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莉莉++羅洪波
摘 要:該文比較了幾種常用的自動控制方法,選擇“開環伺服系統”作為控制方法,設計了麻花鉆自動進給機構,滿足深孔加工的要求。研究的結果,對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深孔加工專用設備,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深孔鉆 麻花鉆 自動控制 進給
中圖分類號:TH13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067-03
作為一種傳統的孔加工方法,麻花鉆在孔加工工藝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近年來,麻花鉆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深孔加工領域。跟“槍鉆”、“BTA深孔鉆”、“噴吸鉆”、“DF深孔鉆”等深孔加工方法相比,麻花鉆的優點在于刀具和機床的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廉。主要的缺點包括:不能連續排屑、刀具潤滑性較差、切削冷卻條件差、切削溫度高、刀具磨損快。這些缺點限制了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的提高,從而影響了生產率。
把傳統的麻花鉆加工方法跟現代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滿足深孔高效切削的要求是機械制造領域值得重視的課題。
1 問題的提出
某工程機械剎車制動夾鉗,材料為QT450-10。工藝上要求對兩個Φ6,深165的深孔進行加工,要求能達到每小時12件的產能。出于成本上的考慮,選擇麻花鉆作為深孔加工的方法設計專用機床。為解決鉆削過程中的排屑和散熱問題,采用在加工的過程中,間歇地將鉆頭退出,進行倒屑的方式完成整個進給行程。165 mm的進給行程,需要往復多次才能完成,這個過程希望能實現自動控制,以降低勞動強度。
2 自動控制方法的選擇
本項目的控制要求為:通過自動控制的方式,帶動執行機構多次往復運動,分段完成165 mm的進給行程。所加工孔為油孔,要求與油道相貫即可,孔深允差為±3 mm,精度要求不高。為達到設計需要的產能,減掉裝夾及準備時間30秒,自動控制機構需要帶動執行元件在4分30秒內走完所有行程。常用的可能滿足本項目控制要求的控制方法如下。
2.1 開環伺服系統
開環伺服系統沒有位置反饋裝置,是數控機床中最簡單的伺服系統,其驅動元件通常為功率步進電動機,如圖1所示,數控裝置發出的指令脈沖經驅動電路放大送到步進電動機,電動機輸出軸轉過一定的角度,再通過齒輪副和絲杠螺母副帶動機床工作臺移動。步進電動機軸轉過的角度跟指令脈沖的個數成正比,旋轉速度的大小跟指令脈沖的頻率成正比。由于沒有檢測反饋裝置,系統中各部分的誤差,如步進電機的步距角誤差、機械系統的誤差等綜合為系統的位置誤差,所以精度較低,速度也受到步進電動機性能的限制,低速不平穩、高速扭矩小。但開環系統結構簡單,易于控制與調整,一般用于輕載、負載變化不大,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在經濟型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改造中應用廣泛。
2.2 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
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先把信號放大后再去驅動電磁閥,以控制液壓油的流量、壓力和方向,然后帶動執行機構工作。因為它只有“通”或“斷”兩個位置,所以稱開關式。
2.3 伺服式電液驅動系統
這是一種把電信號變換成液壓信號,再經過液壓傳動環節去拖動執行機構的方法。執行機構的位移經過變換器變成電信號,反饋到系統的輸入端與控制信號比較。
圖2為一個常用的伺服式電液驅動部件的工作原理圖,該系統由電磁鐵、銜鐵、彈簧、固定節流孔、擋板、噴嘴等原件組成。其中左、右兩個噴嘴分別與執行機構(液壓缸)的左、右腔相通。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下:
當控制信號uc增大時,比較器輸出的偏差uE及放大器的輸出都增大,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吸力也增大。銜鐵因電磁鐵吸力增大而左擺。擋板偏向左噴嘴,使左噴嘴內背壓大于右噴嘴的背壓。液壓缸左腔壓力大于右腔,活塞右移,使負載向右移動。與此同時,與活塞同軸的齒條帶動齒輪轉動,齒輪軸使滑線電位器觸點移動,從而改變了反饋電壓ui。調節過程繼續,直到ui等于uc,比較器輸出為零時,電磁鐵線圈失電,擋板回到中間位置,活塞才停止移動。
這種驅動系統適應性寬、特性好、控制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在工業自動化控制中應用廣泛。
