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COM手冊是民航飛行員訓練和執行任務時重要的理論和參考依據,也是飛行員認識和掌握駕駛艙資源的重要途徑。由于我國并不是航空器制造國,所以,與之相關的技術手冊都是通過翻譯的形式印發成冊。作為技術手冊,FCOM手冊中存在大量的介詞。而介詞作為英文中使用頻率最高、使用最為靈活的一類詞,在FCOM手冊中大量出現。那么,對于FCOM手冊的翻譯工作來說,如何更好處理介詞使其在源語言文本中能夠更好地傳遞出相關的效果,就顯得極為重要。本文選取Boeing737NG FCOM手冊中第14章的語句,結合作者分析的FCOM手冊中介詞of的4種表達法:1.表示從屬;2.表示性質、組成和涵蓋;3.表示計量;4.表示時空和位置,來探討如何更好處理,從而傳遞出更好的翻譯效果。
【關鍵詞】FCOM手冊 介詞of 表達法 翻譯效果
一、FCOM手冊及其語言特點
FCOM手冊的全稱是Flight Crew Operation Manual,中文譯為飛行機組訓練手冊。單從名稱上看,它屬于技術手冊的范疇,因而從源語言的角度出發,作者認為FCOM手冊的翻譯屬于科技翻譯的范疇。而國內已經有大量學者,在科技翻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比如僅僅在1984年的一年的《中國翻譯》中,就有諸如許樹椿、汪國瑜等知名學者,就他們所從事的領域的科技英語的翻譯問題,發表了相關文章。但對于FCOM手冊這類近些年才出現的科技手冊的翻譯,卻少有涉及,尤其是針對單個介詞表達法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在FCOM手冊的翻譯之前,作者認為有必要對FCOM手冊加以簡單地介紹??偨Y出FCOM手冊的語言特點。其語言具備如下特點:
1.面向受眾(audience-oriented)。飛行員是FCOM手冊的最直接使用者。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專業名詞存在其中。比如像:PACK這樣簡單的單詞,應該翻譯為“空調組件”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包裹”。所以,如果不具備相關的背景知識而直接翻譯,那很有可能使得譯者有“云里霧里”的感覺。在談及翻譯方法前,作者認為在翻譯諸如FCOM手冊之類的技術性手冊,譯者應該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才可以開工進行,因為FCOM手冊對非業內人士來說很難。也正因為FCOM手冊有面向對象的特點,因此對參與翻譯FCOM手冊的譯者就有更高的要求。
2.FCOM手冊語言簡潔,指令性強(Simple and instructive)。Boeing737 NG飛機是舉世暢銷的飛機。全球各航空公司每天共有1500架次以上的該系列飛機在運營。如果與飛機配套的FCOM手冊語言不具備直白而簡潔的特點,世界范圍內的各航空公司是很難迅速完成飛行人員的培訓工作。因此,除了Introduction和description部分采用比較長的英文句子外,其余部分均采用短句。與此同時,FCOM手冊屬于科技應用手冊,應該歸為說明書的范疇。而飛行器手冊又屬于指令性很強的說明性手冊。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大量的祈使句運用其中,讀起來有很強的語氣。
3.從謀篇布局的角度出發,FCOM手冊行文格式很獨特(special arrangement)??v觀FCOM手冊全文,相對較于其他文學性作品而言,大量的圖片,表格插入其中,既起到了減少字數,又達到了解釋說明,傳遞信息的目的。因此,從翻譯的角度出發,作者認為譯作也應該保留原文的行文格式。
4.既然作者認為FCOM手冊屬于技術手冊,那么,其就應該具備一切技術手冊所擁有的語言特征:(1)被動語態大量出現。(2)第三人稱單數大量使用。(3)祈使句大量使用從而達到增強語氣的目的。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在從事FCOM手冊的翻譯時,應該從這些手冊的語言特征出發,進行相關的翻譯工作,從而更好地傳遞出翻譯的效果。
二、研究步驟
廣義上說,英語介詞雖然數量不多,但卻使用的及其靈活和廣泛。在FCOM手冊中有大量的介詞存在。而B737NG飛機的FCOM手冊有超過3900頁之多,如果對手冊中所有介詞of進行研究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作者制定了詳細的研究步驟。具體如下:
第一步,作者采用PDFEDITPORTABLE軟件對FCOM手冊進行編輯,摘選出氣源系統這一章的Description部分,縮小研究對象的范圍。
第二步,使用PDF軟件中的搜索模塊,選取所要研究的語料。采摘出帶有介詞of的代表性語句,將其摘出。
第三步,查閱《牛津英漢雙解詞典》,選擇適合在FCOM手冊中介詞的義項。
第四步,結合第二步和第三步,對所選擇的目標語句進行翻譯,并歸納翻譯的方法。
第五步,對介詞of的用法加以總結,得出相關結論。
三、研究和分析
