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波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公路建設越來越重要。然而在實際的農村公路建設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進行防治,該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促進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公路 建設 養護 資金
中圖分類號:F5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5(a)-0114-01
農村公路是公益性的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村生產生活、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十二五”期間,我國公路總里程目標將達450萬 km,其中農村公路總里程的目標390萬 km。由此可見,我國在不斷加大農村公路建設。但是事實上農村公路的建設與施工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這些問題也會給農村公路的建設帶來質量和安全方面的隱患。農村公路建設是我國公路建設中很重要的部分,因此,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的施工管理,及時發現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對策,才會為我國的公路建設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 農村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重數量輕質量。質量是永恒的主題,沒有質量的數量和速度都是缺乏實際意義的。地域交通公路的建設,應當按照先重點后一般原則制訂計劃,把建設多少公里轉變到完成多少投資上來,把完成多少個項目轉到建設了多少條高質量、高效益的公路上來,絕不用公里數去看交通建設成效,使建成的公路更耐久、質量更可靠、群眾更滿意。
(2)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工程項目管理不規范體現在從招標、工程監管到工程驗收的各個環節中。首先,一些工程的招標只是流于形式,施工單位都是事先指定好的,沒有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執行,缺乏資格預審以及開標、評標等嚴格的資格審查與評估流程。其次,在工程監管的過程中,許多工程都存在監管不力的情況,由于經費、監管人員資質等原因,施工監理人員不能常期在工地進行有效監管,使得工程監管工作出現很多疏漏,造成管理失控。最后,工程項目的驗收存在走過場的現象,驗收結論不公示、不公開,沒有缺陷修復或整改意見。
(3)工程配套資金難以落實。我國的農村公路之所以落后,總量不足和質量不高,根本原因還是長期缺少穩定、充足的建設資金來源。目前農村公路建設資金主要以國家投資為主,其中包括財政轉移支付、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財政撥款、國債專項資金、車購稅專項資金和相關交通公路部門征收的各種交通公路規費資金。但僅靠國家補助資金,對于日益增多的農村公路建設KM數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效果十分有限。另外,縣、鄉公路的資金管理與用人體制也存在著很多固有的問題,資金分配與人員安排不能統籌兼顧,存在著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象,工作人員的隊伍過分龐大,負擔較重,占有了大量公路建設的資金和資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村公路的建設和發展速度。
(4)隨意調整項目的現象比較突出。在農村公路施工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經常會發生項目被隨意更改和調整的情況。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由于城鎮的規劃發生變化;有的是由于村莊擴并計劃發生改變;還有的是由于資金的調配發生了問題等等,導致很多建設項目都不能順利地按照計劃開展。這種隨意改變和調整公路施工項目的做法,不但損害了項目的計劃性和嚴肅性,也會給施工管理、資金撥付和結算帶來很多的困難和變數。這些困難和矛盾必然會影響到正常的管理秩序和農村公路建設的有序化發展。
2 加強農村公路建設與管理的對策和措施
(1)加強建設規劃。一是農村公路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規劃、設計和建設。規劃和設計,要堅持科學、合理、實用、符合發展、省錢省力的原則,堅持綜合、協調、平衡的原則,道路建設同時要同步規劃兩側景觀,改善周邊生態環境,盡力避免農村公路建設的重復和紊亂,嚴禁鄉村公路建設不切實際、貪大求洋和建而無用。不能浪費資金走向,一定要做到“規劃先行,寧慢勿亂”。二是選擇合理線形和技術標準,不能隨便或過度征用農民的住宅用地和耕地。在施工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現有的資源,避免隨意采伐和挖掘。在征地和拆遷過程中,要充分考慮農民的實際需要,廣泛征求民眾的意見,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做好協調和安撫工作,積極解決由于農村公路建設而導致的債務增加、拆遷補助不足以及農民工工資拖欠等問題,把負面影響減到最低。
(2)適當增加中央投入,緩解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農村公路的總的建設規劃和投資原則不能改變,堅持中央投入與地方補貼相結合的方式,并積極鼓勵各界群眾的自愿捐資,以充實農村公路建設的各項資金,積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齊心協力搞好交通公路建設,促進農村公路建設的穩步發展。但是,由于農村公路建設涉及到的地區越來越多,很多地方的地理位置都比較偏遠,自然條件比較苛刻,這也使得公路建設和施工的難度不斷增加,加上很多經濟落后地區的資金配套跟不上,就會出現建設資金短缺的情況。因此,針對這樣一些地區,加大中央投入的比例還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緩解地方財政的壓力和負擔,加快偏遠地區的公路建設,推動經濟發展。
(3)保證施工質量。農村公路建設與施工對技術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只要按照普通道路施工的技術標準來執行就可以了。但是對于農村公路的質量要求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這關系到政府在農民心中的形象與公信度,不能讓劣質工程傷害到人民群眾的利益。公路施工與監管部門,一定要注重施工的質量,不能為了趕進度、促效益就忽視了對工程質量的監控,寧可放慢速度,也要為農民建設高質量的公路,排除各種質量隱患,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保證交通運輸的安全與暢通。另外,要充分發揮各級政府以及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對于那些不負責任、不顧質量的施工行為,要嚴查嚴懲。
(4)加強監督,確保制度落到實處。人大、政協要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視察或專題調查。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對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要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查處農村公路建設中的違法違紀行為。交通公路部門要依照有關規定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缺陷責任追究制度,把責任落實到人,嚴格控制工程質量,對不符合要求的予以通報。新聞媒體對農村公路建設中的“豆腐渣”工程和違紀違規行為要給以及時曝光。
總之,抓好農村交通公路建設,進一步擴大通鄉、通村道路覆蓋率,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農村資源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扎實推進建成小康社會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梁營力,張生瑞.新農村建設中農村公路的發展研究[J].公路,2008(5).
[2] 劉敏.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監管[J].科技資訊,2007(25).
[3] 殷義平.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經驗淺談[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13).
[4] 張冬.對農村公路建設的幾點思考[J]. 河南社會科學,2008(S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