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滌環
前不久,筆者隨農村能源辦的技術人員一道下鄉,發現農戶在建設沼氣池和日常管理中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況,現根據幾個帶普遍性的問題作些解答。
沼氣池建池位置如何選定?
沼氣池建池位置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日后是否能很好地使用沼氣和是否能方便沼氣池的管理,所以在建造沼氣池時應認真考慮論證。沼氣池建池位置應選擇在背風向陽、地溫較高的地方,用實際安裝輸氣管長度來衡量,不要超過25米,最好能建在豬圈下面或廁所旁邊,若不能建在豬圈下面,應盡量建在豬圈旁邊。在南方地區建成三結合(沼氣池、廁所、豬圈)沼氣池,便于日后的使用和管理,同樣也利于沼氣池在冬季增溫和保溫,保證沼氣池的正常運行,達到多產氣、多造肥的目的。
沼氣池池型如何合理選擇?
建沼氣池首先要了解各種池型的利弊,因為池型合理是提高沼氣池產氣量的重要前提。其次是要了解各種池型的日常管理操作是否方便,特別是排渣清淤是否容易,同時池型要具備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可混合使用雜草、秸稈,不至于造成淤塞等。在確定建池時,提倡修建圓形的沼氣池,因為圓形或近似于圓形的沼氣池,與長方形池相比較,具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相同容積的沼氣池,圓形比長方形的表面積小,省工、省料;二是圓形池受力均勻,池體牢固,同一容積的沼氣池,圓形池比長方形池的池墻厚度小;三是圓形沼氣池的內壁沒有直角,容易解決密封問題,很少發生池漏現象,產氣較多。
沼氣池多大容積合適?
沼氣池容積的大小(即主池的凈容量),應根據每日發酵原料的品種、數量、用氣量和產氣率來確定,同時還要考慮到沼肥的用量及用途。在農村按每人每天平均用氣量0.3~0.4立方米計算,一個4口之家,每天煮飯、點燈需用沼氣1.5立方米左右(如果用質量好的沼氣灶和沼氣燈,用氣量還可減少)。各地的應用表明,一般要求平均按一頭豬的糞便量(約5千克)入池發酵,即規劃建造1立方米的有效容積計算。池容積可根據當地氣溫、發酵原料來源等情況具體規劃,南方地區家用沼氣池選擇6立方米左右,北方地區因冬季寒冷,產氣量相對比南方低,一般家用沼氣池應選擇8~10立方米,按上述標準修建的沼氣池管理得好,春、夏、秋三季所產生的沼氣,除供煮飯、燒水、照明外還可富余。有人認為沼氣池修建得越大,產氣越多,這是片面的。其實有氣無氣在于建(建池),氣多氣少在于管(管理),沼氣池容積量大,若發酵原料不足,管理跟不上來,產氣量會不及小池子。
淺池為何比深池產氣率高?
有些農戶反映,在相同容積和發酵條件下,淺池比深池產氣率反而高些。其原因:首先,由于沼氣池底部發酵原料多,菌種多,是產生沼氣的主要部位。淺的圓池底增大了厭氧微生物與發酵原料的接觸面積,所以產氣率比較高。其次,同一容積的池子,深度淺的池子,池底壓力比深池相對小一些,有利于厭氧微生物活動和氣體的擴散。因此,在修建沼氣池時,要適當增大池底部的直徑,降低池子的深度(一般家庭用的沼氣池,深度宜在2米左右),便于管理維修,提高產氣量,也能減輕出料的勞動強度。當然,池子也不能過淺,過淺不利于冬季保溫和沉淀糞便中的寄生蟲卵。同時,由于池子過淺,池子的跨度大,也會增加建池材料的用量和施工的難度。至于寒冷地區修建沼氣池的深度,必須修建在凍土層以下,或與太陽能溫棚相結合(滿足種植土層厚度即可)。
沼氣池進出料如何做到合理?
一般新池投料或沼氣池大換料后1個月左右,應及時添加新鮮原料,采用先出料、后進料,出多少、進多少,出料量不能過多,要保證池內料液液面高于進出料口。對于三結合模式,要堅持勤進料勤出料,最好每天小進料、小出料。具體方法是:每天從出料口用出料器或糞桶挑出50~100千克沼液,同時將2~3頭豬的糞便沖入沼氣池,補充適量水至出料口原有液面。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產氣均衡持久;二是變集中大強度勞動為分散低強度勞動,使沼氣池日常管理變得輕松簡單。
哪些原料不能加入沼氣池?
在沼氣池內,產甲烷等細菌接觸到有害物質時就會中毒,輕者停止繁殖,重者死亡,造成沼氣池停止產氣。因此,不要向池內投有害物質,如各種劇毒農藥,特別是有機殺菌劑、抗生素、驅蟲劑等;重金屬化合物、含有毒性物質的工業廢水、鹽類;剛消過毒的禽畜糞便;噴灑了農藥的作物莖葉;能做土農藥的各種植物像苦皮藤、楝樹棗(葉)、桃樹葉、銀杏葉、泡桐葉、梧桐葉、斷腸草、楸樹葉、百部、馬錢子果等;辛辣物如蔥、蒜、辣椒、韭菜、蘿卜等;各類消毒制劑(如84消毒液)、電石、洗衣粉、洗衣服水等都不能進入沼氣池。嚴禁將含磷有機原料入池,如菜籽餅、棉籽餅、花生餅、豆餅、磷肥(過磷酸鈣、磷礦粉、鈣鎂磷肥等),因為這些物質在絕對厭氧的條件下,會產生磷化氫等劇毒氣體,使人中毒死亡。
沼氣池不產氣怎么辦?
沼氣池不產氣,主要是因為發酵原料過多,致使發酵濃度偏大;其次是由于養殖大戶普遍用混合飼料喂豬,導致豬糞碳氮比失衡,造成池子“消化不良”,產酸過多,抑制或殺滅了產甲烷細菌活動,池子不能正常產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應采取以下幾種預防和處理方法:一是新裝料時避免大量進料,控制發酵濃度,初始啟動料液濃度不超過6%,以4%為宜。二是新裝料或大換料,保證30%接種物,接種物可采用正常沼氣池中的沼液、沼渣或活性污泥。一般是在封口前,從正常產氣的池子中取10~20擔(約800千克)沼液加入新裝料或大換料的池中。三是新裝料或大換料后,不能急于封閉活動蓋,先進行好氧預處理,無活動蓋池子可以先經過堆漚預處理。預處理時間以10~15天為宜。四是阻斷新鮮糞便進池,避免“消化不良”現象的進一步加重。五是濃度過高的池子,從出料口出糞,補充清水,降低發酵濃度。六是有條件的農戶可把作物秸稈鍘碎后加入池子,使料液的碳氮比趨于合理。七是用pH試紙測池子酸堿度,若偏酸,用30~50千克石灰配成30%~40%的石灰水,倒入池內調節酸堿度,采用沼液回流將石灰水沖拌均勻。
(作者聯系地址:湖南省沅江市農村辦 郵編:413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