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翠平
立冬是人們重視的節日之一,時間在每年的11月7日或者11月8日,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從這天起預示秋天結束,冬天來臨。在古代不像現在有各種取暖設施,而且古人的門窗較薄,容易透風,室外和室內溫度都比較低,冬季對于人們來說是比較漫長和難熬的。在嚴寒來臨之際,人們與動物一樣,都要抓緊時間給身體進補,儲存較多的脂肪給身體保暖,以適應寒冷的天氣。
立冬屬于過渡期
從古至今,按照我國的民間習俗,一直延續了立冬“補冬”之說,在立冬前后人們飲食總體原則應當以溫熱滋補、保護陽氣為主。大部分人習慣吃牛羊肉、雞肉、魚蝦等,烹調基本講究涮火鍋、燉湯等大補方式,由此獲得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產生更多熱量,幫助人們抵御寒冷。其實,立冬時節作為秋冬兩季的分水嶺,屬于一個過渡期,人們飲食不應急于過渡到滋補期,應該讓身體和胃腸道有一個適應期,慢慢適應溫熱飲食,此時適當吃些冷食對身體也很有幫助。
哪些冷食正當時
在季節交替之際,很多人會感冒,這也是因為身體抵抗力差的原因。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除了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應補充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大部分在蔬菜、水果中,并且蔬菜、水果還含有提高免疫力的植物化學物質,這些營養物質可以幫助身體增強抵抗力,不易感冒和患其他疾病。此時推薦的蔬菜有蓮藕、蘿卜、大白菜,它們正好也是時令菜。
蓮藕肉質細嫩、鮮脆甘甜。營養特點:富含淀粉、膳食纖維、維生素,維生素C幾乎是蘆筍的2倍。蓮藕還有健脾益胃、養血補益的作用。推薦做法為涼拌,這樣可以保留更多的營養。
蘿卜和大白菜是營養價值高且價格低廉的“明星菜”。在民間,蘿卜有賽人參之說,蘿卜中的芥子油有促進胃腸蠕動、增強食欲、幫助消化的作用。蘿卜、白菜都屬于十字花科植物,含有抗氧化成分,維生素C的含量是蘋果、梨的10倍左右。不僅如此,蘿卜和白菜中水分和膳食纖維含量均多,可補水和預防便秘。肉類食物含有蛋白質和脂肪,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在消化肉類時身體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在食用肉類的同時搭配蘿卜、白菜再好不過。
熱食涼做味道好
立冬時節我們吃肉類溫補,并不是只有涮火鍋、燉湯等大補方式才行,為了讓身體慢慢適應冬季來臨,我們還可以把熱性食物涼做,在這里推薦兩道家常菜。
推薦菜譜一:涼拌雞絲
主食材:雞胸肉、黃瓜、豆芽、彩椒。
調味料:(根據個人口味適當放入)蔥、姜、蒜、辣油、鹽、味精、生抽、白糖、香油。
做法:雞胸肉洗凈,煮熟后用搟面杖敲打(肉質松軟方便撕成絲狀);豆芽洗凈焯水去掉豆腥味;黃瓜、彩椒切絲。將這四種食材放入容器,加調味品拌勻即可。
推薦菜譜二:醬牛肉
主食材:牛腱子肉。
調味料:八角、桂皮、香葉、花椒、老抽、料酒、蔥、姜、鹽、冰糖。
做法:牛腱子肉洗凈,涼水下鍋。開鍋后撇去血沫,邊煮邊撇,等沒有血沫后撈出沖洗。鍋里重新放水,水熱后放入牛肉。加入調味品,鹽要后放,放鹽太早肉質會變老。大火煮半小時,再用小火煮一個半小時即可,關火后燜至少半小時味道更佳。最后晾涼,切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