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水
摘 要: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調查、勘察火災事故原因就要通過火災現場,所以火災現場能否保持原狀,得到妥善保護對查明案情火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實際生活中,火災現場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火災事故調查人員忽略,所以會消極影響消防行政執法,所以引發各種爭議。本文分析了火災現場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九當前火災現場保護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法做些淺談。
關鍵詞:火災 現場保護 對策
中圖分類號:X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b)-0246-01
火災發生地和該地出現的關于火災的痕跡物證統稱火災現場,保護火災現場是需要現場保護人員能夠及時在發生火災之后對警戒、封鎖現場以保持原狀,來防止其被破壞的一系列防護手段。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調查、勘察火災事故原因就要通過火災現場,所以火災現場能否保持原狀,得到妥善保護對查明案情火情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就火災現場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談如下。
1 火災現場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火災現場在勘驗前,因滅火救援,各級領導、媒體記者對火災現場的破拆、檢查、新聞報道以及火災調查人員未按勘驗程序進行勘驗等致使火災現場相關痕跡、物證等遭到破壞。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1 滅火工作與火災調查工作的割裂,造成火災現場得不到有效保護
基層中隊通常只負責滅火救援,缺少火災現場保護意識,在滅火中過度使用水、泡沫、干粉等滅火劑對火災現場有較大的破壞作用;同時,為盡快撲滅火災,搶救人員,疏散物資,破拆建筑物,使現場物品的原始狀態以及起火蔓延痕跡、煙熏痕跡以及建(構)筑物坍塌痕跡,引火物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
1.2 未準確劃定火災現場保護范圍或未嚴格限制保護范圍內的人員進入,致使火災現場無意中遭到破壞
由于缺乏經驗,僅將現場過火的地方確定為保護范圍,導致相關的重要痕跡物證遺漏,如放火案件燃燒現場外圍、附近可疑的腳印、車轍、容器、引火物等未納入保護范圍;電氣火災中,對遠離起火部位的進戶線、總配電盤、變壓器、電表、移動用電設備等納入保護范圍;再如爆炸起火的現場,遠離火點的拋出物未納入保護范圍,導致對爆炸威力、過程無法得到有效判斷;在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組織勘驗前,未嚴格限制政府及有關部門、媒體記者到火災現場的檢查、視察,采訪報道等行為,致使部分痕跡、物證因踩踏、觸摸、翻動等被破壞。
1.3 火災調查人員未嚴格執行勘查程序,致使火災現場部分證據滅失
部分勘驗人員進入現場后直接亂翻亂動,動手前不進行記錄和拍照攝像,在還沒有確定起火點或起火部位之前隨意清理堆積物品或移動物品,或是細項勘驗清理、挖掘過程中粗心大意,致使與火災原因有關的物證在勘驗人員手中滅失。如在進行細項勘驗過程中,在清理火點附近痕跡物證時,應盡量使用毛刷逐步清理發掘,而不是用鐵鏟、鐵耙。
1.4 警示宣傳教育不到位,人民群眾保護火災現場的自覺性不高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五十一條對故意破壞或偽造火災現場的行為給予了拘留或罰款的懲罰,但在實際火災事故調查中,破壞火災現場的行為無法得到有效確認,現場破壞者得不到相應的懲罰,近年來,未有1人因故意破壞或者偽造火災現場而被拘留。目前,消防宣傳教育多集中在如何預防火災,提高人民群眾的消防安全意識等方面,起火單位保護現場的意識和主動性不強。