以上控制方法中,不帶反饋裝置的“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由于液壓的泄漏和可壓縮性大等問題,行程精度難以控制,在傳動鏈出現誤差時,難以通過“點動”的方式實現比較精確對微調,容易出現累積誤差,導致加工的孔深超差。“伺服式電液驅動系統”控制精度高,能完全滿足本項目的控制要求,但系統復雜,成本高,不予采用。“開環伺服系統”能滿足控制的要求,成本低廉。但由于步進電機步距角精度不高,運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失步的問題,高速扭矩小,低速運行時容易出現低頻振動,加速性能差,不能滿足本項目頻繁帶動執行機構往復運動的要求。交流伺服電機的步距角精度高,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容易出現失步的現象,高速扭矩大,低速運轉平穩,加速性能好。用單片機容易實現對交流伺服電機的開環控制,控制系統簡單。只要傳動鏈的誤差控制得當,傳動精度能滿足孔深允差控制在±3 mm的要求。
綜上所述,為簡化控制系統,降低成本,保證足夠的行程精度,本項目采用“開環伺服系統”,選擇交流伺服電機作為驅動執行機構的動力源。傳動鏈的設計上,遵循傳動鏈盡量短的原則,避免過大的機械傳動誤差。出現較大的行程誤差時,可以通過在裝夾工件前“點動”伺服電機的方式或者手動調整進給軸的方式來進行修正。
3 經濟型專用雙軸深孔鉆床自動進給系統的設計
3.1 進給傳動系統設計
進給傳動系統圖如圖3所示。進給運動的動力源來自主軸箱內的進給電機。進給電機為0.75 kW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采用單片機嵌入式控制器進行控制,其操作以及參數的調整可以在控制面板上進行。
機構設計了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手動方式能保證伺服系統出故障時,能繼續使用機床,減少停機時間。自動方式可以減少工作強度,提高生產率。當離合器打到“自動”運行的檔位時,伺服電機的轉動通過鏈傳動傳遞到一個40∶1的渦輪蝸桿減速器上。減速器的輸出運動通過另一個鏈輪傳動機構把運動傳遞到進給軸上,進給軸上裝有兩個外嚙合齒輪,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主軸1和主軸2的齒筒上的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兩根主軸的進給運動。
3.2 進給傳動系統的結構設計
進給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進給傳動軸中部設計有圓周齒式離合器,圓周齒式離合器包括內齒半離合器和外齒半離合器。鏈輪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內齒半離合器作固定連接,鏈輪和內齒半離合器空套在進給軸上。外齒半離合器通過花鍵跟進給軸相連。進給軸后端裝有端面齒式離合器(圖中未表示),位于外側的端面齒式半離合器上安裝有轉動手柄(圖中未表示),端面齒離合器進入嚙合,可以通過手柄帶動進給軸作手動進給。伺服電機的轉動通過鏈傳動傳遞到一個40∶1的渦輪蝸桿減速器上,伺服電機端鏈輪齒數為14,對應相減速器上鏈輪齒數為14。減速器的輸出運動通過另一個鏈輪傳動機構把運動傳遞到進給軸上,此鏈輪機構中減速器端鏈輪齒數為14,對應進給軸端鏈輪齒數為27。因此,可以計算得到總的傳動比i為14∶14×(1∶40)×(14∶27)=7∶540。進給軸上裝有兩個外嚙合齒輪,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主軸1和主軸2的齒筒上的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兩根主軸的進給運動,該齒輪齒條機構的模數m為3 mm,進給軸上外嚙合齒輪齒數Z為12,主軸套筒齒條總行程為280 mm,因此進給軸每旋轉一周,主軸進給量為齒輪分度圓直徑Dh=mz=36 mm,周長L=πmz=113.04 mm。經計算,適當地選擇伺服電機的速度,能滿足1小時12件的產能要求。
4 結語
與先進的深孔加工技術相比,麻花鉆用于深孔加工,加工條件差,加工精度不高,刀具容易磨損。但在孔深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配合自動控制的手段,可以設計出滿足加工要求、成本低廉的專用自動機床。
參考文獻
[1] 羅洪波.經濟型全自動雙軸深孔鉆床的研究與設計體化系統設計與應用[D].南寧:廣西大學,2013.
[2] 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張燏.機電一體化概論[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4] 彭朝霞.C6163車床的深孔鉆床改造技術[J].科技傳播,2012(11):117-118.
