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忠有
摘 要:山茶花(Camellia)生長需要特定的溫濕度、光照和土壤等條件,盆栽山茶花因其生長空間、環境所限,在澆水、施肥、修剪等日常管理方面應更加細致周到,適時采取遮蔭、通風、防積水、保溫等特殊防護措施。及時換盆換土。
關鍵詞:盆栽 茶花 管養
中圖分類號:S6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235-02
山茶花,別名山茶、茶花、曼陀羅樹、晚山茶、耐冬、楂、洋茶、藪春、山椿等,屬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是我國特產之一。主要分布于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大致在東經80°~145°、北緯40°~南緯9°之間,海拔高度50~3000 m。我國主要分布于秦嶺至淮河流域以南地區的山岳溝谷叢林下。金華山茶花聞名收遐邇,已有近800年的栽培歷史,本地品種眾多,花大色艷,又在冬天少花季節開花,深受人們的喜愛。山茶花作為園林特色花卉之一,已被廣泛應用于園林綠化建設中。特別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山茶花逐漸成為人們室內養花的一部分,盆栽山茶花應勢而生。但其特定的地理分布決定了其生長條件的特定性,盆栽山茶花因種植于特定大小的花盆中,生長空間極為有限,且大多放置于房前屋后、陽臺露臺或大棚中生長,溫濕度、光照條件與地栽環境有很大的區別,因此,盆栽山茶花在澆水、施肥、修剪等日常管理方面應比地栽山茶花更加細致周到,在特定時間須適時采取遮蔭、通風、防積水、保溫等防護措施,并及時進行換盆換土。
1 生態習性
1.1 光照與溫度
山茶花在野生環境中,是屬于喬木林下的半陰性植物,宜于散射光下生長,怕直射光曝曬,否則易引起葉片灼傷甚至小枝枯萎;幼苗和幼齡期更喜陰,但過陰,將導致生長不良,枝葉稀疏,落蕾,開花少,花朵小;壯、老年樹則要有比幼齡樹有更多的光照。山茶花是一種長日照植物,需要經歷一個長日照(13.5~16小時)、較高溫度(20~30℃)階段,可促進植株體內激素含量的增加,從而打破休眠,促進植株的營養生長和花芽分化;還需經歷一個短日照(8~9小時)、低溫(冬季溫度0 ℃~10 ℃)階段,能促進開花。在不冷不熱的恒溫條件下,山茶花很難開花。氣溫的日變化大有利于山茶花花芽的分化。山茶花性喜溫暖的環境,酷熱及嚴寒均不適宜。總的說來,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 ℃~25 ℃,至30 ℃新梢則停止生長,若達35 ℃時則葉子會有焦灼現象。山茶花也一定的耐寒力,一般地,山茶可耐-10 ℃的低溫而無凍害。盆栽的比地栽的耐寒力為弱,當氣溫降至-5 ℃或盆土結冰時,植株就會有死亡的危險。
1.2 濕度
山茶花原產地多為沿海丘陵與島嶼,這些地區受充足的降水量與海洋蒸騰作用的影響,常年具有較高的環境濕度,空氣相對濕度以70%~80%為好。如果環境過分干燥,山茶花易失水,易落葉落蕾。
1.3 土壤
山茶花性喜肥沃、有機質含量高的,深厚、疏松、既有良好的保水性,又有良好的排水性的酸性土壤,一般在PH4.5~6.5范圍內都能正常生長,最適宜PH值為5~6,中性土則生長不良,偏堿或過酸性土壤不適宜生長。山茶花喜肥但不耐肥,不喜歡濃肥。盆栽山茶花要選用含較多有機質的灰化土和山地紅黃壤,或配制適宜的培養土,使酸堿度、肥力、透氣性都達到良好要求,以促進其生長繁茂。
2 日常工作
2.1 澆水
