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波
【摘要】人際功能是系統功能語法的重要部分。根據Halliday等系統功能學家的關于人際意義的理論,本文從語氣、情態和人稱三個方面對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的名人堂演講進行分析,通過分析其實現演講目的的手段來加深對該語篇的理解,從而為更好的去欣賞其他體育明星的演講提供借鑒。
【關鍵詞】系統功能語法 人際意義 語態 情態 邁克爾·喬丹名人堂演講
一、引言
Halliday(1994)認為, 語言的性質決定人們對語言的要求,即語言所必須完成的功能。他將語言的功能分為四大功能, “純理功能”或“元功能”、 “經驗”(experiential)功能、語篇(textual)功能和“人際”(interpersonal) 功能。人際功能主要是通過語氣和情態這兩個語義系統來實現。人際意義是由人際功能來實現的,“是一種用來建立和他人之間社會關系的一種方式” Halliday(2004),是“人們如何運用語言與受話者建立并保持交際關系,影響對方的行為,表達說話者對事物的看法,引出或改變受話者的觀點”Thompson(2000)。本文從語氣和情態等語義系統出發,分析世界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的名人堂演說,加深對該語篇的理解,探討其體裁特點以及演講者通過人際意義達到的演講的目的。
二、語氣和情態系統
Thompson(2000)認為,語氣表達出了說話人對前文說提出的命題有效信負責。語氣是信息交流的核心,是具有某一身份特征的說話者在某一個話語場合的一種選擇,是一種說話者對于聽眾的身份角色。它有兩個最基本的信息交流類型:給予和需求。在交流過程中,給予就暗示著接收,即說話者邀請聽話者接收;需求也暗示著回饋,即說話者講話時也在邀請聽眾給予。語氣包括兩個部分,主語和限定成分。主語一般有名詞性詞組充當,而限定成分屬于動詞詞組的一部分。
情態的核心是能體現說話人的態度和判斷,表明說話人對所談主題的態度和感情。Halliday(2000)指出,情態是介于肯定和否定兩極間的意義區域。他將情態細分為情態和意態兩個主要類型。這樣的分類實際是和命題和提議有關,當一個小句是用來交換信息時,這被稱之為命題;當一個小句用來交換貨物或者服務時,被稱之為提議。情態實際上是命題中不同量值的可能性和經常性,不同的量值表示了說話者的不同態度。而意態則是提議中的不同量值的義務和傾向,不同的量值表達了說話者的不同程度的意愿。
Halliday(2008)指出人際意義也蘊含在代詞系統中,既包括人稱代詞也包括物主代詞。代詞系統的使用可以創造一個真正的交際環境,人稱代詞的使用可以直接的將聽眾引入到話語情境中來,直接地激發起聽眾的情感、知識和興趣Campos Pardillo(1995)。
三、邁克爾·喬丹名人堂演講中的人際意義分析
1.語氣分析。語氣由主語和限定成分兩部分構成,主語是命題中的重要成分,是肯定或者否定一個命題的基點,是對命題或者提議的有效或者成功負責的部分;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題,使其成為實際存在的可以議論的概念,對命題進行議論必須有參考的依據,功能是將命題和實際中的語境聯系起來。根據Halliday (2000:86—87)的觀點,語言有提供、命令、陳述和疑問四大最基本和重要的功能,所有這些功能的實現都是通過語氣系統的選擇來實現的。每一種功能都對應著一個具體的語法特征,命令由祈使句來實現,陳述由陳述句來實現,疑問由各種疑問句來實現,而提供則由于提供的內容不同而由不同的語氣來實現。
從表一得知,陳述句占據了絕對多數。陳述句式的大量使用為聽眾提供了大量的關于演說者和與演說場景相關的信息,可以幫助聽眾(即使是一個對演講者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更好的了解演講者的背景,進而充分的理解演講者所要表達的信息。在名人堂進行演說才意味著進入了世界籃球領域的最高殿堂,在演說中一般都會感謝對自己的籃球生涯有所幫助的人和事情。在本演說中,邁克爾·喬丹用陳述句介紹了他如何緣于籃球,他輝煌的籃球球員生涯,他的人生經歷,他遇到過的挫折,他曾經遇到過的對手、朋友和教練。通過這些陳述句,邁克爾·喬丹向聽眾展示了一個大家公認的也是他自己承認的事實,那就是他有一顆好勝的心。同時,演說內容也讓每一個聽眾都覺得他入選名人堂是多么的實至名歸。
