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芳
摘 要 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全面具體的描述了影響小麥產量的原因,以及這些原因之間互相作用的關系。通過調查和研究,找出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提出提高小麥產量的可行性措施和方法,探討四川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四川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2
小麥是四川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四川氣候復雜多變、對小麥生產帶來一定的制約。特別是四川丘陵地區冬季干旱少雨、不利于小麥出苗和分蘗。針對小麥發育進程的三大特征:分蘗期短、幼穗分化期長和灌漿期長,高產就必須協調好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四川丘區大部分地方播種的種子,只是為了提高有效穗,而沒有達到大穗大粒的效果。如果要提高小麥的產量,就應該仔細地探索基本苗與產量之間的聯系、穗數與穗粒數之間的聯系并且加以調控,以達到有效穗合理、穗粒多而飽滿,千粒重大的目的。
1 四川丘陵地區小麥產量分析
1.1 高產個體分析
四川丘陵地區的小麥產量近幾年來不斷地在提高,已經從中產(300 kg/667m2)跨越到高產(500 kg/667m2),甚至達到更高產量(600 kg/667m2)。2010年中江縣通濟鎮通濟村一高產田的小麥667m2產達到629.6 kg。通過對中江縣高產麥田進行調查和研究,以及與周邊地區的普通麥田作比較,得出以下結論(如表1):從表中的數據可以得知,不管是高產麥地還是普通麥地,每667 m2的有效穗數相差不是很大,都能達到25萬以上。但是高產麥地的穗粒數比一般麥地的穗粒數高出許多,二者的平均數相差7.1粒,在千粒重都等同的條件下,每667 m2高產麥地的產量比一般麥田的產量高出100 kg以上;從表中的數據還可以得知,高產麥地的有效穗在25萬以上,甚至30萬,穗粒數在35~45粒。在高產麥地,如果千粒重相同(千粒重設定為一樣),當穗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影響產量的因素就是穗粒數,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高產群體分析
合理平衡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使得小麥達到高產。在麥苗生長過程中如果群體的數量過大,個體的營養供應就會不足、導致生長緩慢。從表1可以得出:最高苗雖高但有效穗反而會降低,穗粒數和粒重也會減少;反過來,群體數量太少、個體發育雖然特別好,但有效穗會過低,同樣也達不到高產的目的。對四川丘陵地區的麥田進行深入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麥田上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播種時用種量過多,導致群體數量過大,麥田的通風透光差、從而影響穗頭質量。所以播種時用種量過多或過少、小麥產量都會受到影響、達不到高產的目的。
2 四川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2.1 選用良種
目前小麥品種多且雜亂,致使有的品種已經發生退化,造成產量不高或者病蟲害的泛濫的現象。針對這樣的問題,選用良種播種是實現高產的首要條件。如選用高抗高產的小麥新品種川麥104、綿麥367和內麥836等。
2.2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要依據不同區域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灌溉情況而定。適時播種可使幼苗順利越冬、有效實現麥苗茁壯成長。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播種,以避免過早播種的后期凍害和過遲播種導致出苗差的現象。
2.3 精量播種
大量的實驗證明,適量減少群體基本苗的數量,可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達到高產的目的。所以,在選擇小麥的品種、播種時期、施加肥料之前,應該先確定基本苗數量。四川丘陵地區的小麥播種量控制在8~10 kg。一般適合在冬季生長的品種,就需要這種種子的播種量少一點,并且要提前播種;適合在春天生長的品種,就需要播種數量較多,可以延后播種時期。提高播種質量可采取以下兩個措施:第一就是要大力推廣播種機播種。采用2BJ-2型或ZB—4型、ZB—5型播種機進行播種,一方面可改善播種質量、做到均勻播種;另一方面又可大幅提高播種效率、降低播種成本50%以上。第二就是實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這樣能提高出苗率、保證苗齊苗壯。
2.4 科學施肥
樹立平衡施肥觀念。重施農家肥,施足氮肥,增施磷肥,補施鉀肥,提倡施用錳肥。施肥量:667m2施小麥專用復合肥45 kg或667m2施碳銨50 kg或尿素20 kg、過磷酸鈣50 kg、鉀肥10 kg、水糞100擔。農家肥和磷、鉀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實行一底一追,底肥、分蘗肥的比例按4:6施用。提倡葉面噴施錳肥,有利于提高小麥品種,667m2用錳肥100克對水噴霧。合理追加分蘗肥,可有效地調整幼苗的結構布局,提高有效穗,并且長成大穗。對于四川丘陵地區的施肥方式要改變,氮肥在追加的時候要稍微延后一點,普遍情況下要延遲到拔節時期。有條件的地方可施保花肥。在小麥開花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能夠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以改善小麥在發育生長后期營養不足的狀況,使得穗的每個部位延緩退化,提高穗粒數,增加粒重,從而有效地提高小麥的產量。
