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琳
摘 要:“語篇”是詞匯的一項重要的載體,但是詞匯是因為語篇才能夠更好的體現出這其中豐富的意義來,詞匯如果離開具體的語言載體,就是一個個比較抽象的符號,缺失了豐富的意義,該文分析了詞匯與語篇之間的相互作用,并探討詞匯在語篇中具有的重要銜接功能。
關鍵詞:詞匯 語篇 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a)-0141-01
1 詞匯在語篇中的作用
詞匯是形成語篇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單從語篇的表層結構上面來看,語篇之所以稱之為:“篇”,主要是因其經歷了集字成句——集句成段——集段成篇的重要構造一種過程,而在于這個過程當中,如果沒有了詞匯,整大篇章便是無從談起。該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詞匯在于語篇當中所起的重要的銜接作用。
銜接(cohesion)是“存在于篇章內部結構的,這使之成為語篇的意義關系”。銜接是通過于句法以及于詞匯手段把結構上彼此沒有聯系的句子聯系在一起。依據Halliday和Hasan的觀點,銜接手段可分為五大類:照應(reference)、替代(substution)、省略(ellipsis)、連接(conjunction)或稱為邏輯聯系語以及詞匯銜接 (lexical cohesion)。其中照應、替代和省略屬于句法銜接手段;詞匯銜接,顧名思義,為詞匯銜接手段;而連接則介乎句法和詞匯銜接之間,略偏向于句法銜接。連接詞語的運用雖然表示的是一種句間的語義關系,但連接詞語本身基本上都是邏輯功能詞,如果從詞匯研究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至多將相同語義功能的連接詞語歸類在一起,分析它們的語義關系。然而,詞匯銜接手段卻與詞匯研究緊密相關。詞匯銜接手段指通過詞的重復、同義、反義、上下義、互補(complementarity)、部分/整體 (meronymy)等詞匯間的語義關系使語篇連貫。Halliday & Hasan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曾統計詞匯銜接手段在各類語篇體裁中占所有銜接手段的48%。Hoey 指出“研究銜接手段的大部分工作就是研究詞匯,而研究書面語篇的銜接也就是在很大程度上研究語篇中的詞匯模式。
2 語匯的語篇研究的實用意義
語言學家認為,一種語言的詞匯并非只是由一長串雜亂無章的詞進行羅列起來,而是由一套套語義相互的關聯詞匯網所構成的。所以,從語篇的角度來研究詞匯在語言系統中的作用,就是將詞匯的研究從原先在一個封閉系統中的研究擴展至在一個開放、運動的系統中進行。這樣就賦予詞匯研究以“活力”和實用性。對詞在語篇中銜接功能的研究有助于人們進一步地了解英語語篇實現連貫的方式。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中改進自己的教學,幫助學生在書面和口語表達時實現語篇連貫。同樣,在昕力理解和閱讀方面,研究詞在語篇中的銜接功能、研究詞義在語篇中的臨時性改變能有效幫助學生對話篇的充分理解,提高教學效果。
3 語篇對于詞義的影晌
由于語篇是“為了交際目的而正在運用之中的語言”,語篇里的單詞也處于正在運用之中。因此,這些單詞在語篇中的意義與它們在詞典里的釋義就可能會有差別,有的意義甚至在詞典里是根本查不到的?!笆圬泦T說的Yes意思為Can I help you?;服務員使用的Yes?作I'm here解;聽電話的人說Yes?是‘你找誰?教師說Yes?是‘你舉手有什么問題?修車的說Yes?是‘你的車有什么毛???售門票的說Yes?是‘什么累? 要幾張?如此等等,yes在語篇中的意義是多種多樣的,在詞典中無法一一列舉??梢?,語篇對詞義具有很大的影響。下面就語篇使詞義發生畸變這個問題簡述一下語篇對詞義的影響。
詞義的畸變是指詞在語篇中使用時意義發生了超出常規的變化。這種變化是語篇所提供的語言環境(即上下文)以及所處的語用環境所造成的。這種變化不同于詞匯學里研究的歷時詞義變化,即研究詞義在歷史過程中的擴大和縮小、揚升和貶降。詞義的畸變是僅就某一個語篇而言的臨時性(instantial)詞義變化。
話篇對詞義的改變是強制性的。這是語篇在實現某種交際功能時的連貫性所要求的。換句話說,如果在某種特殊情況下,語篇不能改變詞義而任其按照原來詞典中的意思解釋的話,該語篇很可能就不是連貫的。
語篇在運用過程中對詞義的臨時改變有賴于語篇產生的語境知識和語篇使用者的語用知識。也就是說,說話人或讀者能否理解臨時的詞義從而掌握語篇的連貫性還需要看是否掌握相關的語境知識。這種相關的語境知識是讀者或說話人理解語言成分之間不銜接的語篇的連貫性的重要條件。而臨時的詞義改變現象往往造成了語言成分之間語義上的不銜接,給理解連貫性造成一時的麻煩。因此,語境知識和語用知識這時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人們將語境分為三種:一為語篇內部的環境、即上下文;二為語篇產生時的周圍情況、事件的性質、參與者的關系、時間、地點、方式等,稱之為“情景語境”;三為說話人所在的言語區域的歷史文化和風俗人情,屬該言語群體的人一般都能理解其在語篇中的意義,稱之為“文化語鏡”。短的話篇往往只能提供上下文語境,以幫助聽話人或讀者掌握語篇的連貫。較長的語篇能提供較充分的情景語境,而文化語境語篇本身就很難提供了。
為了掌握語篇的連貫,語言使用者還要掌握一定的語用知識,從而能從語句的表層意義理解其深層含義。這對于語言成分間不銜接的話篇尤其重要。比如詞匯在臨時被賦予新義時往往需要借助語用知識。
4 結語
總之,詞匯銜接模式理論對英語教學具有明顯的指導作用。首先,它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詞匯銜接的特點,更好的理解語篇結構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其次,它可以應用于詞匯教學、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等一系列領域。另外,這一理論還有助于學生在表達時提高表達技巧、創新地使用詞義并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有限的詞匯,以取得生動貼切的表達效果。
參考文獻
[1] Hoey,M.Patterns of Lexis in Text[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2] 程雨民.語言系統及其運作[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 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4] Halliday,M.A.K.and 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M].ongman,1996.
[5] 汪榕培.英語詞匯學高級教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