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永勝+孫曉春+霍鳳華
車間是現代企業內部的一級生產管理組織,處于企業的基本部位,企業的各項任務都要以車間為落腳點,都要到車間落實。成功的車間文化是組織職工思想、行為的依據,是車間管理成功的關鍵。構筑適應新形勢的車間文化,讓其在車間科學管理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重在發揮導向、規范、激勵、凝聚四個作用。
(一)導向作用。
車間文化反映了車間職工共同價值觀、共同追求和共同利益,他對車間內部職工都具有一種強烈的感召力。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化,職工思想越來越活躍,因此,要將這種感召力把車間職工引導到工廠所確定的目標而努力奮斗,一是要在思想上對員工進行“導向”。要教育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真正將工廠的發展壯大與個人的價值實現結合起來。二是要在行動上對員工進行“導向”,即把車間職工引導到工廠所確定的管理目標上來,促進工廠安全生產穩定目標的順利實現。要把車間文化作為一種載體,和安全生產融合起來,調動職工積極性,提高工廠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車間文化一旦得到職工認同后,就會形成向心力和歸屬感,使職工感覺到主人翁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丙烯腈是國家重點監管的劇毒危險化學品,生產過程十分危險,丙烯腈廠第二丙烯腈車間黨政班子帶領全體職工,牢牢抓住安全生產這條生命線,連續9年在生產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在總結提煉共同價值觀的過程中,我們將“一切從安全開始”作為車間文化理念,得到全體職工的認可。在宣貫車間文化理念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全面挖掘-整理加工-廣泛宣講-故事上墻”四步法,全面開展“講述自己身邊安全故事”主題實踐活動。車間積極動員,崗位職工熱情參與。合成崗位副操高啟明講述他在裝置檢修期間,為了尋找施工隊在疏通反應器空氣分布孔時弄丟的一根鋼釬子,兩次鉆進反應器,在狹小的空間里匍匐著搜尋了3個多小時,最終消除安全隱患的過程。車間組織人員以他為主人公編寫了“一個都不能少”這個故事,這個故事還登上《工人日報》。還有“石班長的工作秘笈”、“優質檢修第一人”、“老宋立功記”、“徐長明的三種角色”等故事,朗朗上口,深入人心。通過宣講這些故事使職工在觀念上進一步認同、行為上進一步靠攏,讓車間文化在一線班組中落地生根。
(二)規范作用。
在車間文化建設中,要堅持用制度文化約束人,通過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來統一車間職工的步調,約束員工的行為。規范是一種責任和精神,一種必須的責任,一種可貴的精神,假如沒有了規范,就等于管理失去了權威。規范使職工不但懂的做事,而且懂得如何把是做好。在實際工作中,車間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在“一切從安全開始”的文化理念基礎上,提出并實施“1233”管理模式,堅守安全生命線。
該管理模式的內涵是:強化“一切從安全開始”這個理念,突出抓好人員和設備“兩個安全”,做到堅持制度落實、堅持過程控制、堅持親情感化“三個堅持”,實現大機組設備包機巡檢到位、循環式隱患排查整改到位、劇毒機泵特別監護管理到位“三個到位”。
堅持制度落實,不斷完善規章制度,通過“三嚴”管理,提高員工對制度的執行力。堅持過程控制,現場巡檢受控做到雙人同行,攜戴報警器、防毒面具面具;主控操作受控做到嚴格執行“四要”調整法;毒區檢修受控雙人雙儀器分析確認,各級管理人員、救護車全部到場,確保安全。堅持親情感化,開展親情寄語、家屬座談會、“暖心”工程,切實把人文關懷落實到員工心理。
大機組設備包機巡檢到位,做到“聞、聽、看、摸、比”不留死角;循環式隱患排查整改到位,做到持續不斷改進;劇毒機泵特別監控管理到位,做到單獨封閉隔離,探頭時時監控,定期倒泵清洗,防止爆聚,確保安全。
通過“1233”安全管理模式的實施,車間構筑起了安全生產防線,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保證了裝置長周期安全穩定運行。產品優級品率始終保持100%,丙烯腈產品創成了“中國名牌產品”,車間先后5次被評為“吉林石化公司先進車間”,2011年被評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基層建設“千隊示范工程”示范單位。