2.5 促控適當
小麥在每一個生長發育階段,每一個部位發展需求的營養成分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根據小麥的生長需求,對其施加肥料來有效的促進和控制小麥穩定快速生長。小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前期“以促為主”。主要是保證養分充足供應促進幼苗茁壯生長。中期“以控為主”。主要是減少無效發育,提高分蘗的成功率。中后期“以促為主”。主要是增強根部有活力,降低綠葉的減退速度,這樣就會保證麥苗生長穩定,以增加粒重,提高穗粒數。關鍵點就是在葉子的顏色即將退去的時候,施加肥料。
2.6 防蟲治病
播種時做好藥劑拌種處理,這是防止病蟲害的第一步、費省效宏。前期注意防治麥蜘蛛,中后期重點預防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和麥穗蚜。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3 結語
小麥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氣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人為調控。為了使小麥產量達到預期的目標,獲得更高效益,人們往往會研究如何施肥,怎樣播種等來促進和保護小麥的發育過程,調節影響產量的3個因素,提高有效穗數、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使得在單位面積中產量達到最高、實現高產。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全面具體的描述了影響小麥產量的原因,以及這些原因之間互相作用的關系。通過調查和研究,找出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提出提高小麥產量的可行性措施和方法,探討四川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四川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2
小麥是四川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四川氣候復雜多變、對小麥生產帶來一定的制約。特別是四川丘陵地區冬季干旱少雨、不利于小麥出苗和分蘗。針對小麥發育進程的三大特征:分蘗期短、幼穗分化期長和灌漿期長,高產就必須協調好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四川丘區大部分地方播種的種子,只是為了提高有效穗,而沒有達到大穗大粒的效果。如果要提高小麥的產量,就應該仔細地探索基本苗與產量之間的聯系、穗數與穗粒數之間的聯系并且加以調控,以達到有效穗合理、穗粒多而飽滿,千粒重大的目的。
1 四川丘陵地區小麥產量分析
1.1 高產個體分析
四川丘陵地區的小麥產量近幾年來不斷地在提高,已經從中產(300 kg/667m2)跨越到高產(500 kg/667m2),甚至達到更高產量(600 kg/667m2)。2010年中江縣通濟鎮通濟村一高產田的小麥667m2產達到629.6 kg。通過對中江縣高產麥田進行調查和研究,以及與周邊地區的普通麥田作比較,得出以下結論(如表1):從表中的數據可以得知,不管是高產麥地還是普通麥地,每667 m2的有效穗數相差不是很大,都能達到25萬以上。但是高產麥地的穗粒數比一般麥地的穗粒數高出許多,二者的平均數相差7.1粒,在千粒重都等同的條件下,每667 m2高產麥地的產量比一般麥田的產量高出100 kg以上;從表中的數據還可以得知,高產麥地的有效穗在25萬以上,甚至30萬,穗粒數在35~45粒。在高產麥地,如果千粒重相同(千粒重設定為一樣),當穗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影響產量的因素就是穗粒數,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高產群體分析
合理平衡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使得小麥達到高產。在麥苗生長過程中如果群體的數量過大,個體的營養供應就會不足、導致生長緩慢。從表1可以得出:最高苗雖高但有效穗反而會降低,穗粒數和粒重也會減少;反過來,群體數量太少、個體發育雖然特別好,但有效穗會過低,同樣也達不到高產的目的。對四川丘陵地區的麥田進行深入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麥田上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播種時用種量過多,導致群體數量過大,麥田的通風透光差、從而影響穗頭質量。所以播種時用種量過多或過少、小麥產量都會受到影響、達不到高產的目的。
2 四川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2.1 選用良種
目前小麥品種多且雜亂,致使有的品種已經發生退化,造成產量不高或者病蟲害的泛濫的現象。針對這樣的問題,選用良種播種是實現高產的首要條件。如選用高抗高產的小麥新品種川麥104、綿麥367和內麥836等。
