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留芳
摘 要:本文通過DO動態軟切換手段和CDMA網絡掉話挽救參數優化案例分析,針對高負荷問題對由于弱覆蓋導致掉話實施弱覆蓋軟切換和掉話挽救參數優化,達到降低高話務區域負荷,降低DO軟切換比例,減少DO掉線率,改善提高用戶感知。
關鍵詞:CDMA DO動態軟切換掉話挽救 降低 掉線率
中圖分類號:TN929.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020-02
1 動態軟切換概述
動態軟切換是根據激活集中的綜合導頻的變化動態調整軟切換增加和刪除門限,引入動態軟切換的目的是限制軟切換比例,提高載頻容量。當激活集導頻強度越高,則計算出的動態門限也越高,這樣就增大了加入新分支的難度;反之,當激活集導頻強度越低,則計算出的動態門限越低,增加了刪除分支的難度,從而有效控制了軟切換比例,通過動態軟切換達到:
改善導頻污染區域的性能;
降低高話務區域載頻的負荷;
降低EVDO切換比例,減少DO掉話率,達到改善用戶感知的目的。
1.1 網絡參數分析
1.1.1 DO動態軟切換算法介紹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切換時,如果相鄰集或者剩余集里的導頻強度滿足以下不等式,AT將會發送RouteUpdate消息。
這里,總和是目前激活集中所有導頻強度之和。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換時,若候選集導頻強度PS滿足下不等式,AT則會發送RouteUpdate消息。
啟用動態軟切換后,可根據當前導頻強度以及設定的斜率,截距計算得到動態軟切換的門限,并與設定的導頻可用門限進行比較得到實際的切換門限,其他扇區的導頻強度只有大于該門限才能進入激活集。如果動態軟切換的斜率和截距設置不合理,則可能當前導頻強度較低,且動態切門限較低,導致實際切換門限較低,當其他扇區導頻強度較低時仍然有可能進入激活集,也有可能增大軟切換比例。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切換時,對于激活集中每個導頻,AT應按強度的升序排列激活集中的導頻,即PS1 若在PilotDropTimer定時器超時前,相應導頻不再滿足上述不等式時,AT應重啟并禁止定時器。 EV-DO載頻級配置協商參數中有四個Personality【PERSID】,其中,PERSID=0表示EV-DO Rev.0版本,PERSID=1表示EV-DO Rev.A版本, PERSID=2表示 EV-DO Rev.B。CDMA網絡目前只有Rev.0版本和Rev.A版本,所以只需修改PERSID=0與PERSID=1。 相關指標定義: EVDO軟切換比例=100*{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0)[秒]-業務信道連接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連接占用時長(DO 0)[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0)[秒]} 1.1.2 參數優化建議 通過對DO動態軟切換參數的研究,同時結合電信的話務模型,給出了CDMA DO動態軟切換參數優化的調整建議如表1。 1.2 優化前后對比 按照制定的DO動態軟切換參數優化方案,根據現網配置情況,輸出優化腳本,分別在各BSC實施,同時跟蹤指標變化情況,整體來看效果明顯。 1.3 DO掉線率與連接成功率 下面是針對某市CDMA全網實施DO動態軟切換參數調整,調整后晚忙DO掉線率下降約5.7%,其晚忙時DO連接成功率和掉線率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DO動態軟切換優化前后晚忙時KPI指標對比見表2。 2 建議 修改DO動態軟切換相關參數可使得處于網絡高負荷、高軟切換比例、DO高掉線率、連接失敗成功率的區域,降低軟切換比例,降低網絡負荷,提高DO掉線率與連接成功率。 從整體上來看這套DO動態軟切換參數對DO掉線率改善是具有一定效果,可以推廣至另外區域其他本地網。 3 結語 DO動態軟切換可以根據覆蓋范圍情況靈活調節動態門限,保障通信鏈路建立的鏈接暢通,確保跨區域時的平滑過渡,有效降低軟切換時的掉話率,對覆蓋好與覆蓋差網絡之間的切換起到保護,從而對移動通信網絡運行過程中的相關各項指標能夠明顯改善,用戶在使用通信網絡過程中的感知度也大幅提高。