(三)激勵作用。
文化的載體是人,文化是人去創造的,而且總是由少數優秀分子創造,再向大眾傳播。車間文化也是這樣。車間職工中的優秀分子,如黨員、先進職工等,往往是車間文化建設的倡導者、實踐者。
第二丙烯腈車間在職工隊伍中開展的“雙亮工程”即:“亮先鋒形象、亮安全絕活”,就是通過培養、樹立自己的典型來激勵、鞭策職工。如選樹首屆“絕活好、形象佳”的“十佳職工”,他們分別是“金點子大王”霍鳳華、“機組小專家”楊哲、“安全把關人”姜河、“流程一口清”趙宗娟、“工藝管理帶頭人”孔明、“裝置操作問不倒”張海濤、“機組貼心人”陶松、“四心值班長”孫繼軍、“班組帶頭人”石春海、“設備好管家”馮滿昌。“十佳職工”胸前佩戴大紅花、手捧獎品、臉上洋溢著燦爛微笑的彩色大照片,在車間“故事長廊”上懸掛,吸引著職工的眼球。
用典型引路,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通過至上而下的引導、灌輸、示范和帶動,對典型人物的大力宣傳、鼓勵、營造出做先進人物光榮和自豪的輿論氛圍。在車間座談會上,“金點子大王”霍鳳華就鄭重承諾:我們要對得起“十佳員工”的榮譽,“講奉獻,亮先鋒形象”做到“四在前”,急難險重沖在前、樂于奉獻走在前、業務技能鉆在前、遵章守紀做在前;“比技能,亮安全絕活”做到“三個一”:參與一項技術攻關、傳授一個技能絕活、組織一次崗位全員培訓。車間運行工程師張海濤主動學習培訓技巧,并在支部班子的幫助下,編寫裝置重點操作完全解讀手冊,成為新員工提高技能的“寶典”。2012年9月中旬,工廠組織對第二丙烯腈裝置進行HAZOP分析,“工藝管理帶頭人”孔明、“機組小專家”楊哲、“流程一口清”趙宗娟等人積極配合,發揮自身特長和豐富經驗,為有效辨識丙烯腈裝置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裝置的本質安全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
“雙亮”工程實施以來,通過對“十佳職工”的事跡宣傳、典型引領,營造了“尊重先進、愛護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裝置工藝操作更加平穩,短停檢修安全受控,巡檢更加負責認真,員工滿意度持續提升。同時,涌現了一批敬業愛崗、技能高超的新典型。運行工程師趙良飛、值班長王理立足崗位,勤學苦練,爭當裝置管廊“活地圖”;精制班長姜立明、合成班長楊志宇工藝知識基礎好,頭腦聰明,爭當崗位技能“小專家”;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的大專生王志偉、李拓、于航輪崗學習,重點培養,爭當“一崗精、兩崗通、三崗能”的帶頭人;退伍兵現場操作工陶東峰、高啟明、曲文鑫踏實能干,經驗豐富,爭當現場“活流程”。
(四)凝聚作用。
堅持創建和諧環境,實施溫暖工程,凝聚人心。一是服務職工群眾,改善生活環境。車間為解決一線崗位員工天冷涮飯盒凍手的問題,將太陽能熱水器的熱水引到崗位水池,通過和工廠溝通協調,聘請2名專業師傅和車間的3名職工一起配合,奮戰三天,對太陽能熱水器的管線進行改造,新增設了6個熱水龍頭,這一舉措,得到了全體職工的贊揚,大家都說:“這可真是天冷水不涼,熱手暖心房呀!”二是豐富業余生活,穩定職工隊伍。車間注意勞逸結合,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職工業余文化活動。如開展“安全生產當先鋒、踐行文化我先行”戶外拓展活動,“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一線職工趣味運動會等活動,使參與的職工心情愉快,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三是幫扶困難職工,體現團隊的溫暖。車間從關心、理解、尊重員工入手,做到“四清楚、五必訪”。當職工患病或家中有難事時候,車間領導班子成員第一時間都前去看望、慰問,給他們送去組織上的關懷與溫暖。多年來,共計走訪困難職工 45人,送去慰問金 2萬多元。
有人說:人管人,最累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在基層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必然趨勢,文化影響人,文化造就人,通過企業文化在基層中的作用,讓員工由被動的工作變為主動的工作,提上文化自覺,促進了企業各項工作的發展。
作者簡介:佟永勝(1971.5—),男,工程師,現就職于吉林石化公司丙烯腈廠,車間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