1.5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警力有限,導致火災現場保護工作無法落到實處
新編制實施后,基層大隊只有5人,火災發生后通常負責進行外圍調查、火災詢問等,現場保護雖由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際上由公安派出所組織實施。
2 主要對策和解決辦法
2.1 培養滅火戰斗員的現場保護意識,在滅火行動中既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重視對各類專、兼職、志愿滅火救援人員的技戰術培養,提高滅火戰斗員保護保護火災現場的意識,在滅火行動中既有意識的保護火災現場。滅火人員在射水時盡量使水流對準著火物,避免水流直接噴射到墻壁或其它物體上,以免沖刷掉墻壁或物體上的煙熏痕跡,或使墻面爆裂。對于某些現金、帳目、表冊、重要文件的碳化殘體等,不要用強水流直射,宜采用弱水流或噴霧水撲救;對易倒塌的物體,射水時要掌握好角度,避免水流沖倒物體。在向地面塌落層射水時,射水壓力及強度要適度,盡量保持地面灰燼塌落層次;滅火時盡量不要翻動火場堆放的東西;搶救物資時要注意記清堆放的位置、層次、數量、狀態等,并且將重點部位搶救出來的東西與其它部位搶救的東西分開存放,以利現場的復原;滅火時不要隨意傾瀉滅火劑,特別是化學滅火劑,以利于現場某些微量化學物證的提取和鑒定。如果不是特別需要,不要采取破拆或變動物品位置的行動,特別是對于可能是起火部位的地方,盡可能不拆散已燒毀的結構、構件、設備和殘留物,保持燃燒后物體的自然狀態。
2.2 火調人員遂行出動,準確劃定火災現場保護范圍
火災發生后,火災調查人員應遂行出動,趕赴火災現場,根據起火的特征和燃燒特點等,劃定現場保護范圍。在保證能夠查清起火原因的條件下,盡量把保護現場的范圍縮小到最小限度。一般情況下,保護范圍應包括全部過火場所及與火災原因有關的一切地點;在特殊情況下,需要根據現場條件和勘查工作需要適當擴大保護范圍,對起火點位置未能確定,起火部位不明顯,起火點位置有分歧,初步認定的起火點與火場遺留痕跡不一致的現場,要適當擴大保護范圍;對電氣故障火災現場,要適當擴大保護范圍;對爆炸現場,對因爆炸起火的現場,不論拋出物體飛出距離有多遠,應把拋出物著地點列入保護范圍,同時把爆炸場所破壞或者影響到的建筑物等列入現場保護范圍。
2.3 及時布置警戒,嚴禁無關人員進入火災現場
劃定火災現場保護范圍后,應當在現場周圍劃出一定的警戒范圍,布置警戒,禁止圍觀人員靠近火災現場;對進入現場檢查、采訪、勘驗、收集證據的各級領導、新聞記者、相關鑒定機構,劃定進入范圍、路線,以保護現場的原始狀態,避免痕跡物證被破壞。
2.4 嚴格執行火災勘驗程序,做好勘查前、勘查中和勘驗后的現場保護
火災撲滅后,應當立即落實火災現場保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針對不同的火災現場,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實施現場保護。勘查中,嚴格遵守勘查紀律,不隨意使用火場中的物品,不在火場中丟棄物品,在清理堆積物品、移動物品或提取痕跡物證時,要做好錄象、拍照、制圖等記錄工作,對重要的痕跡、物證要進行標識;對因氣候影響可能使痕跡、物證受到破壞的應進行遮蓋。因多數火災需要進行反復勘查,在首次勘查結束后要督促現場保護責任單位和責任人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實施現場保護,尤其是對存在異議的火災必須嚴格依照時限進行現場保護。
2.5 推行中隊官兵擔任兼職火災調查員
滅火人員首先進入火災現場,對火勢的發生、發展、蔓延有直觀的印象,推行中隊官兵擔任兼職火災調查員,在組織火災撲救的同時即進行照相和攝像,災撲滅以后又迅速轉入現場勘驗和調查訪問。因此,推行中隊官兵擔任兼職火災調查員,可以及時有效采集火災信息、緩解大隊警力不足。
火災現場保護是火災調查工作中貫穿始終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提高認識,建立健全保障機制,落實火災現場保護職責,充分運用各種技術手段依法實施,為科學認定火災原因奠定基礎、提供保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