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坤
(山西省第三建筑工程公司,山西長治 046011)
長治市66426部隊三、五大隊新營區實習車間是66426部隊新營區建設的重點工程,建筑面積13 029.28 m2,建筑總高度14.9 m,地上2層,局部3層,結構為鋼結構,基礎由鋼筋混凝土獨立基礎和墻下條基組成,施工時在基礎內預埋螺栓后安裝鋼結構。因基礎內預埋多套螺栓,定位精度的準確性將直接影響鋼結構的后續施工,為達到基礎預埋螺栓精確定位的目的,對預埋螺栓的施工工藝進行全過程控制從而成為結構中的重中之重。
根據GB 50205-200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用于基礎預埋螺栓定位精度控制標準(見表1),對多個代表性的同類工程螺栓精度進行現場調查,其中抽查數量為160個,合格130個,合格率81.25%,根據調查數據分析,繪制排列圖,從圖1中可以看出,影響基礎預埋螺栓定位精度不準確的主要原因是中心偏移和外露絲扣長度偏差大。

表1 基礎預埋螺栓定位精度控制標準 mm
通過對中心偏差、外露絲數長度偏差原因分析,利用頭腦風暴法繪制出圖2,從圖2中分析8條末端因素,并分析、認證,逐一進行確認。

圖1 質量缺陷排列圖
現場抽查10名工人,創優的質量意識淡薄,責任心不強。
施工時未做到全過程監測,模板支設時,沒按規范施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未能有效監測,拆模后出現脹模現象,從而導致預埋螺栓的中心線偏差大。
通過對現場技術員進行檢查,經緯儀、水準儀、卷尺均未能按規定校核,未按照使用年限要求進行年檢復查,其精度偏差無法符合測量要求。
因現場棟號、地劃分區較多,場地空間狹小情況確實存在。

圖2 質量問題分析關聯圖
預埋螺栓與鋼筋、模板、混凝土等多工種交叉作業,作業區段劃分較多,相應的成品保護措施不到位,很難保證工程的順利進行。
項目部在澆筑混凝土前,對預埋好的螺栓進行檢查時,發現兩處預埋螺栓偏差范圍較大,工人沒有嚴格執行交底的相關內容,因此交底尚未落實到操作者頭上。
所用材料均有產品合格證,但個別未按照批量要求進行現場見證取樣復驗,給工程施工質量埋下隱患。
通過現場調查部分小型基礎預埋螺栓與主筋綁扎連接,無斜撐,不規范。
1)對工人預埋螺栓不合格所發生的費用與工人的個人收入掛鉤,簽訂班組成員責任狀,杜絕存在操作人員質量意識不高現象。2)制定工程測量儀器管理制度,按規定儀器每年應到國家法定計量技術檢定機構進行年檢,定期送檢,準確記載鑒定維修情況,做好日常保養,確保在用測量儀器在檢定期內狀態良好。3)科學繪制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以降低作業區劃分多的因素,讓其不足以影響工程的正常進行。4)施工時對原材料進場進行嚴格把關,進場后按要求進行現場取樣復試,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針對工程編制針對性的技術交底,使工人掌握了操作要領和施工要求,為提高預埋螺栓定位精度提供了有力保障。2)對基礎預埋螺栓全過程進行監測,要求定時定崗定儀器進行監測,并做好各項記錄。為提高螺栓定位精度,對現場軸線尺寸、預埋螺栓中心線位移、螺栓外露長度、標高等方面進行了認真檢查,并做數據統計。3)針對螺栓固定強度不夠。a.針對部分螺栓加固方法不當,通過調查走訪,查閱有關資料,選用10號槽鋼做螺栓固定架,并在腹板上開孔,孔徑大于預埋螺栓直徑5 mm。將預埋螺栓穿入槽鋼孔中,安置在設計位置,并用上下螺帽帶緊(見圖3)。b.螺栓按照圖紙要求在固定架上穿好,調整標高及固定架的位置,確認準確無誤后,用φ12鋼筋將螺栓焊成一個整體骨架,設上下兩道鋼筋環箍,長度較大的螺栓并設剪刀撐加固,從而牢牢地控制了螺栓的相對位置,并與埋設好的基礎鋼筋焊接連接,同時將鋼筋的四周與模板頂緊,做到螺栓與基礎鋼筋及模板之間的位置都固定(見圖4,圖5)。

圖3 螺栓預埋簡圖

圖4 螺栓組加固示意圖

圖5 鋼筋固定模板示意圖
通過對實習車間基礎預埋螺栓進行了抽樣檢查,共計129個點,其中外露絲扣長度的偏差檢查頻次42,合格頻數41;中心線偏差檢查頻次48,合格頻數47,總合格率為96.89%,達到了優良標準。
預埋螺栓施工周期比預期周期縮短了15 d,節約人工費、機械費、材料費5.82萬元(見表2)。

表2 經濟效益核查表
實踐證明,只要方法措施得當,并在工程中不斷糾正、調整、補充,提高管理水平和預防控制水平,改進施工工藝中的薄弱之處,提高整體質量水平,基礎預埋螺栓的定位精度的準確率完全可以克服和解決的。
[1]GB 50205-2001,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