盆栽山茶花因其生長空間的局限性決定了澆水必然要成為日常養護中經常且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露地栽培的山茶花一般不需澆水,但在夏季高溫少雨季節,要注意觀察必要時進行抗旱澆水,最低限度保持根部濕潤。盆栽山茶花總體上要掌握“不干不澆,干則澆透”的原則,宜用江湖水。把握干濕度最簡單的方法是看盆土表面顏色,當顏色由深變白時澆水;亦可用手指接觸盆土面若變堅硬時澆水。在澆水時要嚴格執行以上澆水原則,當天的干盆當天必須澆水,且必須澆透,以盆底滲出水為準,滲水過快的盆要反復澆1~3次,防止盆土未滲水完全。當天未干的盆不宜澆水,切忌一概而澆,否則日久極易因過濕導致植株爛根死亡。生長期和開花期需水量較多,生長勢強,需水量多,宜勤查勤澆。春季抽發新梢時忌向枝葉噴水,因為春夏之交是山茶花病害的多發期,容易傳播病菌或病毒侵入葉片組織。夏季高溫淡熱,宜于上午10點前或下午4點后澆水,也可適當向葉面噴水,但不宜用葉面噴水來代替盆內澆水,這樣極易漏澆或澆不透造成上濕下干使植株缺水萎糜,長此以往使其生長不良甚至死亡。冬季盆土表面干濕顏色相近更須仔細觀察和判斷是否該澆水,澆水時間以中午溫度較高時澆水為宜。
2.2 施肥
山茶花喜肥,但忌濃肥,要掌握適時、薄肥勤施的原則。常用肥料有腐熟的餅肥(菜粕、豆粕)、復合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等。山茶花從花芽分化到孕蕾開花,約需8~9個月時間,合理施肥是使山茶花繁葉茂的關鍵環節。具體施肥方法如下:山茶一般花后不休眠,應選擇山茶群體花期將近結束,新芽尚未萌動這段時期施以氮肥為主肥料1次。5~8月份新枝成熟,花芽分化,追施磷為主的復合肥,每月或半月一次,6月雨季可施一次菜粕,有機與無機肥雙管齊下,以滿足植株孕蕾的需要。10~11月份山茶進行第二個生長高峰期,每月追施磷鉀為主的復合肥一次,10月份可再追施一次菜粕,促進花蕾迅速膨大。春節前后山茶進入盛花期,每周施一次復合肥或有機-無機復混肥,促使花期后勁足,同時確保來年的良好生長。腐熟的菜粕每次每株可施0.1~0.2 kg。菜粕也可不經腐熟以堆垛的形式直接施用,但不得鋪滿盆面,不得直接接觸莖桿根部,應離根部15~20 cm周圍成2~3垛,每株0.25~0.4 kg,施后灑水噴面,使餅肥浸濕、腐爛,成團。復合肥每次每株50~80 g,具體視植株大小酌情而定,復混肥可適當加量。
2.3 病蟲害防治
2.3.1 蚜蟲
最常發生害蟲之一,除冬季嚴寒外,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主要發生在嫩葉、嫩枝及芽上,造成山茶葉片皺縮、卷曲以致脫落。此蟲害易發也易治。可用40%氧化樂果按1000~1500倍稀釋液噴殺。也可用敵敵畏、菊脂等,均可有效治除。endprint
2.3.2 介殼蟲
常見的害蟲之一,常群集于山茶花的枝、葉上,以吸取汁液為生,嚴重時會造成枝條凋萎或全株死亡,其分泌物還能誘發煤污病。發現有個別枝條或葉片有介殼蟲,可用軟刷輕輕刷除,或結合修剪,剪去蟲枝、蟲葉。要求刷凈、剪凈、集中燒毀,切勿亂扔。根據介殼蟲的各種發生情況,在若蟲盛期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50%敵敵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2.3.3 螨類
常見的有短須螨,又名紅蜘蛛。以成、若蟲的口器刺入葉內吸取汁液使被害葉片的葉綠素受到破壞,葉面呈現黃點或斑塊,造成不可恢復的病葉,影響植株的美觀甚至落葉。主要發生病害的時間在7~10月高溫高濕期間,如放在連棟大棚等半封閉通風不良環境,更易得此蟲害且危害程度更加嚴重。故防治紅蜘蛛工作刻不容緩。平時須注意觀察,個別葉片受害時,可摘除蟲葉;較多葉片發生時,應及早噴藥,在高發期堅持每周或每半月噴施一次農藥。常用的農藥有阿維菌素、克螨特、三氯殺螨醇、氧化樂果、花蟲凈、速滅殺丁等。
2.3.4 茶木蠹蛾
常見害蟲之一。常于8~9月份,幼蟲蛀入莖桿或枝條取食,造成被害枝干或整個植株枯折,對山茶花造成極大危害。我們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通過從蛀孔排出的蟲糞、木屑等排泄物,查找其所在的部位,直接滅除或用棉花醮敵敵畏、氧化樂果藥液塞入蟲孔,然后用濕泥密封,殺死幼蟲。
2.3.5 其它
除以上病害外,還會發生扁刺蛾、卷葉蛾、小葉綠蟬等蟲害以及炭疽病、煤污病、藻斑病等病害。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養護過程中,多注意觀察,多注重管養,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2.4 修剪
