們把我稱為“小巷總理”,孩子們喊我“宋媽媽”,我更喜歡孩子們對我的稱呼,這讓我感覺和居民們走得更近。
口 述:宋玉英(貴陽市云巖區普陀社區和平居委會黨總支書記,貴州省優秀共產黨員)
整 理:陳恩韜(貴陽市云巖區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