[5] 黃曉斌.可重構深孔機床設計研究[D].太原:華北工學院,2003.endprint
摘 要:該文比較了幾種常用的自動控制方法,選擇“開環伺服系統”作為控制方法,設計了麻花鉆自動進給機構,滿足深孔加工的要求。研究的結果,對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深孔加工專用設備,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深孔鉆 麻花鉆 自動控制 進給
中圖分類號:TH13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067-03
作為一種傳統的孔加工方法,麻花鉆在孔加工工藝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近年來,麻花鉆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深孔加工領域。跟“槍鉆”、“BTA深孔鉆”、“噴吸鉆”、“DF深孔鉆”等深孔加工方法相比,麻花鉆的優點在于刀具和機床的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廉。主要的缺點包括:不能連續排屑、刀具潤滑性較差、切削冷卻條件差、切削溫度高、刀具磨損快。這些缺點限制了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的提高,從而影響了生產率。
把傳統的麻花鉆加工方法跟現代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滿足深孔高效切削的要求是機械制造領域值得重視的課題。
1 問題的提出
某工程機械剎車制動夾鉗,材料為QT450-10。工藝上要求對兩個Φ6,深165的深孔進行加工,要求能達到每小時12件的產能。出于成本上的考慮,選擇麻花鉆作為深孔加工的方法設計專用機床。為解決鉆削過程中的排屑和散熱問題,采用在加工的過程中,間歇地將鉆頭退出,進行倒屑的方式完成整個進給行程。165 mm的進給行程,需要往復多次才能完成,這個過程希望能實現自動控制,以降低勞動強度。
2 自動控制方法的選擇
本項目的控制要求為:通過自動控制的方式,帶動執行機構多次往復運動,分段完成165 mm的進給行程。所加工孔為油孔,要求與油道相貫即可,孔深允差為±3 mm,精度要求不高。為達到設計需要的產能,減掉裝夾及準備時間30秒,自動控制機構需要帶動執行元件在4分30秒內走完所有行程。常用的可能滿足本項目控制要求的控制方法如下。
2.1 開環伺服系統
開環伺服系統沒有位置反饋裝置,是數控機床中最簡單的伺服系統,其驅動元件通常為功率步進電動機,如圖1所示,數控裝置發出的指令脈沖經驅動電路放大送到步進電動機,電動機輸出軸轉過一定的角度,再通過齒輪副和絲杠螺母副帶動機床工作臺移動。步進電動機軸轉過的角度跟指令脈沖的個數成正比,旋轉速度的大小跟指令脈沖的頻率成正比。由于沒有檢測反饋裝置,系統中各部分的誤差,如步進電機的步距角誤差、機械系統的誤差等綜合為系統的位置誤差,所以精度較低,速度也受到步進電動機性能的限制,低速不平穩、高速扭矩小。但開環系統結構簡單,易于控制與調整,一般用于輕載、負載變化不大,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在經濟型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改造中應用廣泛。
2.2 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
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先把信號放大后再去驅動電磁閥,以控制液壓油的流量、壓力和方向,然后帶動執行機構工作。因為它只有“通”或“斷”兩個位置,所以稱開關式。
2.3 伺服式電液驅動系統
這是一種把電信號變換成液壓信號,再經過液壓傳動環節去拖動執行機構的方法。執行機構的位移經過變換器變成電信號,反饋到系統的輸入端與控制信號比較。
圖2為一個常用的伺服式電液驅動部件的工作原理圖,該系統由電磁鐵、銜鐵、彈簧、固定節流孔、擋板、噴嘴等原件組成。其中左、右兩個噴嘴分別與執行機構(液壓缸)的左、右腔相通。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下:
當控制信號uc增大時,比較器輸出的偏差uE及放大器的輸出都增大,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吸力也增大。銜鐵因電磁鐵吸力增大而左擺。擋板偏向左噴嘴,使左噴嘴內背壓大于右噴嘴的背壓。液壓缸左腔壓力大于右腔,活塞右移,使負載向右移動。與此同時,與活塞同軸的齒條帶動齒輪轉動,齒輪軸使滑線電位器觸點移動,從而改變了反饋電壓ui。調節過程繼續,直到ui等于uc,比較器輸出為零時,電磁鐵線圈失電,擋板回到中間位置,活塞才停止移動。
這種驅動系統適應性寬、特性好、控制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在工業自動化控制中應用廣泛。