在演說中,邁克爾·喬丹用了2個一般疑問句和9個特殊疑問句。Halliday(1994,2000)指出,一般疑問句的使用是演講者想要聽眾對他所表達的信息進行一個否定或者肯定的具體化,特殊疑問句表明了信息的缺席并且通過問題來命令聽眾對缺席的信息進行填空。在本篇演講中,邁克爾·喬丹并沒有讓聽眾來對信息進行具體化,也沒有讓聽眾對所缺席的信息進行填空,而是自己對所有的問題進行了回答。因此,這些句式能激發起聽眾的注意并且進行思考,從而讓演說變成是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互動而不是演講者的獨角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體現了話語的交際本質。
本篇演說中唯一的個祈使句出現在了演講的末尾。Halliday(2000)指出,祈使句是一種交換物品和服務的語氣,常常用來評論、要求、敦促和勸服聽眾的行為。當演講者想要把自己的意愿、建議、命令、要求或者觀點“強加”給聽眾時,直接的“強加”是不會出現的,往往是通過比較禮貌的,尤其是暗含的方式來進行。眾所周知,邁克爾·喬丹是一個非常好勝非常喜歡迎接挑戰的籃球運動員。他在他演講的最后說“也許當他50歲時,他還是會在籃球場上追逐他的夢想”,聽眾在聽到這句話時發出了笑聲,覺得他可能是在開玩笑。他馬上用“Dont laugh.Never say never.”來告訴所有的人,不要低估了他那像火一樣的斗志,對于他來說,“某些極限,比如恐懼,不過只是一種幻覺而已”,年齡也不是一個問題。
2.情態分析。人際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講話者對所講命題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斷,或在命令中要求對方承擔義務,或在提議中要表達的個人意愿,這一部分是由情態系統來實現的。Halliday等人認為,情態主要是通過情態動詞或者情態副詞來表達,情態動詞具有不同的量值,可以表示不同的概率和頻率;意態具有不同的中介量值,可以表示不同程度的義務和意愿。情態動詞可以大致分為高、中、低三級,高量值情態動詞表明說話人對于命題所持的態度十分強烈和肯定,如must,ought to,need,have to等常常體現高量值;中量值的情態動詞可以避免把事情絕對化,是信息更容易為聽眾所接受,如will/would,shall/should等常常體現中量值;低量值的情態動詞是一種非義務性的看法,說話者往往是帶有協商的意味,如may/might, can/could等常常體現低量值。endprint
通過分析本篇演說,在8次高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有4詞出現在他講述邀請朋友來參加入選籃球名人堂觀禮的情節,能夠受邀觀禮入選籃球名人堂的儀式是一件令人十分驕傲和榮幸的事情,邁克爾·喬丹將邀請這些朋友來參加觀禮視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這無疑是對朋友的支持的最好的表達;有4次出現在回顧為球隊的比賽中,這顯示出他作為職業球員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將為球隊的貢獻作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從而也表達出因為自己對球隊的長期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今日的輝煌。16詞中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主要集中在will和would兩個情感動詞上。Will和would作為情態動詞是表達出一種意愿和承諾,說話者將自己置于一個保證某事會發生的承諾人的位置上。它們在本文中或是出現在表示感謝的語句中,直接的表達出了邁克爾·喬丹的本次演說的目的;或是出現在他回顧與對手和教練交流的語句中,表達出了邁克爾·喬丹喜歡接受挑戰的個性特點。在41次的低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may只使用了5次,無一例外的都在表示推測,其余的都是can/could。作為情態動詞,can/could有兩種意思,一是表達一種可能性,二是表達一種能力。而在本篇演說中,除了提及球員選秀時的can表示可能性,其余的can和could都是用來表示能力。文中can和不同的人稱和人名搭配,但是卻指向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襯托出演講者自己的能力的強大,從對手到隊友,從對方的教練到己方的管理層,都臣服在其統治性的能力之下。這也體現出了本篇演說的目的,即回顧過去和感謝,感謝家人,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對手。
