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新雅++崔子橋
摘 要:該文從三個大方面論述了怎樣通過精講多練提高英語教學水平:了解學生、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找出典型例句;講中有練,練中歸納、總結;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精講多練 英語水平 提高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24-02
精講多練是一個完整的概念,要求既重視講的作用,又保證練的需要,把講和練的作用結合起來,發揮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就講和練的關系來說,精講既為了給多練騰出時間,更為了給多練提供指導。所以,要全面地對待精講多練:”講“,要避免注入式、滿堂灌、凌空說教、煩瑣講解,但并不是單純追求講得越少越好;”練“也不是提倡”題海戰術“,多多益善,而是要在精講指導下求的切實的效果。精講多練并不固定講和練的時間比例和先后程序,它的具體安排,應該因學生、因課文、因教學階段而異。
英語的教學目的是通過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使他們更牢固地掌握英語知識、提高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如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主要還是要堅持精講多練,改進英語的課堂教學。
1 了解學生、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找出典型例句
精講的主體對象是學生,所以必須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內容,要明確哪些知識詳細講解,哪些略講,哪些知識需要練,是簡練還是反復多練,其次就是吃透教材,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師要研究教材,掌握課文重點,弄清課堂教學要教什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知道學生學習的重點,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減少課堂處理的語言,對每個語言點又得抓住其要點進行講解。這就要求教師抓住問題的關鍵,用最精煉的語言一針見血地把問題提出來。所以,備課時就要仔細分析、仔細研究、找出典型例句。例如在講授“現在完成時態”這一語法項目時,主要抓住四個要點:(1)現在完成時的構成和用法;(2)have gone和have been的用法和區別;(3)時間狀語;(4)它與一般過去時態的區別。在講授第4點時,準備這樣兩組例句:
Tom has lived in Tianjin since 1999.
Tom lived in Tianjin in 1999.
I have never seen her.
I saw her this morning.
學生通過例句,可以找出每組句子中兩句時態的不同點,老師只用歸納幾句話,學生便一目了然。接著讓學生做練習,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機會,使講和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了。
教師在保證講清重點,難點的基礎上,選出典型例句,采取恰當的形式逐步訓練學生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授課時認真分析思考,對每一個教學環節、步驟進行安排、設計。又如:在講授現在完成時態時,準備這兩組例句:
第一組:He has come.
We have read the book.
They have seen the film.
Who has opened the door?
第二組:We have lived in Beijing since 1960.
I have lived here for about twenty years.
He has studied French for two years.
在備課時,把較難的語言項目化整為零,分散難點、突出重點。在課堂上,講練有的放矢,使精講多練有了可靠的保證。
2 講中有練,練中歸納、總結
課堂練習對于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運用于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好的學習品質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應貫穿于課堂教學始終。英語課堂尤其要練字當頭、以練為主。通過安排不同層次的練習,滿足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真正落實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開始時,是以中等偏上的學生進行練習,以少帶多。然后可分組練習,最后達到人人說、人人練。這種練習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練,所以,必須重視研究練的形式、內容和方法。例如:在講授have(has)gone和have (has)been的區別時,準備下面例句:
Where has he gone?He has gone to the schools library.
Where has he been?He has been to the schools library.
把上述句子板書后,就一學生說:“Go to the schools library and fetch an English book for me.”這個學生走后,問大家:“Where has he gone?”學生回答:“He has gone to the library.”再指著一空座位問:“Where has he gone?”學生回答:“ He has gone home.”等到拿書的學生回來后,指著他問大家:“Where has he been?”學生回答:“He has been to the schools library.”問拿書的學生:“Where have you been?”這位學生回答:“I have been to the schools library.”然后把library換成office、Shanghai等詞進行替換練習。這樣師生一起動口、動手,講中有練、練中歸納、總結、講練結合,學生既精力集中,又不感到乏味,而且對學過的知識印象特別深刻。但是,練的內容不是多多益善,必須要認真選擇,選出有代表性的句型,使學生找出規律性的東西,收到觸類旁通的效果。例如:在講授現在完成時態的構成時,以這樣幾個句子導入新課:
I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
It has snowed twice here.
待學生讀譯之后,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現在完成時的結構形式“have(has)+過去分詞“,然后再給出一兩組句子,指導學生朗讀并翻譯成漢語,使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知識后,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覺得具體而不抽象,易于理解。在歸納的基礎上,再寫出第二、三組句子,進行口頭練習,使學生加深印象,以便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3 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的活動,只有教師的教,沒有學生的練,想提高教學質量是很難的。想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材施教是最重要的。課堂教學的起點,要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教材難度較大時,要想辦法先用簡單的句子去解釋;句子比較淺顯時,教授在課堂上要適當加深難度,給出一些生詞或較難的句子;講授新課時要多提問中等偏上的學生,讓學習較差的學生重復練習。復習舊知識時,讓中等學生領路,適當地多給較差學生一些回答問題、練習講話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還要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卡片、掛圖、幻燈、多媒體教學等啟發學生動口、動手、動腦,避免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在解釋詞組搭配時,只舉例進行示范,讓學生模仿進行口、筆頭的造句練習。例如講解“either or”時,只板書一個句子:
The teacher can speak either English or French. 然后讓學生模仿造句,進行大量練習。
教師的“精講”,與學生的“多練”,使學生的學習地位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參與,在學習過程中成為發現者、探究者、創造者。使他們從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去發現新知,認識新知,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并獲得知識。通過精講多練,學生精力集中,積極實踐,課堂上既嚴肅緊張,又生動活潑,真正有助于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竇芳霞.淺談英語教學中的精講與多練[J].濟寧學院學報,2003(5).
[2] 鄧必霞,熊小金.淺談初中英語教學中的精講多練[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