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林
厄爾尼諾,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現象。主要指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造成一些地區干旱而另一些地區又降雨量過大。厄爾尼諾現象是大自然氣象循環的一部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2~7年循環發生1次,對全球天氣產生的影響可能長達一年半時間。我國于1997~1998年、2009年、2014年相繼出現厄爾尼諾氣候現象。根據國際最新統計,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要造成玉米、春小麥、冬小麥、水稻等世界四大農作物減產2%左右。這一現象不僅僅是對農作物,對果樹生產也會產生影響,那么究竟有哪些影響?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呢?這正是廣大果農朋友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本文的主要內容所在。
一、厄爾尼諾現象對果樹的影響
厄爾尼諾現象常造成我國夏季風減弱,雨帶位置南移,導致南澇北旱;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梅雨的日期偏晚;東部地區秋季容易出現北少南多的降水分布類型,造成南方秋季低溫多雨,北方秋旱,東北地區初霜凍日期提前;冬季往往會出現南冷北暖的暖冬。具體對果樹的影響有以下幾方面。
1. 果樹花芽質量變差 北方落葉果樹經歷厄爾尼諾現象后,從花芽分化進入形態分化到發育完全,多數果樹品種未能達到花芽分化所要求的低溫(0~7.2℃)需求量,花芽產生變異,形成畸形花,質量變差。
2. 果樹抗寒能力減弱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一方面,秋冬干旱不利于果樹越冬鍛煉,降低了樹體耐寒能力;另一方面,暖冬使落葉果樹遲遲未能進入深度休眠期,抗寒鍛煉持續時間短,大大降低了果樹的抗寒抗凍能力,尤其對幼齡落葉果樹影響大。一旦北方早春倒春寒天氣來臨,常對果樹造成不同程度的凍害。
3. 病蟲越冬基數增大 厄爾尼諾造成的暖冬現象,致使氣溫、地溫偏高,對果樹病蟲的越冬形成了保護,這樣被冬季寒冷凍死的病蟲數量大幅減少,導致病蟲害越冬基數增大,給翌年的防治增加了難度。
4. 果樹生長規律受擾 不同果樹生長習性不同,但多數果樹在冬季都會進入休眠期抑制生長,春季恢復生長。遇厄爾尼諾現象時,冬季氣溫偏高,果樹會遇溫而長,提前進入生長期,甚至提前開花,固有的生長規律被破壞,生長與產量受到嚴重影響。
5. 影響授粉加重落果 厄爾尼諾氣候造成南方常綠果樹花期多雨影響正常授粉,導致坐果率下降;梅雨季節降雨過晚,常造成常綠果樹后期徒長,加重生理落果,同時會導致真菌病害的蔓延。
二、厄爾尼諾現象的應對措施
1. 科學選址建園 規模發展果樹,宜選擇地勢較高、陽光充足的地塊建園,盡量避開地勢低洼區域建園,以減輕受害。
2. 注重養根壯樹 針對厄爾尼諾現象對果樹的影響,應適度改變果園管理措施,加強果園管理,以確保樹體營養物質儲備充足,增強抵御厄爾尼諾現象的能力,實現豐產穩產。
①保護樹體。果樹休眠期,全園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鏟除紅蜘蛛、介殼蟲等越冬病蟲(卵、蛹);生長期及時防治病蟲害,保證樹體健壯生長。
②延后修剪。冬剪時,只進行簡單的骨干枝修剪,其余部分延遲到萌芽后修剪(葡萄等有傷流的果樹除外),以保留樹體內較多的養分,促進開花結果。
③搞好土肥水管理。早春施追肥補充因休眠不足消耗的養分。萌芽前,根據樹體大小,每株地下追施餅肥1~2千克、沼液30~50千克、三元復合肥30~50克;地上噴好枝干肥,每周用3%的尿素液噴1次,以利樹體養分積累,增強樹體的新陳代謝,恢復樹勢,調節生長,增強植物細胞的抗逆性和果樹抗凍能力,確保花芽充分分化,提升授粉能力,提高坐果率。生長期,噴好葉面肥,當花蕾露白時,及時用綠旺1號1000倍液對整個樹冠噴施,補充硼、鋅、鎂等微肥;于開花前、落花后、幼果膨大期分別追施三元復合肥1次,施肥量為每株30~50克,進一步保證樹體生長發育對養分的需求。
④搞好花果管理。開花后做好及時疏除畸形花、弱小花等疏花工作;根據樹體合理負荷,進行人工疏果,減少樹體養分消耗;實行人工輔助授粉,促進坐果。如受害后花未開完,可噴施0.3%硼砂液或天達2116提高坐果率。
⑤改變后期管理。秋季控制灌水,增施磷鉀肥,促進枝條木質化和根部營養物質的積累儲存,更好地進行抗寒鍛煉;初冬灌好封凍水,增強果樹抗寒防凍能力與抵御倒春寒的能力。