3.人稱分析。語篇中的代詞能夠凸顯作者對語篇涉及的人物的態度,是實現人際意義的重要手段。演講話語的人稱代詞有助于建立和維持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人際關系。第一人稱是語言中最能表達出主觀意見的,單數的“I”和復數的“we”具有不同的人際功能。“we”可以涵蓋演講者和聽眾雙方,可以只是包含了演講者和除在場聽眾以外的其他人。前者可以拉近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讓聽眾成為演講的參與者;后者可以劃清演講者、其他人和聽眾之間的權勢關系。第二人稱“you”既可以指代個體也可以指代一個團體。一般都是用來指代演講時的聽眾,用以要求聽眾參與到演講中來,將演講變成演講者和聽眾雙邊的信息交換活動,而不是演講者一個人的表演。第三人稱一般用來指代演講時不在場的人或者事物,用以表達其對演講者的影響,所指代的內容可以是在場聽眾都知道的,也可能是在場聽眾不知道的。
這是一篇入選籃球名人堂的演講,演講的主要目的是回顧過去和感謝,感謝家人,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對手。
通過分析發現,第一人稱單數 “I”207次,復數“we”22次;本篇演說中復數第一人稱“we”既指邁克爾·喬丹和當場的聽眾,也指他與其他不在場的聽眾。有6次被用來指代他與他的隊友,有2次指代他和他的教練,有1次指代他和他創造過輝煌的公牛隊管理層,有2次指代他的家人,還有1次指代他和他的對手。單數第一人稱“I”更是大量的使用。這樣大量的使用第一人稱正好實現了本篇的演講的目的,從自身出發講述了自己的生活以及籃球經歷,發自內心的感謝幫助其成長的每一個人,不管是對手還是朋友。
第二人稱“you”有8次出現在“thank you”中,17次在“you know”這樣的口頭表達中,30次用來指稱其家人,其余的都是用來指稱他的對手。本次演說是一篇用于感謝目的的演說,無論“you”是用來指稱在場的聽眾、家人或者對手,在這里都是想向被指對象表達出謝意;多次用“you”來表示對手還能夠展示出邁克爾·喬丹的好勝好斗天性。邁克爾·喬丹在本篇演說中并沒有用考究的詞匯,繁雜的語言結構,而是使用了很多“you know”這樣口頭化的銜接詞和簡單的句式結構,使得本次演說更像是演講者和聽眾之間在進行聊天,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邁克爾·喬丹用“she”的時候是在指稱他的母親和他的妹妹;用“he”指代了他服兵役的哥哥,他的教練,他的老板,他的對手;用“it”指代他稱之為“fire”的戰斗意志;用“they”指代給他“fire”的兄弟姐妹,公牛的管理層,他的前輩等等。在這篇演講中,邁克爾·喬丹提及家人顯然是想要表達出他對家人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的感激之情,提及球隊管理層和教練是為了感謝教練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努力和幫助,提及偉大的前輩和對手是為了反襯自己的強大,同時也能夠把聽眾帶回到那些經典對決和經典時刻的回憶中,共同感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
四、結論
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在入選籃球名人堂時所作的演講只是其運動生涯的一個演講而已,但是相較于其他演講來,這次演講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沒有他兩次退役演講時的低沉和傷感,也沒有他六次奪得總冠軍時所作演講的激情與豪邁,這一次的演講更顯樸實,更加讓人動容。他通過語氣、情態和人稱等手段體現了其在命題中所關注的對象,實現了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本篇演講的人際意義,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運動員演講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要達到的目的,進而為我們欣賞和理解其他運動員的演講提供幫助。其實,當我們回頭看我國籃球運動員姚明退役時的演說時,他的演說和邁克爾·喬丹的這篇演說在人際意義及功能上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參考文獻:
[1]Campos Pardillos, M.A.“Deixis as a reference to an alleged shared situation in persuasive discourse”[J].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ises , 1995,(08).
