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按照人口學家的預測,204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峰值15億以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而在生命科學界,抗衰老研究或者老年科學也將是熱門領域,更多的科學家會為解開衰老之謎而努力,試圖將人類不老的傳說變為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齡化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所謂延緩衰老或抗衰老的產品(保健品或藥品)已經開始出沒,它們打著“科學”“基因研究”的旗號,有著“世界”“科技博覽”“美國某某學院”的名頭,能夠讓渴望永葆青春的人們熱血沸騰,而心甘情愿地為它掏空錢包。為什么說目前大多數抗衰老產品和抗衰老治療都是假的呢?
衰老之謎還未被揭開
要揭示衰老秘密,還要從生命密碼“基因”著手。早在1957年,美國生物學家喬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就提出,許多基因都具有多效性,在生物體的不同發育時期可能有不同的作用,那些在生命的早期發揮正常功能的基因,在生命的晚期即使沒有發生突變,也能造成損傷。這個假說與腫瘤學研究相符,許多在老年時導致癌癥的基因,都與調節細胞的生長、分化有關,在早期發育時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們并沒有控制衰老和死亡的基因程序,這意味著我們無法像治愈疾病一樣治愈衰老。看來,找到衰老的謎底仍“路漫漫其修遠兮”。
“抗衰老產品”只是傳說
如今流行的所謂“抗衰老產品”,通常包括激素(如生長激素)、抗氧化劑(如維生素E)、基因產品(如核糖核酸或基因肽)等等。手術治療也是試圖以補充人體內性激素來抗衰老,只是如今有口服激素產品了,包括生長激素、雌激素、褪黑素(松果體素)等,這些激素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機體的生理狀態,但根本不能擔負起抗衰老的使命。
其中,生長激素影響最大。1990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對照研究。研究者給12位60歲以上的健康男性注射生長激素(GH),每周三次,并用9位狀況相似的人作為對照。半年之后,研究者發現注射生長激素的人體內的類胰島素生長因子的含量上升到了青年人的水平,而且肌肉和皮膚厚度增加,脂肪下降了。這項研究說明補充的GH確實發揮了作用。但在專業人士看來,這項研究是極為初步的階段。首先,觀察到的變化有什么價值并不清楚;其次,這么短的時間和這么小的樣本量,并不足以評價有什么樣的副作用。這篇論文迅速被解讀為“注射GH可以抗衰老”,并產生了一大批“抗衰老專家”。就像很多其他的科學文獻一樣,只要稍加“引申”,就能夠唬住普通公眾。許多“專家”宣稱可檢測“生物學年齡”,然后補充GH,就可以讓你保持年輕的“生物學年齡”。
同樣,抗氧化劑和“基因產品”用于抗衰老治療,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還缺乏科學證據的支持。特別是基因產品,目前根本沒有真正的抗衰老基因圖譜,如何能有真正的基因產品呢?而且,作為一種藥物,這些產品需要更多設計嚴密、數據可靠的研究,而且需要大范圍的隨機對照試驗。盡管如此,與上述的生長激素一樣,經過商家的包裝、引申文獻,也讓普通大眾為之動心。
面對騙局,曾有51位研究衰老的美國科學家振臂疾呼,他們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告誡公眾:市場上沒有任何一個療法得到確證,可以延緩、阻止甚至逆轉人類的衰老過程,其中有一些甚至是有極大危險的。在公眾被大量炒作的產品信息和謊言包圍之時,很多生物學家在夜以繼日地深入研究衰老現象的深層本質。他們相信,他們的研究終有一天能夠發現某種途徑,從而延緩衰老,推遲衰老的到來,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但是現在,任何聲稱能夠提供抗衰老產品的人,不是犯了錯,就是在撒謊。
接受衰老,
讓我們健康地衰老
人類對衰老的感情相當復雜。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談到死亡時曾說:“說到底,沒有人相信自己會死,換句話說,在潛意識中,人人都確信自己長生不老?!钡喜∷朗遣豢煽咕艿淖匀灰幝?,無論貧賤富貴,最終的唯一歸宿都是衰老而死亡。對于生前飽受折磨的普通大眾,衰老而死亡也是一種慰藉。
作為普通大眾,我們面對衰老既要老有所為,又要順其自然,我們可以身體老而心年輕,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衰老,比如“健康食譜、經常鍛煉、不吸煙”可以使我們“老得更健康,衰老并快樂著”。
總之,要記住:那些所謂的“抗衰老藥”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甚至可能貽害無窮。對于衰老本質和延緩衰老的系統性研究仍在進行之中。遙遠的將來,或許我們可以擁有真正的抗衰老藥,但現在,還未見到黎明的曙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