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江++劉義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工程項目作為國民經濟建設的一項重要發展基礎,其檢測工作也日益發揮其更為積極的作用。地基基礎檢測是一項事無巨細的活動,其涉及面廣,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是一種具有流動性強、協作性高和周期性長等特點的技術活動和經濟活動。該文主要對地基基礎檢測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應對策略展開討論與分析。
關鍵詞:地基 基礎檢測 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TU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091-01
1 地基基礎荷載傳遞機理
1.1 不同應用目的下地基基礎的區別
現有地基基礎的理論多考慮的是剛性基礎(如工業與民用地基物基礎)下的地基基礎荷載傳遞分析和沉降計算,但是柔性基礎(如高速鐵路、公路)下的研究確很少。
地基基礎在高速鐵路建設中的推廣應用較晚,理論研究遠落后于工程實踐,設計和計算理論大多還是依據《地基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但是這并不十分合理。地基基礎用于工業與民用地基行業和高速鐵路中的區別主要有。
(1)地基物的基礎為剛性基礎,上部荷載比較明確和穩定,而高速鐵路路堤基礎為柔性基礎,上部荷載以及地基與地基間土的相互作用關系不確定性因素較多;
(2)地基地基與高速鐵路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標準相差較大,地基地基最小為120 mm,而高速鐵路路基要求一般不大于扣件調高量15 mm;
(3)地基物為靜荷載,其地基基礎中地基土荷載分擔比基本能保持不變,而在列車動荷載作用下的高速鐵路地基基礎地基土荷載分擔比可能發生變形,地基的上、下刺入也可能會破壞鐵路路基和下臥層,地基基礎沉降量很難控制。
(4)高速鐵路的地基基礎工程量大,地質條件和施工條件復雜,對施工質量很難控制,如何對長地基和群地基質量進行快速檢測還缺乏可靠的方法。
1.2 地基傳遞荷載的形式
地基基礎通過在地基中增設的增強體來傳遞荷載,而增強體分為水平向和豎向兩類。水平向增強體是通過增加土體和增強體之間的水平作用力來加固地基,如土工格柵、金屬材料等加筋材料;豎向增強體則是通過土體和增強體之間的豎向摩阻力以及增強體端阻力來加固地基。
地基地基體材料由水、粉煤灰摻適量水泥、碎石和砂石組成。地基體強度一般為 C10-C30,由于其強度和剛度介于高強度地基和柔性地基之間,地基基礎既能充分發揮地基體材料的潛力,也能充分發揮地基間土的承載能力。
在荷載作用下,地基基礎由地基和地基間土共同發揮承載能力,并將荷載通過地基周摩阻力和地基端阻力傳遞給深層的地基土體。研究表明:地基體剛度的大小對粘結材料地基的荷載傳遞規律有較大的影響。剛性小的地基體形成的地基基礎存在有效地基長,即當地基長超過有效地基長后,地基承載力并不能隨地基長的增加而增加,因為剛度小的地基體側摩阻力隨著深度的增大而減少;而對于高強度地基和柔性地基之間的地基來說,在豎向荷載作用下,地基身橫向變形不顯著,它不存在有效地基長,地基基礎承載力的提高主要來自全地基長的側摩阻力和地基端阻力,地基承載力會隨地基長的增加而增加。
2 我國工程項目基礎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檢測機構缺乏規范性管理
工程項目的地基一旦建成后,檢查質量只能通過觀其表象面。工程項目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對其質量的檢查必須從開工起竣工止,需要一種全面檢查策略。目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工程項目體系中還未建立此種策略以供使用。并且,地基基礎的竣工驗收的施工力度不夠,使很多企業不按行業標準進行驗收,增加了質量監督管理的難度。
2.2 檢測結果欠缺精確性
某些單位沒有編制周詳的檢測方案與計劃,或編制的檢測方案較為簡單,未能對檢測作業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應該引用或反映的資料不全面,所得數據不準確,致使檢測結論過于簡單或含糊了事;沒有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檢測,導致原始資料涂改嚴重,未能給予足夠的觀測時間,極限基本值與承載力標準值判斷不準確,具體操作不規范,從導致檢測結果存在較大誤差。
2.3 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管理不足
施工企業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業績”片面地追求經濟效益,在工作過程中減小對工程項目施工工作執行力度,不嚴格執行法律。例如,某工程項目的工程項目違反法定地基程序,未依法辦理有關手續,但當地地方政府為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不對其進行相應處罰而是默認其開工建設。當然除了是政府怠于執法,還有就是政府部門對地基企業地基質量的監督與管理無從下手。例如,地基的工程項目層層轉包,增加對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資格進行審查的困難。
3 加強工程項目基礎檢測的措施
3.1 健全法律制度,制定檢測方案
結合地基的特點,針對前文所述存在的問題,健全法律制度;全面確定施工的內容,例如:對符合要求的工程進行招投標,確定監理單位;檢查工程項目各參與方的從業資格及其過去的成果業績;掩蓋隱藏工程前,要求進隱蔽工程驗收,提前通知建設單位、監工方(總包方)及工區質檢部門等;施工過程中要有施工日志,材料進場進行審核等;監理人員采用旁站、巡檢或是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實體進行隨機檢查;依據設計圖紙對關鍵工程的關鍵部分提出質檢,并根據建設步驟確定安排合理的檢查次序;竣工驗收前通知質檢部門,各項資料要齊全。
3.2 地基基礎檢測應以相關的技術規范為依據
我國地基行業中的地基質量監督與管理除了從以上兩個方面進行改進,還需加強力度全面對其進行質量監督與管理。監理方、有關質檢單位和審查單位的主要職責是監督管理責任主體有的責任行為,監督檢查地基實體的質量,監督查看工程質量有關文件、資料,監督并參與竣工驗收。因此,首先在工作中要確認質量監控體系,明確各參與方的責任,并對監督管理者的只能進行確認;其次需要改變施工模式,隨時掌握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改變觀念,樹立服務意思。
3.3 全面提高檢測人員綜合素質
我國地基檢測行業一直是以人為主體的,保持以人為本是加強地基基礎檢測工作的根本所在。通過教育、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人的安全意識、操作水平和質量意識,重視勞務作業人員操作技能培訓和考核,采取崗位培訓、入場培訓、技術交底、樣板示范、勞動競賽等形式加強操作技能培訓,并定期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到管理水平相對比較先進的工程項目上觀摩學習,同時利用會議和公司網站等形式宣傳并推廣優秀項目的基礎檢測經驗。
4 結語
地基基礎檢測工作是一項事無巨細的活動過程,根據項目的施工情況的不同可采取的管理辦法也不同。作為基礎檢測人員,要不斷開拓新的管理思路,通過加強基礎檢測力度,不斷探索改進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從而提高參與方對質量的重視,確保地基施工的安全,實現保證質量、控制進度和提高效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耀禧.地基基與地基質量檢測中注意的幾個問題[C]//2010年全國地基基檢測技術研討會暨16屆PDI用戶會議論文集,2010.
[2] 張豐濤,郭文軍.淺談應力波反射法地基基檢測的影響因素[J].科技創新導報,2009(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