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洋
【摘要】英語應用能力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目標,本文結合已有研究和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進行研究。
【關鍵詞】課堂教學 英語應用能力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的重要工具,這一點在作為外語的英語學習中更是如此。2007年,教育部在修訂《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 這一點的提出,是應對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需要提出來的,同時也是對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改革性意見。
針對大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的學生的英語能力調查研究表明,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聽說能力是最難的,其次是翻譯能力。寫作能力是一般學生都認為自己具備的,但是在論文和報告等篇幅較長和難度較大的寫作中還是存在很大的困難。這些明顯是英語應用能力的反面典型。換言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存在很大的不足,也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可否認的是大學英語教學和人才培養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各種等級考試的沖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被忽略了。學生學了多年英語,卻聽不懂英語,不能用英語流利的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應試教育極大的阻礙了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改革應試教育體制下英語的學習辦法,著眼于學生英語的表達與應用能力,將英語實實在在地學成一門可以運用的國際語言,使學生學的不再是啞巴英語。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呢?結合已有研究和個人教學實踐,本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健全教材體系,豐富教學內容。大學英語一般以《新視野大學英語》為基礎,該教材帶有配套的聽、說、讀、寫教程。從教材難度上來講,該教材的編訂是適用所有學生的,但是隨著大學擴招,學生層次差距越來越大,這就使得單一這一套教材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要對教材進行完善和補充,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資源,選取一些和學生專業相關或者是貼近生活的信息,以備學生將來進入社會之用。
其次,在教學中實現教師引導、學生主導,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已經是一個經常討論的問題,但是這一導向也開始走入誤區,那就是完全忽略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真正科學的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導,即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認知,也要重視教師的引導。要實現這種轉變不僅僅是理念和認識上的變革,還要依靠教學手段的變化。關于教學手段的變革,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使得我們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教育社會化、生活化和應用化。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把多媒體豐富的資源引進課堂教學,以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高。
還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關于這一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什麼是大學教育。知識和技術的提供是大學教育最基礎也是最淺薄的層面,其深層次是思想、思維和方法的學習。一般的大學課程組織形式就是班級式教學形式,當然也有小組學習形式。在正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專題的形式進行小組討論,學生成為主體,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習和研究的過程。材料的搜集是知識的學習,討論和意見的發表是思想的深化和提高,同時教師可以給每一個小組提供相應的指導,包括語言和技術方面的,也包括討論材料方面的,引導他們自行構架故事情節,組織語言表達,設計活動場景,安排特定細節。這樣的語言表演式的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有效訓練語言的機會,提高了學生語言綜合實踐能力,促進了靈活駕馭運用語言能力的發展。同時,學生也可以 自編對話、自主表演,從而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提高他們英語口頭表達的自信心,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并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語素養。通過小組討論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應用語言的機會,討論的過程也是語言的應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應用能力。
再次,我們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和教學理念,突破教材體系和教學體系,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完成課程任務量,而是要達到課程要求的標準。英語學習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即聽說讀寫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應用語言的機會,改變過去老師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多聽,多說,多讀,多寫,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最后,實現考核方式的多樣化。就量化考核而言,分數仍然是關鍵的考核標準。要想強化學生應用能力,就需要提高其在量化考核中的比重。這就意味著,在考核中要適當降低卷面考試分值的比重。但是這就要解決一個公正和公平問題。量化考核被認為是可觀的公平的考核方式。尤其是在聽說能力考核中,要建立一個公平的考核方式和動態的量化標準。
在語言學習和教學中,應用能力培養是根本所在。這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我們要建立完善的適合的教材體系、課程組織形式和考核體系,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課堂教學中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陳德彰.英語翻譯入門[M].外語教育與研究生出版社,2012.
[2]蔡基剛.制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向轉移的因素分析[J].外語研究,2010.
[3]陳寶翠,跨文化交際閱讀與案例評析[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本文系2013年渤海大學校級教改立項A類,項目編號:JG13WT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