摘 要:本文通過DO動態軟切換手段和CDMA網絡掉話挽救參數優化案例分析,針對高負荷問題對由于弱覆蓋導致掉話實施弱覆蓋軟切換和掉話挽救參數優化,達到降低高話務區域負荷,降低DO軟切換比例,減少DO掉線率,改善提高用戶感知。
關鍵詞:CDMA DO動態軟切換掉話挽救 降低 掉線率
中圖分類號:TN929.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020-02
1 動態軟切換概述
動態軟切換是根據激活集中的綜合導頻的變化動態調整軟切換增加和刪除門限,引入動態軟切換的目的是限制軟切換比例,提高載頻容量。當激活集導頻強度越高,則計算出的動態門限也越高,這樣就增大了加入新分支的難度;反之,當激活集導頻強度越低,則計算出的動態門限越低,增加了刪除分支的難度,從而有效控制了軟切換比例,通過動態軟切換達到:
改善導頻污染區域的性能;
降低高話務區域載頻的負荷;
降低EVDO切換比例,減少DO掉話率,達到改善用戶感知的目的。
1.1 網絡參數分析
1.1.1 DO動態軟切換算法介紹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切換時,如果相鄰集或者剩余集里的導頻強度滿足以下不等式,AT將會發送RouteUpdate消息。
這里,總和是目前激活集中所有導頻強度之和。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換時,若候選集導頻強度PS滿足下不等式,AT則會發送RouteUpdate消息。
啟用動態軟切換后,可根據當前導頻強度以及設定的斜率,截距計算得到動態軟切換的門限,并與設定的導頻可用門限進行比較得到實際的切換門限,其他扇區的導頻強度只有大于該門限才能進入激活集。如果動態軟切換的斜率和截距設置不合理,則可能當前導頻強度較低,且動態切門限較低,導致實際切換門限較低,當其他扇區導頻強度較低時仍然有可能進入激活集,也有可能增大軟切換比例。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切換時,對于激活集中每個導頻,AT應按強度的升序排列激活集中的導頻,即PS1 若在PilotDropTimer定時器超時前,相應導頻不再滿足上述不等式時,AT應重啟并禁止定時器。 EV-DO載頻級配置協商參數中有四個Personality【PERSID】,其中,PERSID=0表示EV-DO Rev.0版本,PERSID=1表示EV-DO Rev.A版本, PERSID=2表示 EV-DO Rev.B。CDMA網絡目前只有Rev.0版本和Rev.A版本,所以只需修改PERSID=0與PERSID=1。 相關指標定義: EVDO軟切換比例=100*{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0)[秒]-業務信道連接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連接占用時長(DO 0)[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0)[秒]} 1.1.2 參數優化建議 通過對DO動態軟切換參數的研究,同時結合電信的話務模型,給出了CDMA DO動態軟切換參數優化的調整建議如表1。 1.2 優化前后對比 按照制定的DO動態軟切換參數優化方案,根據現網配置情況,輸出優化腳本,分別在各BSC實施,同時跟蹤指標變化情況,整體來看效果明顯。 1.3 DO掉線率與連接成功率 下面是針對某市CDMA全網實施DO動態軟切換參數調整,調整后晚忙DO掉線率下降約5.7%,其晚忙時DO連接成功率和掉線率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DO動態軟切換優化前后晚忙時KPI指標對比見表2。 2 建議 修改DO動態軟切換相關參數可使得處于網絡高負荷、高軟切換比例、DO高掉線率、連接失敗成功率的區域,降低軟切換比例,降低網絡負荷,提高DO掉線率與連接成功率。 從整體上來看這套DO動態軟切換參數對DO掉線率改善是具有一定效果,可以推廣至另外區域其他本地網。 3 結語 DO動態軟切換可以根據覆蓋范圍情況靈活調節動態門限,保障通信鏈路建立的鏈接暢通,確保跨區域時的平滑過渡,有效降低軟切換時的掉話率,對覆蓋好與覆蓋差網絡之間的切換起到保護,從而對移動通信網絡運行過程中的相關各項指標能夠明顯改善,用戶在使用通信網絡過程中的感知度也大幅提高。