以上控制方法中,不帶反饋裝置的“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由于液壓的泄漏和可壓縮性大等問題,行程精度難以控制,在傳動鏈出現誤差時,難以通過“點動”的方式實現比較精確對微調,容易出現累積誤差,導致加工的孔深超差。“伺服式電液驅動系統”控制精度高,能完全滿足本項目的控制要求,但系統復雜,成本高,不予采用。“開環伺服系統”能滿足控制的要求,成本低廉。但由于步進電機步距角精度不高,運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失步的問題,高速扭矩小,低速運行時容易出現低頻振動,加速性能差,不能滿足本項目頻繁帶動執行機構往復運動的要求。交流伺服電機的步距角精度高,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容易出現失步的現象,高速扭矩大,低速運轉平穩,加速性能好。用單片機容易實現對交流伺服電機的開環控制,控制系統簡單。只要傳動鏈的誤差控制得當,傳動精度能滿足孔深允差控制在±3 mm的要求。
綜上所述,為簡化控制系統,降低成本,保證足夠的行程精度,本項目采用“開環伺服系統”,選擇交流伺服電機作為驅動執行機構的動力源。傳動鏈的設計上,遵循傳動鏈盡量短的原則,避免過大的機械傳動誤差。出現較大的行程誤差時,可以通過在裝夾工件前“點動”伺服電機的方式或者手動調整進給軸的方式來進行修正。
3 經濟型專用雙軸深孔鉆床自動進給系統的設計
3.1 進給傳動系統設計
進給傳動系統圖如圖3所示。進給運動的動力源來自主軸箱內的進給電機。進給電機為0.75 kW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采用單片機嵌入式控制器進行控制,其操作以及參數的調整可以在控制面板上進行。
機構設計了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手動方式能保證伺服系統出故障時,能繼續使用機床,減少停機時間。自動方式可以減少工作強度,提高生產率。當離合器打到“自動”運行的檔位時,伺服電機的轉動通過鏈傳動傳遞到一個40∶1的渦輪蝸桿減速器上。減速器的輸出運動通過另一個鏈輪傳動機構把運動傳遞到進給軸上,進給軸上裝有兩個外嚙合齒輪,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主軸1和主軸2的齒筒上的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兩根主軸的進給運動。
3.2 進給傳動系統的結構設計
進給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進給傳動軸中部設計有圓周齒式離合器,圓周齒式離合器包括內齒半離合器和外齒半離合器。鏈輪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內齒半離合器作固定連接,鏈輪和內齒半離合器空套在進給軸上。外齒半離合器通過花鍵跟進給軸相連。進給軸后端裝有端面齒式離合器(圖中未表示),位于外側的端面齒式半離合器上安裝有轉動手柄(圖中未表示),端面齒離合器進入嚙合,可以通過手柄帶動進給軸作手動進給。伺服電機的轉動通過鏈傳動傳遞到一個40∶1的渦輪蝸桿減速器上,伺服電機端鏈輪齒數為14,對應相減速器上鏈輪齒數為14。減速器的輸出運動通過另一個鏈輪傳動機構把運動傳遞到進給軸上,此鏈輪機構中減速器端鏈輪齒數為14,對應進給軸端鏈輪齒數為27。因此,可以計算得到總的傳動比i為14∶14×(1∶40)×(14∶27)=7∶540。進給軸上裝有兩個外嚙合齒輪,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主軸1和主軸2的齒筒上的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兩根主軸的進給運動,該齒輪齒條機構的模數m為3 mm,進給軸上外嚙合齒輪齒數Z為12,主軸套筒齒條總行程為280 mm,因此進給軸每旋轉一周,主軸進給量為齒輪分度圓直徑Dh=mz=36 mm,周長L=πmz=113.04 mm。經計算,適當地選擇伺服電機的速度,能滿足1小時12件的產能要求。
4 結語
與先進的深孔加工技術相比,麻花鉆用于深孔加工,加工條件差,加工精度不高,刀具容易磨損。但在孔深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配合自動控制的手段,可以設計出滿足加工要求、成本低廉的專用自動機床。
參考文獻
[1] 羅洪波.經濟型全自動雙軸深孔鉆床的研究與設計體化系統設計與應用[D].南寧:廣西大學,2013.
[2] 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張燏.機電一體化概論[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4] 彭朝霞.C6163車床的深孔鉆床改造技術[J].科技傳播,2012(11):117-118.
