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雛鵪鶉(出殼至21日齡)經過育雛期后,可以逐步脫溫轉入仔鵪鶉(22~40日齡)的飼養和管理。仔鵪鶉階段要人工選擇,將好的仔鵪鶉留下做種用,不好的或多余的轉入育肥籠進行育肥上市。仔鵪鶉生長強度大,尤以骨骼、肌肉、消化系統與生殖系統為快,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其標準體重和正常的性成熟期,同時要進行嚴格選擇和免疫工作。
一、育雛舍清理與消毒
進雛前兩天,首先要將育雛室及其周圍環境清掃干凈,然后用2%氫氧化鈉溶液噴灑育雛室墻壁和地面,將育雛用的所有工具(如育雛器)以及投料、喂水、除糞等用具放入育雛室內,關閉門窗,將通氣孔堵嚴,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劑量按育雛室容積計算,每立方米用純過氧乙酸1克,用電爐加熱,熏蒸20~30分鐘即可打開門窗,讓藥味散去,保持育雛室內空氣新鮮。也可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容積用高錳酸鉀15克、福爾馬林30毫升,關閉門窗熏蒸20~30分鐘即可。
二、仔鶉舍環境控制
1. 溫度 剛轉入仔鶉舍后,室溫不得低于27℃,以后可逐漸降低至18~25℃,如果溫度太低,鵪鶉容易扎堆而被壓死,也易發生感冒,對生長發育不利,所以飼養人員一定要勤觀察鵪鶉的活動狀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 濕度 濕度對鵪鶉的生長發育也有很大影響,濕度不足,易引起鵪鶉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羽毛發育不良;濕度過大,會降低鵪鶉對外界氣溫的抵抗力,易感染各種疾病。仔鶉舍適宜的濕度為55%~60%。
3. 光照 仔鶉飼養期間,光照控制在10~12小時/天即可。在自然光照時間較長的季節,要把窗戶遮上,使光線保持在規定時間內。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光照不足時早晚人工補充。
4. 通風 鶉舍要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新鮮,但要避免穿堂風,處理好換氣與保溫之間的關系,可選擇在中午氣溫稍高時換氣。
5. 密度 合理的密度對仔鶉的生長發育很重要,密度過大,仔鶉表現生長發育不齊,強欺弱,而且易誘發啄肛、食羽等惡癖,發病率、死亡率升高;密度太小,浪費設備,相應地也提高了飼養成本。適宜的飼養密度為50~60只/米2。
三、仔鶉飼養管理
1. 公母分群飼養 為確保仔鶉日后的種用價值和產蛋性能,養到3周齡時,要公母分群飼養,將發育差的仔鶉挑出來轉入育肥籠,作為肉用鵪鶉強化飼養后上市。長到21日齡時,可根據其外貌和行為特征來鑒別雌雄,鑒別方法見附表。
2. 限飼 仔鶉在這一階段增重較快,3周齡時可達62克,4周齡時達84克,5周齡時109.5克,6周齡時123克。料重比從第三至第六周齡分別為2.7∶1、 3.2∶1、3.6∶1、4.3∶1,如果不限制飼養,任其自由采食,鵪鶉容易過肥,性成熟過早,不僅增加了飼養成本,而且還直接影響鵪鶉的產蛋率和種蛋合格率。一般可通過控制采食量或日糧蛋白質水平來進行適當限飼。
①限飼方法。從28日齡開始限飼,將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控制在20%,或將每日喂料量控制在標準飼喂量的85%。