[2]Halliday, M.A.K.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Victoria Deak In University, 198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4]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5]Thompson, Geoffrey.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Halliday, M.A.K.著,彭宜維,趙秀鳳,張征等譯.系統功能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7]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8]李戰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9]王馥蘭.英語政治演講的人際意義——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時的演講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2010,(6).
[10]鐘麗君.奧巴馬就職演講的人際意義分析[J].外語學刊, 2010,(3).endprint
通過分析本篇演說,在8次高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有4詞出現在他講述邀請朋友來參加入選籃球名人堂觀禮的情節,能夠受邀觀禮入選籃球名人堂的儀式是一件令人十分驕傲和榮幸的事情,邁克爾·喬丹將邀請這些朋友來參加觀禮視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這無疑是對朋友的支持的最好的表達;有4次出現在回顧為球隊的比賽中,這顯示出他作為職業球員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將為球隊的貢獻作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從而也表達出因為自己對球隊的長期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今日的輝煌。16詞中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主要集中在will和would兩個情感動詞上。Will和would作為情態動詞是表達出一種意愿和承諾,說話者將自己置于一個保證某事會發生的承諾人的位置上。它們在本文中或是出現在表示感謝的語句中,直接的表達出了邁克爾·喬丹的本次演說的目的;或是出現在他回顧與對手和教練交流的語句中,表達出了邁克爾·喬丹喜歡接受挑戰的個性特點。在41次的低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may只使用了5次,無一例外的都在表示推測,其余的都是can/could。作為情態動詞,can/could有兩種意思,一是表達一種可能性,二是表達一種能力。而在本篇演說中,除了提及球員選秀時的can表示可能性,其余的can和could都是用來表示能力。文中can和不同的人稱和人名搭配,但是卻指向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襯托出演講者自己的能力的強大,從對手到隊友,從對方的教練到己方的管理層,都臣服在其統治性的能力之下。這也體現出了本篇演說的目的,即回顧過去和感謝,感謝家人,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對手。
3.人稱分析。語篇中的代詞能夠凸顯作者對語篇涉及的人物的態度,是實現人際意義的重要手段。演講話語的人稱代詞有助于建立和維持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人際關系。第一人稱是語言中最能表達出主觀意見的,單數的“I”和復數的“we”具有不同的人際功能?!皐e”可以涵蓋演講者和聽眾雙方,可以只是包含了演講者和除在場聽眾以外的其他人。前者可以拉近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讓聽眾成為演講的參與者;后者可以劃清演講者、其他人和聽眾之間的權勢關系。第二人稱“you”既可以指代個體也可以指代一個團體。一般都是用來指代演講時的聽眾,用以要求聽眾參與到演講中來,將演講變成演講者和聽眾雙邊的信息交換活動,而不是演講者一個人的表演。第三人稱一般用來指代演講時不在場的人或者事物,用以表達其對演講者的影響,所指代的內容可以是在場聽眾都知道的,也可能是在場聽眾不知道的。
這是一篇入選籃球名人堂的演講,演講的主要目的是回顧過去和感謝,感謝家人,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對手。
通過分析發現,第一人稱單數 “I”207次,復數“we”22次;本篇演說中復數第一人稱“we”既指邁克爾·喬丹和當場的聽眾,也指他與其他不在場的聽眾。有6次被用來指代他與他的隊友,有2次指代他和他的教練,有1次指代他和他創造過輝煌的公牛隊管理層,有2次指代他的家人,還有1次指代他和他的對手。單數第一人稱“I”更是大量的使用。這樣大量的使用第一人稱正好實現了本篇的演講的目的,從自身出發講述了自己的生活以及籃球經歷,發自內心的感謝幫助其成長的每一個人,不管是對手還是朋友。