2.2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要依據不同區域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灌溉情況而定。適時播種可使幼苗順利越冬、有效實現麥苗茁壯成長。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播種,以避免過早播種的后期凍害和過遲播種導致出苗差的現象。
2.3 精量播種
大量的實驗證明,適量減少群體基本苗的數量,可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達到高產的目的。所以,在選擇小麥的品種、播種時期、施加肥料之前,應該先確定基本苗數量。四川丘陵地區的小麥播種量控制在8~10 kg。一般適合在冬季生長的品種,就需要這種種子的播種量少一點,并且要提前播種;適合在春天生長的品種,就需要播種數量較多,可以延后播種時期。提高播種質量可采取以下兩個措施:第一就是要大力推廣播種機播種。采用2BJ-2型或ZB—4型、ZB—5型播種機進行播種,一方面可改善播種質量、做到均勻播種;另一方面又可大幅提高播種效率、降低播種成本50%以上。第二就是實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這樣能提高出苗率、保證苗齊苗壯。
2.4 科學施肥
樹立平衡施肥觀念。重施農家肥,施足氮肥,增施磷肥,補施鉀肥,提倡施用錳肥。施肥量:667m2施小麥專用復合肥45 kg或667m2施碳銨50 kg或尿素20 kg、過磷酸鈣50 kg、鉀肥10 kg、水糞100擔。農家肥和磷、鉀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實行一底一追,底肥、分蘗肥的比例按4:6施用。提倡葉面噴施錳肥,有利于提高小麥品種,667m2用錳肥100克對水噴霧。合理追加分蘗肥,可有效地調整幼苗的結構布局,提高有效穗,并且長成大穗。對于四川丘陵地區的施肥方式要改變,氮肥在追加的時候要稍微延后一點,普遍情況下要延遲到拔節時期。有條件的地方可施保花肥。在小麥開花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能夠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以改善小麥在發育生長后期營養不足的狀況,使得穗的每個部位延緩退化,提高穗粒數,增加粒重,從而有效地提高小麥的產量。
2.5 促控適當
小麥在每一個生長發育階段,每一個部位發展需求的營養成分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根據小麥的生長需求,對其施加肥料來有效的促進和控制小麥穩定快速生長。小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前期“以促為主”。主要是保證養分充足供應促進幼苗茁壯生長。中期“以控為主”。主要是減少無效發育,提高分蘗的成功率。中后期“以促為主”。主要是增強根部有活力,降低綠葉的減退速度,這樣就會保證麥苗生長穩定,以增加粒重,提高穗粒數。關鍵點就是在葉子的顏色即將退去的時候,施加肥料。
2.6 防蟲治病
播種時做好藥劑拌種處理,這是防止病蟲害的第一步、費省效宏。前期注意防治麥蜘蛛,中后期重點預防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和麥穗蚜。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3 結語
小麥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氣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人為調控。為了使小麥產量達到預期的目標,獲得更高效益,人們往往會研究如何施肥,怎樣播種等來促進和保護小麥的發育過程,調節影響產量的3個因素,提高有效穗數、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使得在單位面積中產量達到最高、實現高產。
(責任編輯:劉昀)
摘 要 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全面具體的描述了影響小麥產量的原因,以及這些原因之間互相作用的關系。通過調查和研究,找出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提出提高小麥產量的可行性措施和方法,探討四川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 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四川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27-0-02
小麥是四川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四川氣候復雜多變、對小麥生產帶來一定的制約。特別是四川丘陵地區冬季干旱少雨、不利于小麥出苗和分蘗。針對小麥發育進程的三大特征:分蘗期短、幼穗分化期長和灌漿期長,高產就必須協調好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四川丘區大部分地方播種的種子,只是為了提高有效穗,而沒有達到大穗大粒的效果。如果要提高小麥的產量,就應該仔細地探索基本苗與產量之間的聯系、穗數與穗粒數之間的聯系并且加以調控,以達到有效穗合理、穗粒多而飽滿,千粒重大的目的。
1 四川丘陵地區小麥產量分析
1.1 高產個體分析