②飼料配方。下列飼料配方可供大家參考。配方一:玉米55.4%,豆餅33.5%,魚粉5%,麩皮2.5%,骨粉0.8%,羽毛粉2.4%,石粉0.3%,賴氨酸0.1%。配方二:玉米57%、豆餅24%,魚粉12%,米糠或麩皮3.8%,骨粉1.5%,葉粉1.7%。每10千克飼料另加硫酸錳7克,硫酸鋅4克,禽用多種維生素4.5克。配方三:玉米46%,豆餅35%,魚粉5%,葵籽餅4%,麩皮2.5%,羽毛粉5%,骨粉2.5%,食鹽0.5%。配方四:玉米56%,豆餅24%,魚粉13%,麩皮3.9%,干草粉1%,骨粉1.5%,食鹽0.3%,添加劑0.3%。
③飼喂次數。要做到按時按量飼喂,一般每天飼喂6次,于上午6∶00、9∶00、11∶30和下午2∶30、 5∶30、8∶00各喂1次。
3. 轉群 種用仔鶉養到5~6周齡時要進行選種,編號登記后轉入種鶉舍飼養。鵪鶉膽小、易受驚,轉群時動作要輕,保持環境安靜,最好在晚間熄燈后進行。
四、仔鶉日常管理
一是每次飼喂或進鶉舍時要察看鵪鶉的活動、采食、飲水情況是否正常,排糞有無異常情況,發現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解決。二是按時飼喂,飲水器每天清洗1~2次,保證飼料、飲水供應。三是每天除糞1~2次,保持舍內通風、干燥、清潔,并定期用3%~5%來蘇爾溶液消毒。四是做好防疫接種工作,按時預防接種,工作人員進鶉舍要穿工作衣和工作鞋,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五是注意防范天敵。老鼠是鵪鶉的大敵,它不僅能咬死鵪鶉,還會偷吃鵪鶉蛋,蒼蠅、蚊子也能把病菌傳給鵪鶉,所以一定要加強對這些天敵的防范。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沂南縣畜牧獸醫局 郵編:276300)endprint
雛鵪鶉(出殼至21日齡)經過育雛期后,可以逐步脫溫轉入仔鵪鶉(22~40日齡)的飼養和管理。仔鵪鶉階段要人工選擇,將好的仔鵪鶉留下做種用,不好的或多余的轉入育肥籠進行育肥上市。仔鵪鶉生長強度大,尤以骨骼、肌肉、消化系統與生殖系統為快,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其標準體重和正常的性成熟期,同時要進行嚴格選擇和免疫工作。
一、育雛舍清理與消毒
進雛前兩天,首先要將育雛室及其周圍環境清掃干凈,然后用2%氫氧化鈉溶液噴灑育雛室墻壁和地面,將育雛用的所有工具(如育雛器)以及投料、喂水、除糞等用具放入育雛室內,關閉門窗,將通氣孔堵嚴,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劑量按育雛室容積計算,每立方米用純過氧乙酸1克,用電爐加熱,熏蒸20~30分鐘即可打開門窗,讓藥味散去,保持育雛室內空氣新鮮。也可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容積用高錳酸鉀15克、福爾馬林30毫升,關閉門窗熏蒸20~30分鐘即可。
二、仔鶉舍環境控制
1. 溫度 剛轉入仔鶉舍后,室溫不得低于27℃,以后可逐漸降低至18~25℃,如果溫度太低,鵪鶉容易扎堆而被壓死,也易發生感冒,對生長發育不利,所以飼養人員一定要勤觀察鵪鶉的活動狀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 濕度 濕度對鵪鶉的生長發育也有很大影響,濕度不足,易引起鵪鶉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羽毛發育不良;濕度過大,會降低鵪鶉對外界氣溫的抵抗力,易感染各種疾病。仔鶉舍適宜的濕度為55%~60%。
3. 光照 仔鶉飼養期間,光照控制在10~12小時/天即可。在自然光照時間較長的季節,要把窗戶遮上,使光線保持在規定時間內。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光照不足時早晚人工補充。
4. 通風 鶉舍要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新鮮,但要避免穿堂風,處理好換氣與保溫之間的關系,可選擇在中午氣溫稍高時換氣。