在談及介詞of的翻譯時,多數人都簡單以“…的”來概括。但是,英語作為一種典型的形合語言,與漢語這種典型的意合語言相比,存在語際和文化間的巨大差異。這正如連淑能教授在其《英漢對比研究》一書中指出(2002:18),漢語介詞大多是從動詞“借”來的,嚴格地說,現代中國語根本就沒有真正的介詞。如果簡單的加以處理,不僅完全不能應對各種情況,有時,還會造成“錯譯”現象的發生。因此,在進行研究和分析之前,作者認為有必要對介詞of在FCOM手冊中的表達法加以歸類。
1.FCOM手冊中介詞of的解釋條目。作者查閱了《牛津英漢雙解詞典》,關于介詞of的解釋條目一共有十三條之多。而針對于FCOM手冊來說,作者認為主要有四種表達法:(1)表示從屬;(2)表示性質、組成和涵蓋;(3)表示計量;(4)表示時空和位置。
下面作者就手冊中介詞of的表達法的典型例句加以分析。
(1)介詞of表示從屬結構,譯為“…的”。
例1.Conditioned air from the left pack, upstream of the mix manifold, flows directly to the flight deck.endprint
譯:來自左組件的空調空氣,在混合總管的上游,氣體直接流向駕駛艙。
分析:屬于某事的部分,表示從屬關系,應該是字典里的②釋義,作者認為這里的“的”字不可以省略,
例2.The flow of bleed air from the main bleed air duct through each air conditioning pack is controlled by the respective pack valve.
譯:來自主引氣管道的引氣流量通過每一空調組件由相應的組件活門控制。
分析:專業人士都是知道引氣本身并不是引氣管道,而是由發動機壓氣機產生的。氣流應該是依附于主引氣管道流動的。因此,在翻譯的時候,應該將“…的”翻譯出來,從而清楚地強調出這種從屬關系。
例3.Loss of airflow due to failure of an equipment cooling fan results in illumination of the related equipment cooling OFF light.
譯:由于設備冷卻風扇的失效而造成停止供氣會導致相關的設備冷卻 OFF燈亮。
分析:介詞of跟在Loss和airflow這兩個名詞之間。很顯然,從句子的意思上來看,“失效”是一種狀態,并不是真正意義上屬于設備冷卻風扇本身。因此在翻譯的時候,不能省略“…的”。
(2)介詞of表示從屬關系,但是在翻譯時,要省略“…的”。
例4.There is also a dual purpose valve behind the rudder pedals of each pilot.
譯:在每位飛行員(的)方向舵腳蹬后部也有一個雙用途的活門。
分析:這個例句是十分明顯的從屬關系。但是,從實際的角度出發,方向舵腳蹬是飛機的一個部件,飛行員作為其使用者,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有”,因此,作者認為應該將表示of的漢語助詞“的”省略,從翻譯效果來看,“飛行員方向舵腳蹬”較“飛行員的方向舵腳蹬”也更加體現出專業的術語化的特點。
(3)介詞of位于固定搭配之中。介詞of作為一個十分活躍的介詞,在FCOM手冊中,同樣也存在于大量的固定搭配之中。但是,在不同的固定搭配中,因為介詞of在語句中所處位置、介詞的用法和語法的原因,所以在處理介詞of時,應該針對不同的情況,加以對待。
例5.A single pack in high flow is capable of maintaining pressurization and acceptable temperatures throughout the airplane up to the maximum certified ceiling.
譯:單個組件在高流量能夠在飛機最大認證升限以內保持增壓和可接受的溫度。
分析:例句中“is capable of”是固定搭配。在這里,介詞of就不應該單獨出來,而是應結合前面的“capable”為一體,譯為“能夠”。
例6.In the event of a forward cargo fire warning, the equipment cooling exhaust fan is shut off and the equipment cooling exhaust OFF light is inhibited.
譯:如果前貨艙發生火警,那么設備冷卻排氣風扇關閉且設備冷卻排氣OFF燈受抑制。
分析:在這個例句之中, “In the event of”這個固定搭配直譯的話為“在…事件中”,那么介詞of就有表達“在…中”的含義。但是,譯文將這個固定搭配直接進行了轉換,譯為表示條件的狀語“如果”。相較于“在…事件中”,這樣的處理更加符合FCOM手冊簡潔,指令性強的語言特征。
例7.The passenger cabin air supply distribution system consists of the mix manifold, sidewall risers, and an overhead distribution duct.
