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菊康
日前,一位在滬的路跑愛好者在世紀公園夜跑時突然發生猝死。此事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跑步固然是一項積極健康的運動項目,備受很多運動愛好者的熱衷,但也需量力而行,而不能一味盲從,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要根據自己運動可承受的范圍進行運動,出現不適要及時停下來休息,并求助醫生。
運動性猝死并不只是發生在運動員身上,中老年人因體育鍛煉過于激烈或運動時間過長發生意外的事件也不在少數。所謂運動性猝死,是指在以往健康狀態下因非創傷性原因引起意外心臟驟停,并于6小時內死亡。死亡原因多為嚴重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80%以上運動性猝死發生于進行高強度運動的年輕人,其中在馬拉松、足球、籃球等競技運動中猝死者占2/3。
運動性猝死者多存在與遺傳因素有關的心臟病,常見的是肥厚型心肌?。ㄕ?/3以上)。一般人群的肥厚型心肌病患病率為1/5000,但許多患者終身都未被檢出。這種病雖多數首發癥狀為猝死,但只有1/4死者發生過胸痛、頭昏、暈厥等病史。隱性冠心病是35歲以上成年人運動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是遺傳性心臟病,如Brugada綜合征、長Q-T綜合征、馬方綜合征及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等。冠狀動脈畸形、心肌炎、左房室瓣(二尖瓣)脫垂、主動脈破裂、預激綜合征等,也是導致運動性猝死的原因。以上這些高風險因素約1/2是有預警和可識別的,還有1/2猝死患者生前被認定為健康人。
因此,對所有參加競技運動的人初檢之后間隔幾年要做一次健康評估,每次健康評估都應做常規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和動態心電圖等相關檢查,特別是有猝死家族史的所有血緣關系成員及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0歲,女45歲)者,除做上述檢查外,必要時還應做心肌電生理及相關基因篩查,以盡早發現隱匿的高危患者。健康評估對專業的和非專業的運動員同等重要,通過系列檢查可使運動性猝死發病率減少80%。
中老年人體育鍛煉也應定期做健康體檢,對有猝死或早發心血管家族史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患者也應做健康評估。體育鍛煉要堅持有氧運動的原則,中年人每次鍛煉時間不應超過2小時,老年人不宜超過1小時,以避免發生運動性猝死的悲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