5. 密度 合理的密度對仔鶉的生長發育很重要,密度過大,仔鶉表現生長發育不齊,強欺弱,而且易誘發啄肛、食羽等惡癖,發病率、死亡率升高;密度太小,浪費設備,相應地也提高了飼養成本。適宜的飼養密度為50~60只/米2。
三、仔鶉飼養管理
1. 公母分群飼養 為確保仔鶉日后的種用價值和產蛋性能,養到3周齡時,要公母分群飼養,將發育差的仔鶉挑出來轉入育肥籠,作為肉用鵪鶉強化飼養后上市。長到21日齡時,可根據其外貌和行為特征來鑒別雌雄,鑒別方法見附表。
2. 限飼 仔鶉在這一階段增重較快,3周齡時可達62克,4周齡時達84克,5周齡時109.5克,6周齡時123克。料重比從第三至第六周齡分別為2.7∶1、 3.2∶1、3.6∶1、4.3∶1,如果不限制飼養,任其自由采食,鵪鶉容易過肥,性成熟過早,不僅增加了飼養成本,而且還直接影響鵪鶉的產蛋率和種蛋合格率。一般可通過控制采食量或日糧蛋白質水平來進行適當限飼。
①限飼方法。從28日齡開始限飼,將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控制在20%,或將每日喂料量控制在標準飼喂量的85%。
②飼料配方。下列飼料配方可供大家參考。配方一:玉米55.4%,豆餅33.5%,魚粉5%,麩皮2.5%,骨粉0.8%,羽毛粉2.4%,石粉0.3%,賴氨酸0.1%。配方二:玉米57%、豆餅24%,魚粉12%,米糠或麩皮3.8%,骨粉1.5%,葉粉1.7%。每10千克飼料另加硫酸錳7克,硫酸鋅4克,禽用多種維生素4.5克。配方三:玉米46%,豆餅35%,魚粉5%,葵籽餅4%,麩皮2.5%,羽毛粉5%,骨粉2.5%,食鹽0.5%。配方四:玉米56%,豆餅24%,魚粉13%,麩皮3.9%,干草粉1%,骨粉1.5%,食鹽0.3%,添加劑0.3%。
③飼喂次數。要做到按時按量飼喂,一般每天飼喂6次,于上午6∶00、9∶00、11∶30和下午2∶30、 5∶30、8∶00各喂1次。
3. 轉群 種用仔鶉養到5~6周齡時要進行選種,編號登記后轉入種鶉舍飼養。鵪鶉膽小、易受驚,轉群時動作要輕,保持環境安靜,最好在晚間熄燈后進行。
四、仔鶉日常管理
一是每次飼喂或進鶉舍時要察看鵪鶉的活動、采食、飲水情況是否正常,排糞有無異常情況,發現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解決。二是按時飼喂,飲水器每天清洗1~2次,保證飼料、飲水供應。三是每天除糞1~2次,保持舍內通風、干燥、清潔,并定期用3%~5%來蘇爾溶液消毒。四是做好防疫接種工作,按時預防接種,工作人員進鶉舍要穿工作衣和工作鞋,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五是注意防范天敵。老鼠是鵪鶉的大敵,它不僅能咬死鵪鶉,還會偷吃鵪鶉蛋,蒼蠅、蚊子也能把病菌傳給鵪鶉,所以一定要加強對這些天敵的防范。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沂南縣畜牧獸醫局 郵編:276300)endprint
雛鵪鶉(出殼至21日齡)經過育雛期后,可以逐步脫溫轉入仔鵪鶉(22~40日齡)的飼養和管理。仔鵪鶉階段要人工選擇,將好的仔鵪鶉留下做種用,不好的或多余的轉入育肥籠進行育肥上市。仔鵪鶉生長強度大,尤以骨骼、肌肉、消化系統與生殖系統為快,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其標準體重和正常的性成熟期,同時要進行嚴格選擇和免疫工作。
一、育雛舍清理與消毒
進雛前兩天,首先要將育雛室及其周圍環境清掃干凈,然后用2%氫氧化鈉溶液噴灑育雛室墻壁和地面,將育雛用的所有工具(如育雛器)以及投料、喂水、除糞等用具放入育雛室內,關閉門窗,將通氣孔堵嚴,用過氧乙酸熏蒸消毒。消毒劑量按育雛室容積計算,每立方米用純過氧乙酸1克,用電爐加熱,熏蒸20~30分鐘即可打開門窗,讓藥味散去,保持育雛室內空氣新鮮。也可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米容積用高錳酸鉀15克、福爾馬林30毫升,關閉門窗熏蒸20~30分鐘即可。