3. 授粉期避雨保護 在厄爾尼諾現象年,南方果樹易受低溫多雨影響,授粉不良,花期可采取設置避雨棚等措施,提高授粉率。
4. 多種措施并舉防凍害 在厄爾尼諾現象年,果樹抗寒能力下降,可采取以下措施確保果樹免受凍害損失。
①及時采收果實。秋季掛在樹上的待收果實,尤其是在東北果品產區,可能會隨著初霜凍的提前到來而出現凍傷、裂果、落果現象,降質減產,對已成熟的果實應及時采收上市,對未成熟的噴施防凍劑或套袋防寒保果。
②采用 “三避”技術。將稻草、麥稈等作物秸稈或落葉、雜草、木屑等覆蓋在樹盤上,或在樹冠外緣投影內鋪設地膜,也可在樹盤周圍培覆20~25厘米厚土層,以防倒春寒,保護果樹免受凍害。
③樹干涂白或綁扎。冬季用涂白劑涂刷主干及枝條,可使樹體溫度升降緩慢,避免或減輕日灼和凍害。也可用草繩纏繞主干,外覆塑料薄膜,提高樹體抗旱能力,利于防寒越冬;翌春解下草繩集中燒毀,消滅越冬病蟲。
④熏煙或灌(噴)水。當冬季、早春天氣晴朗、微風及溫度較低的夜間,易出現霜凍、冰凍的災害性天氣時,密切注意霜凍災害天氣預警。根據預警,提前準備好煙霧大、潮濕的柴草等燃料,在低溫來臨前或有霜凍的夜晚23時左右于果園上風處點燃熏煙,直至日出后氣溫回升結束,以增溫防凍、減輕霜凍寒害。霜凍前及時給樹下灌水或向樹上噴水,可增加熱量,提高果園溫度,減緩溫度下降速度,也可防止或減輕霜凍危害。另外,于果樹萌芽前灌水,還可延遲萌芽、開花物候期,避開倒春寒危害。endprint
⑤噴保護劑預防。在果樹萌芽期,對樹冠噴布天達2116果樹專用型600倍液(1包25克對水15千克),也可用50倍左右的生石灰乳液噴施,每周1次,有效預防凍害。
5. 采取措施補救 果樹一旦遭受凍害,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補救。
①處理受傷部位。對受害較輕的果樹,要適當晚剪,給予枝條一定的恢復時間;對受害嚴重的果樹,應剪除枯死的枝梢或枝梢枯死的部分,以利果樹迅速恢復樹勢。修剪遵循“輕傷輕剪、早剪,重傷重剪、遲剪”的原則,采取小傷摘葉、中傷剪枝、大傷鋸干的措施。受凍果樹枝干裸露、枝葉損傷樹勢衰弱,應做好傷口處理,可用843康復劑原液涂抹2~3次,促進傷口愈合。對一時看不準受凍部分的枝條,采用樹上噴0.3%~0.5%尿素、磷酸二氫鉀溶液,地下株施磷酸二銨1~1.5千克、硫酸鉀0.5千克的方法,待萌芽后再處理受凍部分。對干部受凍的果樹,選留凍斑附近的萌發枝條進行橋接,以盡早恢復樹勢和產量。
②搞好土肥水管理。果樹受凍后,早春要及時中耕松土、補給水肥,緩解水肥短缺現象。追肥可根據樹體受凍程度、樹勢恢復及生長狀況,掌握“增施有機肥,控氮控水增磷鉀肥,薄肥勤施和根外追肥相結合”的原則。樹上噴天達2116果樹專用型100倍液,地下增施適量速效肥料、復合肥,同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葉片健壯生長,促進受凍果樹快速恢復生長。
③人工疏花疏果。受凍害果樹生長受到影響,所以要嚴格控制負荷量,做好抹芽、疏花、疏果、摘心工作,以集中養分恢復樹勢。
④補植受害弱樹。對易受凍害的弱樹、幼樹,應注意加強管理,及時拔除死株、弱株,補植更新,確保園貌整齊。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政府綜合辦公南樓主7樓702室林業局 郵編:261200)
編后記:今年6月份,有位讀者打電話說厄爾尼諾現象對他們當地的果樹生產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他們不知如何應對。之后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發現近幾年的報紙、網絡等媒體上有不少關于厄爾尼諾現象對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影響的報道,不過涉及果樹的內容很少,事實上這一氣候現象對果樹的影響卻不小。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約請一些專家撰寫關于“厄爾尼諾現象對果樹影響”的稿件。沒過多久,這位讀者再次打電話過來談這個問題,我這才了解到,他是湖南常寧的一位果農,主要從事柑橘栽培,從2007年開始一直堅持訂閱《科學種養》雜志,是我們的忠實讀者,很需要我們的幫助。根據查閱的資料,聯想到這位讀者的話,我感覺到厄爾尼諾現象對果業生產的影響的確不容小視,但很多果農對此不甚了解,往往束手無策。在和幾位作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探討后,這篇文章便產生了。此文登出后希望能給這位讀者以及更多信任我們的讀者提供一點幫助。同時也歡迎其他作者發表見解,積極踴躍地討論果業生產中面臨的現實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