譯:客艙空調分配系統包括混合總管,側壁升壓器和一個頂板分布管道。
分析:介詞of跟在動詞“consist”之后,是典型的固定搭配,譯為“組成”。
例8.If both engine bleed air switches are OFF and the APU bleed air switch is ON, regardless of flap position, air/ground status or number of packs operating.
譯:如果兩部發動機引氣電門放OFF 位且APU 引氣電門接通,這時不管襟翼的位置、空/地狀態、或多少組件在工作,電門都會自動轉換到"高流量"。
分析:在本句中,介詞of跟在復合形容詞regardless之后。譯文直接處理成讓步狀語“不管”
例9.The two air mix valves for each pack control hot and cold air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of the CONT CABIN or PASS CABIN temperature selector.
譯:每個組件的兩個空氣混合活門根據CONT CABIN 或PASS CABIN 選擇器的調定值為每個組件控制熱和冷空氣。endprint
分析:介詞of跟在動名詞之后,這是一種常見的固定搭配。動名詞本質是名詞性質的,在翻譯的時候,應該結合介詞of后面所跟隨的事物,對動名詞本身所代表的具體意思翻譯出來。在譯句中,“調定值”就是對介詞of之前的動名詞“setting”加以詮釋。
(4)數量詞/種類詞+of,翻譯時省略“…的”
例10.Zone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by introducing the proper amount of trim air to the zone supply ducts.
譯:將適量調節空氣引入到區域供氣管道,由此控制區域溫度。
分析:這個例句是十分典型的數量詞+of/種類詞+of結構。值得注意的是,介詞of在這樣的結構中,在翻譯時,我們常常省去“…的”。
(5)方位名詞+of,要分析具體情況
例11.Deflector doors are installed forward of the ram air inlet doors to prevent slush ingestion prior to liftoff and after touchdown
譯:在沖壓進氣門前部安裝一折流門可防止飛機在起飛離地前和接地后吸進泥漿。
分析:介詞of跟在方位形容詞“forward”之后,表示方位。通常在翻譯時省略“…的”。
例12.Sidewall risers go up the right and left wall of the passenger cabin to supply
air to the overhead distribution duct.
譯:側壁升壓器管道沿著客艙的左右兩側向艙頂分配管道供氣。
分析:在這個例句中,介詞of跟在了名詞詞組“right and left wall”之后。翻譯時,不能單單著眼于方位名詞,譯者在處理諸如這樣的情況時,還應該增譯出“兩側”,這樣更加符合漢語的習慣。
四、結論
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國內鮮有學者研究諸如FCOM手冊這一類的新興科技手冊翻譯的現狀,結合詞典,歸納了FCOM手冊中介詞of的4種表達法。同時,依據這4種表達法,作者列舉了相關例句,進行了翻譯。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探討了因介詞of在FCOM手冊中因不同的表達法所對應的不同翻譯的方法?;谝陨虾唵蔚奶接懞脱芯?,作者建議建議在翻譯諸如FCOM這樣的技術性手冊時,要針對介詞of的不同表達法加以歸類和分析,并保留手冊的語言特點,從而將更好地將翻譯效果傳遞給手冊的使用者。此外,作為譯者,還應該在充分理解的原文基礎上,結合上下文的語境,有針對性的進行翻譯工作。作者也根據多年的翻譯經驗,斗膽建議,從事類似于FCOM這類非常專業的技術手冊翻譯,為了克服在理解原文中專業術語的困難,譯者不僅必須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還應該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使得翻譯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樊軍.英語介詞OF語義多義性及其翻譯[J].宜賓學院報, 2007(5).
[2]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2002.
[3]許慶慶.英語介詞的分類及翻譯法淺析[J].林區教學,2013(7).
[4]王書魁,李崇月.英語介詞漢譯法探討[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5]汪國瑜.科技翻譯中的邏輯思維[J].中國翻譯,1984(11).
[6]許樹椿.準確——科技翻譯的靈魂[J].中國翻譯,1984(2).
[7]于艷紅.英語介詞及其翻譯[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5(14).
[8]楊彬,張熹.從語義關系看介詞的翻譯[J].海外英語, 2012(6).
作者簡介:袁野,男,1985年11月出生;山西省太谷縣,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碩士口譯方向;工國航西南分公司樞紐運行控制中心、生產指揮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