第二人稱“you”有8次出現在“thank you”中,17次在“you know”這樣的口頭表達中,30次用來指稱其家人,其余的都是用來指稱他的對手。本次演說是一篇用于感謝目的的演說,無論“you”是用來指稱在場的聽眾、家人或者對手,在這里都是想向被指對象表達出謝意;多次用“you”來表示對手還能夠展示出邁克爾·喬丹的好勝好斗天性。邁克爾·喬丹在本篇演說中并沒有用考究的詞匯,繁雜的語言結構,而是使用了很多“you know”這樣口頭化的銜接詞和簡單的句式結構,使得本次演說更像是演講者和聽眾之間在進行聊天,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邁克爾·喬丹用“she”的時候是在指稱他的母親和他的妹妹;用“he”指代了他服兵役的哥哥,他的教練,他的老板,他的對手;用“it”指代他稱之為“fire”的戰斗意志;用“they”指代給他“fire”的兄弟姐妹,公牛的管理層,他的前輩等等。在這篇演講中,邁克爾·喬丹提及家人顯然是想要表達出他對家人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的感激之情,提及球隊管理層和教練是為了感謝教練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努力和幫助,提及偉大的前輩和對手是為了反襯自己的強大,同時也能夠把聽眾帶回到那些經典對決和經典時刻的回憶中,共同感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
四、結論
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在入選籃球名人堂時所作的演講只是其運動生涯的一個演講而已,但是相較于其他演講來,這次演講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沒有他兩次退役演講時的低沉和傷感,也沒有他六次奪得總冠軍時所作演講的激情與豪邁,這一次的演講更顯樸實,更加讓人動容。他通過語氣、情態和人稱等手段體現了其在命題中所關注的對象,實現了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本篇演講的人際意義,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運動員演講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要達到的目的,進而為我們欣賞和理解其他運動員的演講提供幫助。其實,當我們回頭看我國籃球運動員姚明退役時的演說時,他的演說和邁克爾·喬丹的這篇演說在人際意義及功能上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參考文獻:
[1]Campos Pardillos, M.A.“Deixis as a reference to an alleged shared situation in persuasive discourse”[J].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ises , 1995,(08).
[2]Halliday, M.A.K.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Victoria Deak In University, 198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4]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5]Thompson, Geoffrey.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Halliday, M.A.K.著,彭宜維,趙秀鳳,張征等譯.系統功能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7]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8]李戰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9]王馥蘭.英語政治演講的人際意義——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時的演講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2010,(6).
[10]鐘麗君.奧巴馬就職演講的人際意義分析[J].外語學刊, 2010,(3).endprint
通過分析本篇演說,在8次高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有4詞出現在他講述邀請朋友來參加入選籃球名人堂觀禮的情節,能夠受邀觀禮入選籃球名人堂的儀式是一件令人十分驕傲和榮幸的事情,邁克爾·喬丹將邀請這些朋友來參加觀禮視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這無疑是對朋友的支持的最好的表達;有4次出現在回顧為球隊的比賽中,這顯示出他作為職業球員的職業道德和操守,將為球隊的貢獻作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從而也表達出因為自己對球隊的長期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了今日的輝煌。16詞中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主要集中在will和would兩個情感動詞上。Will和would作為情態動詞是表達出一種意愿和承諾,說話者將自己置于一個保證某事會發生的承諾人的位置上。它們在本文中或是出現在表示感謝的語句中,直接的表達出了邁克爾·喬丹的本次演說的目的;或是出現在他回顧與對手和教練交流的語句中,表達出了邁克爾·喬丹喜歡接受挑戰的個性特點。在41次的低量值情態動詞的使用中,may只使用了5次,無一例外的都在表示推測,其余的都是can/could。作為情態動詞,can/could有兩種意思,一是表達一種可能性,二是表達一種能力。而在本篇演說中,除了提及球員選秀時的can表示可能性,其余的can和could都是用來表示能力。文中can和不同的人稱和人名搭配,但是卻指向同一個目的,那就是襯托出演講者自己的能力的強大,從對手到隊友,從對方的教練到己方的管理層,都臣服在其統治性的能力之下。這也體現出了本篇演說的目的,即回顧過去和感謝,感謝家人,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對手。