對盆栽山茶花尤其必要。修剪一般在花后進行。徒長枝在生長期內隨時都可進行。盆栽山茶花整形分休眠期、生長期二種。各有利弊,可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休眠期整形主要是降低個別枝條的高度,調整枝條間相互的間距,從而達到株型美觀之目的。生長期整形因樹液已流動,便于操作,且修剪后新枝已長出,不會刺激下部隱芽的萌發(因營養積累有限,往往已無力萌發),從而大大減小盆小株形大又不宜再換大盆(盆過大不便于搬運)的植株的冠幅,提升美觀度。修剪整形明顯的效果是:新芽萌發數量多、且壯實,抽長明顯,植株整體高度降低。更可喜的是下部隱芽被刺激萌發,彌補了下部枝條空缺的遺憾,達到株型緊湊、豐滿。通風透光改善,病蟲害相應減少的目的。通過修剪,還可延長盆栽山茶花的換盆換土時間,大大降低因日久未換盆而生長不良的發生概率。另外,修剪還可成為山茶花植株復壯的好方法。對一些退化的山茶花嫁接苗我們對其實行重度修剪,留下少量枝葉,同時保持完整樹形,因其營養得到集中的供給,而使其恢復生長,變得繁茂。
2.5 疏蕾
盆栽山茶花盆土供應的營養有限,如果任其自然,不進行疏蕾,會因花蕾多、供養不足,導致蕾體發育不良,開花不大,花色不佳,花后樹體衰弱,影響花后營養生長和翌年開花質量。所以,更應及時疏蕾。疏蕾時間宜在7月~9月,應該疏去過小蕾、弱蕾、內向蕾、畸形蕾和過密蕾,作到每一壯枝保留一個蕾,如像松花片、花鶴翎、鴛鴦鳳冠等品種枝條密集,一枝留一蕾仍較密集時,可再次疏蕾,作到每10~20根枝條留1~2蕾。疏蕾時要各保留一定數量的大中小蕾,不要一味留大蕾,便于延長花期。
2.6 換盆換土
由于盆栽山茶花盆體大小有限,時間一久,盆土硬化,其所能提供的養分日漸不足,茶花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故必須及時換盆換土,一般每隔2~3年換一次。換盆時事先控制澆水,在盆土干燥的情況下再換盆,利于脫盆和防止盆土松散傷根。新盆要事先在水中浸泡12小時左右,以去除火氣。舊盆要事先用殺菌劑溶液浸泡消毒后再換用。脫出盆的土球,可去除部分宿土,但要盡量少傷根或不傷根。換盆中要在底部加一層排水良好的基質,如小石子、粗砂粒等,并在其上加一薄層營養土。茶花所用之土可以是風化后的酸性細土加腐熟的有機肥配制,有條件的可用粗纖維泥炭土+珍珠巖栽培。盡量疏松透氣、排水良好,呈弱酸性即可。
3 防護措施
3.1 遮蔭與保溫
由于山茶花性喜溫暖、半陰,不耐酷熱與嚴寒,盆栽山茶花更是如此,所以在夏季高溫期應對其進行遮蔭。遮蔭可用40%~60%遮陽率的遮蔭網架。冬季低溫期,對云南山茶、金花茶、抱莖茶、杜鵑紅山茶等必須移入溫室內保溫過冬。否剛易造成落花落蕾,甚至植株死亡。而本地山茶花品種無論盆栽或露地栽植均無需保溫即可順利過冬。
3.2 防止積水
山茶花雖喜濕潤,但忌盆土澇漬,最忌根系長期泡在水中,或盆土通氣透水不暢。因此特別要注意的是梅雨季節或平時下雨天,須隨時檢查盆栽山茶的積水情況,一經發現積水,就要及時排除。否則,植株極易死亡。
3.3 通風
通風對山茶花生長發育作用明顯。它可促進光合作用,可以調節空氣中的溫度和溫度,提高蒸騰效率,加強根系吸收功能。因此,要注意盆栽山茶花放在有空氣適度流動的環境中,微風最佳,但也忌大風、冷風,同時也要及時換盆換土,防積水,保持山茶花盆內小環境的透氣、通風,確保盆栽山茶花健康茁壯成長。
3.4 其它
山茶花的栽培管理除應采取以上措施外,平時還要注意隨時清除雜草,保持管養場地的環境衛生,盆面經常松士等。相信隨著實踐的不斷深入、管養技術的不斷成熟,盆栽山茶花一定會開得更艷,更廣泛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
參考文獻
[1] 陳紹云.浙江山茶花[M].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4-14.
[2] 夏泉生.山茶花[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23-25:162-174.
[3] 陳有民.園林樹木學[M].中國林業出版社,1990:573-5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