四川丘陵地區的小麥產量近幾年來不斷地在提高,已經從中產(300 kg/667m2)跨越到高產(500 kg/667m2),甚至達到更高產量(600 kg/667m2)。2010年中江縣通濟鎮通濟村一高產田的小麥667m2產達到629.6 kg。通過對中江縣高產麥田進行調查和研究,以及與周邊地區的普通麥田作比較,得出以下結論(如表1):從表中的數據可以得知,不管是高產麥地還是普通麥地,每667 m2的有效穗數相差不是很大,都能達到25萬以上。但是高產麥地的穗粒數比一般麥地的穗粒數高出許多,二者的平均數相差7.1粒,在千粒重都等同的條件下,每667 m2高產麥地的產量比一般麥田的產量高出100 kg以上;從表中的數據還可以得知,高產麥地的有效穗在25萬以上,甚至30萬,穗粒數在35~45粒。在高產麥地,如果千粒重相同(千粒重設定為一樣),當穗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影響產量的因素就是穗粒數,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2 高產群體分析
合理平衡群體與個體之間的關系,使得小麥達到高產。在麥苗生長過程中如果群體的數量過大,個體的營養供應就會不足、導致生長緩慢。從表1可以得出:最高苗雖高但有效穗反而會降低,穗粒數和粒重也會減少;反過來,群體數量太少、個體發育雖然特別好,但有效穗會過低,同樣也達不到高產的目的。對四川丘陵地區的麥田進行深入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麥田上普遍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播種時用種量過多,導致群體數量過大,麥田的通風透光差、從而影響穗頭質量。所以播種時用種量過多或過少、小麥產量都會受到影響、達不到高產的目的。
2 四川丘陵地區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2.1 選用良種
目前小麥品種多且雜亂,致使有的品種已經發生退化,造成產量不高或者病蟲害的泛濫的現象。針對這樣的問題,選用良種播種是實現高產的首要條件。如選用高抗高產的小麥新品種川麥104、綿麥367和內麥836等。
2.2 適時播種
播種時間要依據不同區域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灌溉情況而定。適時播種可使幼苗順利越冬、有效實現麥苗茁壯成長。一般在10月中下旬到11月初播種,以避免過早播種的后期凍害和過遲播種導致出苗差的現象。
2.3 精量播種
大量的實驗證明,適量減少群體基本苗的數量,可提高有效穗、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達到高產的目的。所以,在選擇小麥的品種、播種時期、施加肥料之前,應該先確定基本苗數量。四川丘陵地區的小麥播種量控制在8~10 kg。一般適合在冬季生長的品種,就需要這種種子的播種量少一點,并且要提前播種;適合在春天生長的品種,就需要播種數量較多,可以延后播種時期。提高播種質量可采取以下兩個措施:第一就是要大力推廣播種機播種。采用2BJ-2型或ZB—4型、ZB—5型播種機進行播種,一方面可改善播種質量、做到均勻播種;另一方面又可大幅提高播種效率、降低播種成本50%以上。第二就是實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技術。這樣能提高出苗率、保證苗齊苗壯。
2.4 科學施肥
樹立平衡施肥觀念。重施農家肥,施足氮肥,增施磷肥,補施鉀肥,提倡施用錳肥。施肥量:667m2施小麥專用復合肥45 kg或667m2施碳銨50 kg或尿素20 kg、過磷酸鈣50 kg、鉀肥10 kg、水糞100擔。農家肥和磷、鉀肥全部作底肥施用,氮肥實行一底一追,底肥、分蘗肥的比例按4:6施用。提倡葉面噴施錳肥,有利于提高小麥品種,667m2用錳肥100克對水噴霧。合理追加分蘗肥,可有效地調整幼苗的結構布局,提高有效穗,并且長成大穗。對于四川丘陵地區的施肥方式要改變,氮肥在追加的時候要稍微延后一點,普遍情況下要延遲到拔節時期。有條件的地方可施保花肥。在小麥開花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能夠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以改善小麥在發育生長后期營養不足的狀況,使得穗的每個部位延緩退化,提高穗粒數,增加粒重,從而有效地提高小麥的產量。
2.5 促控適當
小麥在每一個生長發育階段,每一個部位發展需求的營養成分都是不一樣的,所以要根據小麥的生長需求,對其施加肥料來有效的促進和控制小麥穩定快速生長。小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前期“以促為主”。主要是保證養分充足供應促進幼苗茁壯生長。中期“以控為主”。主要是減少無效發育,提高分蘗的成功率。中后期“以促為主”。主要是增強根部有活力,降低綠葉的減退速度,這樣就會保證麥苗生長穩定,以增加粒重,提高穗粒數。關鍵點就是在葉子的顏色即將退去的時候,施加肥料。
2.6 防蟲治病
播種時做好藥劑拌種處理,這是防止病蟲害的第一步、費省效宏。前期注意防治麥蜘蛛,中后期重點預防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和麥穗蚜。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病蟲危害損失。
3 結語
小麥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氣候、肥料和水的需求有所不同,這就需要人為調控。為了使小麥產量達到預期的目標,獲得更高效益,人們往往會研究如何施肥,怎樣播種等來促進和保護小麥的發育過程,調節影響產量的3個因素,提高有效穗數、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使得在單位面積中產量達到最高、實現高產。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