3.人稱分析。語篇中的代詞能夠凸顯作者對語篇涉及的人物的態度,是實現人際意義的重要手段。演講話語的人稱代詞有助于建立和維持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人際關系。第一人稱是語言中最能表達出主觀意見的,單數的“I”和復數的“we”具有不同的人際功能?!皐e”可以涵蓋演講者和聽眾雙方,可以只是包含了演講者和除在場聽眾以外的其他人。前者可以拉近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距離,讓聽眾成為演講的參與者;后者可以劃清演講者、其他人和聽眾之間的權勢關系。第二人稱“you”既可以指代個體也可以指代一個團體。一般都是用來指代演講時的聽眾,用以要求聽眾參與到演講中來,將演講變成演講者和聽眾雙邊的信息交換活動,而不是演講者一個人的表演。第三人稱一般用來指代演講時不在場的人或者事物,用以表達其對演講者的影響,所指代的內容可以是在場聽眾都知道的,也可能是在場聽眾不知道的。
這是一篇入選籃球名人堂的演講,演講的主要目的是回顧過去和感謝,感謝家人,感謝教練,感謝隊友,感謝對手。
通過分析發現,第一人稱單數 “I”207次,復數“we”22次;本篇演說中復數第一人稱“we”既指邁克爾·喬丹和當場的聽眾,也指他與其他不在場的聽眾。有6次被用來指代他與他的隊友,有2次指代他和他的教練,有1次指代他和他創造過輝煌的公牛隊管理層,有2次指代他的家人,還有1次指代他和他的對手。單數第一人稱“I”更是大量的使用。這樣大量的使用第一人稱正好實現了本篇的演講的目的,從自身出發講述了自己的生活以及籃球經歷,發自內心的感謝幫助其成長的每一個人,不管是對手還是朋友。
第二人稱“you”有8次出現在“thank you”中,17次在“you know”這樣的口頭表達中,30次用來指稱其家人,其余的都是用來指稱他的對手。本次演說是一篇用于感謝目的的演說,無論“you”是用來指稱在場的聽眾、家人或者對手,在這里都是想向被指對象表達出謝意;多次用“you”來表示對手還能夠展示出邁克爾·喬丹的好勝好斗天性。邁克爾·喬丹在本篇演說中并沒有用考究的詞匯,繁雜的語言結構,而是使用了很多“you know”這樣口頭化的銜接詞和簡單的句式結構,使得本次演說更像是演講者和聽眾之間在進行聊天,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邁克爾·喬丹用“she”的時候是在指稱他的母親和他的妹妹;用“he”指代了他服兵役的哥哥,他的教練,他的老板,他的對手;用“it”指代他稱之為“fire”的戰斗意志;用“they”指代給他“fire”的兄弟姐妹,公牛的管理層,他的前輩等等。在這篇演講中,邁克爾·喬丹提及家人顯然是想要表達出他對家人給予的支持和幫助的感激之情,提及球隊管理層和教練是為了感謝教練對自己的成長所付出的努力和幫助,提及偉大的前輩和對手是為了反襯自己的強大,同時也能夠把聽眾帶回到那些經典對決和經典時刻的回憶中,共同感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
四、結論
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在入選籃球名人堂時所作的演講只是其運動生涯的一個演講而已,但是相較于其他演講來,這次演講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沒有他兩次退役演講時的低沉和傷感,也沒有他六次奪得總冠軍時所作演講的激情與豪邁,這一次的演講更顯樸實,更加讓人動容。他通過語氣、情態和人稱等手段體現了其在命題中所關注的對象,實現了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本篇演講的人際意義,有助于更加深刻的理解運動員演講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要達到的目的,進而為我們欣賞和理解其他運動員的演講提供幫助。其實,當我們回頭看我國籃球運動員姚明退役時的演說時,他的演說和邁克爾·喬丹的這篇演說在人際意義及功能上有著許多相同之處。
參考文獻:
[1]Campos Pardillos, M.A.“Deixis as a reference to an alleged shared situation in persuasive discourse”[J].Revista Alicantina De Estudios Inglises , 1995,(08).
[2]Halliday, M.A.K.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 Social Semiotic Perspective[M].Victoria Deak In University, 1985.
[3]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4.
[4]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5]Thompson, Geoffrey.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Halliday, M.A.K.著,彭宜維,趙秀鳳,張征等譯.系統功能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1.
[7]黃國文.語篇分析的理論與實踐——廣告語篇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8]李戰子.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9]王馥蘭.英語政治演講的人際意義——關于希特勒入侵蘇聯時的演講分析[J].吉首大學學報,2010,(6).
[10]鐘麗君.奧巴馬就職演講的人際意義分析[J].外語學刊, 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