[5] 黃曉斌.可重構深孔機床設計研究[D].太原:華北工學院,2003.endprint
摘 要:該文比較了幾種常用的自動控制方法,選擇“開環伺服系統”作為控制方法,設計了麻花鉆自動進給機構,滿足深孔加工的要求。研究的結果,對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深孔加工專用設備,具有參考意義。
關鍵詞:深孔鉆 麻花鉆 自動控制 進給
中圖分類號:TH13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067-03
作為一種傳統的孔加工方法,麻花鉆在孔加工工藝中的應用最為廣泛。近年來,麻花鉆越來越多地應用于深孔加工領域。跟“槍鉆”、“BTA深孔鉆”、“噴吸鉆”、“DF深孔鉆”等深孔加工方法相比,麻花鉆的優點在于刀具和機床的結構簡單,加工成本低廉。主要的缺點包括:不能連續排屑、刀具潤滑性較差、切削冷卻條件差、切削溫度高、刀具磨損快。這些缺點限制了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的提高,從而影響了生產率。
把傳統的麻花鉆加工方法跟現代自動控制技術相結合,在保證低成本的同時,滿足深孔高效切削的要求是機械制造領域值得重視的課題。
1 問題的提出
某工程機械剎車制動夾鉗,材料為QT450-10。工藝上要求對兩個Φ6,深165的深孔進行加工,要求能達到每小時12件的產能。出于成本上的考慮,選擇麻花鉆作為深孔加工的方法設計專用機床。為解決鉆削過程中的排屑和散熱問題,采用在加工的過程中,間歇地將鉆頭退出,進行倒屑的方式完成整個進給行程。165 mm的進給行程,需要往復多次才能完成,這個過程希望能實現自動控制,以降低勞動強度。
2 自動控制方法的選擇
本項目的控制要求為:通過自動控制的方式,帶動執行機構多次往復運動,分段完成165 mm的進給行程。所加工孔為油孔,要求與油道相貫即可,孔深允差為±3 mm,精度要求不高。為達到設計需要的產能,減掉裝夾及準備時間30秒,自動控制機構需要帶動執行元件在4分30秒內走完所有行程。常用的可能滿足本項目控制要求的控制方法如下。
2.1 開環伺服系統
開環伺服系統沒有位置反饋裝置,是數控機床中最簡單的伺服系統,其驅動元件通常為功率步進電動機,如圖1所示,數控裝置發出的指令脈沖經驅動電路放大送到步進電動機,電動機輸出軸轉過一定的角度,再通過齒輪副和絲杠螺母副帶動機床工作臺移動。步進電動機軸轉過的角度跟指令脈沖的個數成正比,旋轉速度的大小跟指令脈沖的頻率成正比。由于沒有檢測反饋裝置,系統中各部分的誤差,如步進電機的步距角誤差、機械系統的誤差等綜合為系統的位置誤差,所以精度較低,速度也受到步進電動機性能的限制,低速不平穩、高速扭矩小。但開環系統結構簡單,易于控制與調整,一般用于輕載、負載變化不大,精度要求不高的場合,在經濟型數控機床和普通機床改造中應用廣泛。
2.2 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
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先把信號放大后再去驅動電磁閥,以控制液壓油的流量、壓力和方向,然后帶動執行機構工作。因為它只有“通”或“斷”兩個位置,所以稱開關式。
2.3 伺服式電液驅動系統
這是一種把電信號變換成液壓信號,再經過液壓傳動環節去拖動執行機構的方法。執行機構的位移經過變換器變成電信號,反饋到系統的輸入端與控制信號比較。
圖2為一個常用的伺服式電液驅動部件的工作原理圖,該系統由電磁鐵、銜鐵、彈簧、固定節流孔、擋板、噴嘴等原件組成。其中左、右兩個噴嘴分別與執行機構(液壓缸)的左、右腔相通。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下:
當控制信號uc增大時,比較器輸出的偏差uE及放大器的輸出都增大,電磁鐵線圈中的電流增大,電磁鐵的吸力也增大。銜鐵因電磁鐵吸力增大而左擺。擋板偏向左噴嘴,使左噴嘴內背壓大于右噴嘴的背壓。液壓缸左腔壓力大于右腔,活塞右移,使負載向右移動。與此同時,與活塞同軸的齒條帶動齒輪轉動,齒輪軸使滑線電位器觸點移動,從而改變了反饋電壓ui。調節過程繼續,直到ui等于uc,比較器輸出為零時,電磁鐵線圈失電,擋板回到中間位置,活塞才停止移動。
這種驅動系統適應性寬、特性好、控制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在工業自動化控制中應用廣泛。