摘 要:本文通過DO動態軟切換手段和CDMA網絡掉話挽救參數優化案例分析,針對高負荷問題對由于弱覆蓋導致掉話實施弱覆蓋軟切換和掉話挽救參數優化,達到降低高話務區域負荷,降低DO軟切換比例,減少DO掉線率,改善提高用戶感知。
關鍵詞:CDMA DO動態軟切換掉話挽救 降低 掉線率
中圖分類號:TN929.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020-02
1 動態軟切換概述
動態軟切換是根據激活集中的綜合導頻的變化動態調整軟切換增加和刪除門限,引入動態軟切換的目的是限制軟切換比例,提高載頻容量。當激活集導頻強度越高,則計算出的動態門限也越高,這樣就增大了加入新分支的難度;反之,當激活集導頻強度越低,則計算出的動態門限越低,增加了刪除分支的難度,從而有效控制了軟切換比例,通過動態軟切換達到:
改善導頻污染區域的性能;
降低高話務區域載頻的負荷;
降低EVDO切換比例,減少DO掉話率,達到改善用戶感知的目的。
1.1 網絡參數分析
1.1.1 DO動態軟切換算法介紹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切換時,如果相鄰集或者剩余集里的導頻強度滿足以下不等式,AT將會發送RouteUpdate消息。
這里,總和是目前激活集中所有導頻強度之和。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換時,若候選集導頻強度PS滿足下不等式,AT則會發送RouteUpdate消息。
啟用動態軟切換后,可根據當前導頻強度以及設定的斜率,截距計算得到動態軟切換的門限,并與設定的導頻可用門限進行比較得到實際的切換門限,其他扇區的導頻強度只有大于該門限才能進入激活集。如果動態軟切換的斜率和截距設置不合理,則可能當前導頻強度較低,且動態切門限較低,導致實際切換門限較低,當其他扇區導頻強度較低時仍然有可能進入激活集,也有可能增大軟切換比例。
當允許使用動態軟切換時,對于激活集中每個導頻,AT應按強度的升序排列激活集中的導頻,即PS1 若在PilotDropTimer定時器超時前,相應導頻不再滿足上述不等式時,AT應重啟并禁止定時器。 EV-DO載頻級配置協商參數中有四個Personality【PERSID】,其中,PERSID=0表示EV-DO Rev.0版本,PERSID=1表示EV-DO Rev.A版本, PERSID=2表示 EV-DO Rev.B。CDMA網絡目前只有Rev.0版本和Rev.A版本,所以只需修改PERSID=0與PERSID=1。 相關指標定義: EVDO軟切換比例=100*{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0)[秒]-業務信道連接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連接占用時長(DO 0)[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A)[秒]+業務信道MacIndex占用時長(DO 0)[秒]} 1.1.2 參數優化建議 通過對DO動態軟切換參數的研究,同時結合電信的話務模型,給出了CDMA DO動態軟切換參數優化的調整建議如表1。 1.2 優化前后對比 按照制定的DO動態軟切換參數優化方案,根據現網配置情況,輸出優化腳本,分別在各BSC實施,同時跟蹤指標變化情況,整體來看效果明顯。 1.3 DO掉線率與連接成功率 下面是針對某市CDMA全網實施DO動態軟切換參數調整,調整后晚忙DO掉線率下降約5.7%,其晚忙時DO連接成功率和掉線率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 DO動態軟切換優化前后晚忙時KPI指標對比見表2。 2 建議 修改DO動態軟切換相關參數可使得處于網絡高負荷、高軟切換比例、DO高掉線率、連接失敗成功率的區域,降低軟切換比例,降低網絡負荷,提高DO掉線率與連接成功率。 從整體上來看這套DO動態軟切換參數對DO掉線率改善是具有一定效果,可以推廣至另外區域其他本地網。 3 結語 DO動態軟切換可以根據覆蓋范圍情況靈活調節動態門限,保障通信鏈路建立的鏈接暢通,確保跨區域時的平滑過渡,有效降低軟切換時的掉話率,對覆蓋好與覆蓋差網絡之間的切換起到保護,從而對移動通信網絡運行過程中的相關各項指標能夠明顯改善,用戶在使用通信網絡過程中的感知度也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