二、仔鶉舍環境控制
1. 溫度 剛轉入仔鶉舍后,室溫不得低于27℃,以后可逐漸降低至18~25℃,如果溫度太低,鵪鶉容易扎堆而被壓死,也易發生感冒,對生長發育不利,所以飼養人員一定要勤觀察鵪鶉的活動狀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2. 濕度 濕度對鵪鶉的生長發育也有很大影響,濕度不足,易引起鵪鶉消化不良,食欲下降,羽毛發育不良;濕度過大,會降低鵪鶉對外界氣溫的抵抗力,易感染各種疾病。仔鶉舍適宜的濕度為55%~60%。
3. 光照 仔鶉飼養期間,光照控制在10~12小時/天即可。在自然光照時間較長的季節,要把窗戶遮上,使光線保持在規定時間內。白天可利用自然光照,光照不足時早晚人工補充。
4. 通風 鶉舍要通風良好,保持空氣新鮮,但要避免穿堂風,處理好換氣與保溫之間的關系,可選擇在中午氣溫稍高時換氣。
5. 密度 合理的密度對仔鶉的生長發育很重要,密度過大,仔鶉表現生長發育不齊,強欺弱,而且易誘發啄肛、食羽等惡癖,發病率、死亡率升高;密度太小,浪費設備,相應地也提高了飼養成本。適宜的飼養密度為50~60只/米2。
三、仔鶉飼養管理
1. 公母分群飼養 為確保仔鶉日后的種用價值和產蛋性能,養到3周齡時,要公母分群飼養,將發育差的仔鶉挑出來轉入育肥籠,作為肉用鵪鶉強化飼養后上市。長到21日齡時,可根據其外貌和行為特征來鑒別雌雄,鑒別方法見附表。
2. 限飼 仔鶉在這一階段增重較快,3周齡時可達62克,4周齡時達84克,5周齡時109.5克,6周齡時123克。料重比從第三至第六周齡分別為2.7∶1、 3.2∶1、3.6∶1、4.3∶1,如果不限制飼養,任其自由采食,鵪鶉容易過肥,性成熟過早,不僅增加了飼養成本,而且還直接影響鵪鶉的產蛋率和種蛋合格率。一般可通過控制采食量或日糧蛋白質水平來進行適當限飼。
①限飼方法。從28日齡開始限飼,將日糧中蛋白質水平控制在20%,或將每日喂料量控制在標準飼喂量的85%。
②飼料配方。下列飼料配方可供大家參考。配方一:玉米55.4%,豆餅33.5%,魚粉5%,麩皮2.5%,骨粉0.8%,羽毛粉2.4%,石粉0.3%,賴氨酸0.1%。配方二:玉米57%、豆餅24%,魚粉12%,米糠或麩皮3.8%,骨粉1.5%,葉粉1.7%。每10千克飼料另加硫酸錳7克,硫酸鋅4克,禽用多種維生素4.5克。配方三:玉米46%,豆餅35%,魚粉5%,葵籽餅4%,麩皮2.5%,羽毛粉5%,骨粉2.5%,食鹽0.5%。配方四:玉米56%,豆餅24%,魚粉13%,麩皮3.9%,干草粉1%,骨粉1.5%,食鹽0.3%,添加劑0.3%。
③飼喂次數。要做到按時按量飼喂,一般每天飼喂6次,于上午6∶00、9∶00、11∶30和下午2∶30、 5∶30、8∶00各喂1次。
3. 轉群 種用仔鶉養到5~6周齡時要進行選種,編號登記后轉入種鶉舍飼養。鵪鶉膽小、易受驚,轉群時動作要輕,保持環境安靜,最好在晚間熄燈后進行。
四、仔鶉日常管理
一是每次飼喂或進鶉舍時要察看鵪鶉的活動、采食、飲水情況是否正常,排糞有無異常情況,發現問題要認真分析原因,及時解決。二是按時飼喂,飲水器每天清洗1~2次,保證飼料、飲水供應。三是每天除糞1~2次,保持舍內通風、干燥、清潔,并定期用3%~5%來蘇爾溶液消毒。四是做好防疫接種工作,按時預防接種,工作人員進鶉舍要穿工作衣和工作鞋,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五是注意防范天敵。老鼠是鵪鶉的大敵,它不僅能咬死鵪鶉,還會偷吃鵪鶉蛋,蒼蠅、蚊子也能把病菌傳給鵪鶉,所以一定要加強對這些天敵的防范。
(作者聯系地址:山東省沂南縣畜牧獸醫局 郵編:2763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