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麗
“理實一體化”教學法是職校專業課程教學中廣泛開展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模式就是通過創設理實一體化教學環境,將實驗實訓設備和教學設備同置一室,整合課堂教學與實踐性教學環節,師生雙方邊教、邊學、邊做來完成專業課的教學任務。這種將理論教學、實踐訓練融合一體的教學方法,打破了理論和實踐分離的傳統教學及評價模式,通過直觀的、形象的教學活動,將技能實踐融入課堂教學,對優化職校專業課程授課效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實現教、學、練一體,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著突出的作用。本文試從理實一體化專業教學角度來談如何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正確認識理實一體化教學中教師的地位
教與學這兩個基本要素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我們通常在教學中提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也就是說既要強調學生的重要性和主體地位,同時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動引導作用。教師應主要考慮怎樣“教”才能促進“學”,重在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為“學”服務。具體到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參與意識,又要發揮引領方向的作用,保證課堂教學秩序井然地進行,應該是“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全盤包辦”,力爭做到收放自如。但不能忽視的是,在專業課堂教學實踐中,往往由于把握不準分寸,經常出現進退失據的現象,甚至走向了兩個極端。如有些教師的教學中,只出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實訓操作,教師淪為了旁觀者,教師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導致效果不彰;也有的教師仍舊保持舊習慣,以我為主,忽視學生的主體性,無法調動學生參與進來,淪為了填鴨式教學,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因此,正確把握教師的主導地位,從而發揮引導、啟發、點撥甚至糾偏的作用,是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
二、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的作用發揮
“理實一體化”教學重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充分調動學生興趣,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保障,但必須強調的是,教學的所有環節必須在教師的掌控中,必須把引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否則就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甚至費時費力。筆者認為,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一)教學準備環節
備課是教學準備環節的主要內容。理實一體化教學需要教師能吃透教學大綱,熟練掌握教材內涵,把握實訓內容的核心以及能力培養的要求,同時要掌握學生技能的情況及學習習慣,有的放矢地設計課程內容,做到因材施教。
不可否認,理實一體化對教師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真正需要“雙師型”的素質。教師必須具備與所教專業課程相近的職業實踐經驗,了解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所從事崗位的實際要求,從而在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的內容、難度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需要指出的是,專業教師還要具備整合教材的能力。當前很多專業教材并不適合“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教師要有選擇教學參考資料的能力,能根據學生實際對學習內容進行必要的取舍與組合,突出與實踐技能相關的、必備的專業基礎知識。
筆者認為,針對職業學校的培養目標,本著“實用、夠用”的原則,降低專業理論的重心,堅持以任務驅動、能力本位的教學理念,在借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突出專業知識和技能培養,根據教學目標,依據模塊化、項目化的要求及項目課程標準,編寫出一系列項目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教材。或者對教材結構與內容進行必要的取舍與組合,編制適合自己學校條件的校本教材,這樣就可以減輕教師備課的難度和避免教學的盲目性。
(二)教學過程環節
教學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創設教學環境,實踐教學過程卻因為教師作用的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把握好每一個教學環節,通過師生配合,把課前準備的預案能夠付諸實踐,順利完成各項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一環節,教師的主導作用應表現為對教學過程的有效管理和調控。理論學習時,教師能夠清晰、明了的介紹清楚有關知識點,也可以邊講邊示范,實現理實相融,比如學生觀摩教師演示并親自動手實踐,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并掌握理論知識;也可以事先把實踐過程拍成視頻,引導學生根據視頻歸納總結相關知識點。實踐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出明確的操作要求、完成的目標,主要是對新知識的重點提示和對任務具體步驟的清楚解釋,正確引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才能確保活動順利進行。教師要有規范的示范,也要及時進行指導,引導學生規范的操作,如機械操作經常要分組進行,教師要對各小組進行現場巡視,有針對性地指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教師的指導要面向全體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指導的深度不同,調動每個學生的參與意識。既要有層次性,使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也要有針對性,比如,在安裝電路控制器時,教師觀察到個別小組安裝的順序不符合要求,然后有針對性地指出問題,相互糾正錯誤,學會正確安裝。
(三)課后評價環節
教學過程的評價既要體現知識的掌握,也要突出能力的考核;既要注重結果的評價,也要重視學習過程的練習。在展示與評價的環節,教師要對評價內容必須給予有效的調控,比如除了實際操作能力,專業實踐成果等指標外,學生個體的實訓態度和職業道德素養,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也要放到評價范圍中,評價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評價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制定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客觀地進行自評和互評,避免隨意性、盲目性。評價過程意在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取長補短,實現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但整個過程教師必須主動引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目標。
總之,教師的主導作用應始終貫穿在整個理實一體化教學環節中,通過教師的主導,引領學生參與實踐鍛煉活動,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職業教育的“學做一體”,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