以上控制方法中,不帶反饋裝置的“開關式電液驅動系統”由于液壓的泄漏和可壓縮性大等問題,行程精度難以控制,在傳動鏈出現誤差時,難以通過“點動”的方式實現比較精確對微調,容易出現累積誤差,導致加工的孔深超差。“伺服式電液驅動系統”控制精度高,能完全滿足本項目的控制要求,但系統復雜,成本高,不予采用。“開環伺服系統”能滿足控制的要求,成本低廉。但由于步進電機步距角精度不高,運動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失步的問題,高速扭矩小,低速運行時容易出現低頻振動,加速性能差,不能滿足本項目頻繁帶動執行機構往復運動的要求。交流伺服電機的步距角精度高,在運動的過程中不容易出現失步的現象,高速扭矩大,低速運轉平穩,加速性能好。用單片機容易實現對交流伺服電機的開環控制,控制系統簡單。只要傳動鏈的誤差控制得當,傳動精度能滿足孔深允差控制在±3 mm的要求。
綜上所述,為簡化控制系統,降低成本,保證足夠的行程精度,本項目采用“開環伺服系統”,選擇交流伺服電機作為驅動執行機構的動力源。傳動鏈的設計上,遵循傳動鏈盡量短的原則,避免過大的機械傳動誤差。出現較大的行程誤差時,可以通過在裝夾工件前“點動”伺服電機的方式或者手動調整進給軸的方式來進行修正。
3 經濟型專用雙軸深孔鉆床自動進給系統的設計
3.1 進給傳動系統設計
進給傳動系統圖如圖3所示。進給運動的動力源來自主軸箱內的進給電機。進給電機為0.75 kW的伺服電機。伺服電機采用單片機嵌入式控制器進行控制,其操作以及參數的調整可以在控制面板上進行。
機構設計了手動、自動兩種操作方式。手動方式能保證伺服系統出故障時,能繼續使用機床,減少停機時間。自動方式可以減少工作強度,提高生產率。當離合器打到“自動”運行的檔位時,伺服電機的轉動通過鏈傳動傳遞到一個40∶1的渦輪蝸桿減速器上。減速器的輸出運動通過另一個鏈輪傳動機構把運動傳遞到進給軸上,進給軸上裝有兩個外嚙合齒輪,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主軸1和主軸2的齒筒上的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兩根主軸的進給運動。
3.2 進給傳動系統的結構設計
進給系統結構如圖4所示。進給傳動軸中部設計有圓周齒式離合器,圓周齒式離合器包括內齒半離合器和外齒半離合器。鏈輪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與內齒半離合器作固定連接,鏈輪和內齒半離合器空套在進給軸上。外齒半離合器通過花鍵跟進給軸相連。進給軸后端裝有端面齒式離合器(圖中未表示),位于外側的端面齒式半離合器上安裝有轉動手柄(圖中未表示),端面齒離合器進入嚙合,可以通過手柄帶動進給軸作手動進給。伺服電機的轉動通過鏈傳動傳遞到一個40∶1的渦輪蝸桿減速器上,伺服電機端鏈輪齒數為14,對應相減速器上鏈輪齒數為14。減速器的輸出運動通過另一個鏈輪傳動機構把運動傳遞到進給軸上,此鏈輪機構中減速器端鏈輪齒數為14,對應進給軸端鏈輪齒數為27。因此,可以計算得到總的傳動比i為14∶14×(1∶40)×(14∶27)=7∶540。進給軸上裝有兩個外嚙合齒輪,齒輪的轉動可以帶動主軸1和主軸2的齒筒上的齒條機構,從而實現兩根主軸的進給運動,該齒輪齒條機構的模數m為3 mm,進給軸上外嚙合齒輪齒數Z為12,主軸套筒齒條總行程為280 mm,因此進給軸每旋轉一周,主軸進給量為齒輪分度圓直徑Dh=mz=36 mm,周長L=πmz=113.04 mm。經計算,適當地選擇伺服電機的速度,能滿足1小時12件的產能要求。
4 結語
與先進的深孔加工技術相比,麻花鉆用于深孔加工,加工條件差,加工精度不高,刀具容易磨損。但在孔深精度要求不高的情況下,配合自動控制的手段,可以設計出滿足加工要求、成本低廉的專用自動機床。
參考文獻
[1] 羅洪波.經濟型全自動雙軸深孔鉆床的研究與設計體化系統設計與應用[D].南寧:廣西大學,2013.
[2] 濮良貴,紀名剛.機械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張燏.機電一體化概論[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9.
[4] 彭朝霞.C6163車床的深孔鉆床改造技術[J].科技傳播,2012(11):117-118.
[5] 黃曉斌.可重構深孔機床設計研究[D].太原:華北工學院,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