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獎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水利工程也隨之不斷發展,但是在山區農村水利渠道的規劃方法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筆者將重點介紹在山區農村進行水利渠道規劃的順序、規劃的原則以及規劃方法,并對一些注意事項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對累世山區農村水利渠道規劃工程起到借鑒作用。
關鍵詞:山區農村 水利渠道 規劃方法 規劃原則
中圖分類號:TV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b)-0136-01
在山區農村進行水利渠道建造時,需要同時進行灌溉渠道系統和排水系統的建造,兩者都是整個水利灌溉排水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國很多水利渠道工程中,都需要同時進行灌溉和排水建造的,水利灌溉渠道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四個,分別為輸、配水系統、渠系建筑物、動力系統以及配水系統。
1 山區農村水利灌溉渠道規劃順序
(1)勘測。首先應初步進行渠道走向的確定工作,之后根據渠道走向進行勘測工作。通常情況下,在地圖上標示出渠道的走向時,根據地形特點,應盡可能的多布置幾道渠道線路,如果該地地形較為單一簡單的話,只需布置1~2道線路即可。進行渠道初步線路的設定時,采用的渠道比降一般在1/2000~1/5000之間。在進行勘察時,應對設定好的幾道渠道初步線路進行比較,同時還應做好線路周邊環境、地質情況和水位條件的調查記錄工作。最終根據實測數據,確定最佳的可行的渠道施工方案。
(2)定線。通常情況下,在地圖上進行定線時,采用的比例尺為1/1000~1/5000,等高距為0.5~1m之間即可。根據勘測結果分析得到的渠道線路,繪制出線路周邊具體情況的帶狀地形圖。在地形圖上應該具有的內容為渠道中心的位置、渠道的比降等。根據繪制好的帶狀地形圖,在進行一次測量勘測工作。通常情況下,進行二次測量的勘測范圍為從中心線開始向左右兩邊延伸100~200 m的距離。由于山區的地形起伏變化大,因此在山區進行水利渠道定線時,一般根據渠道中心線地面高程來計算渠道水位。
(3)實地打樁。在完成地圖上渠道中心線的定位之后,則應在實際地面上將線路反應出來,采取的方式為實地打樁。在進行實地打樁時應做好樁的編號工作,同時還應根據具體的地形情況,適當的進行打樁密度和位置的調整工作。
2 山區農村水利灌溉渠道的規劃原則
(1)經濟原則。一般情況下,渠道的長度之間關系到工程量的大小,這與經濟問題直接相關。因此從經濟方面出發,在進行渠道線路的設計時,應盡可能的短且直,這樣才能確保工程量和占地面積的最小化。當渠道穿越不同的地區和地形,在滿足工程要求的情況下,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最佳的最節約的渠道線路方案。
(2)管理方便原則。在渠道建造完成之后,為了實現整體的效益,應做好管理工作。對于管理單位應遵守行政劃分的原則,避免出現跨區工作的問題,同時還需將工程劃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安排不同的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在施工中,管理人員不得過多的干預施工人員。
(3)安全原則。在渠道建造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安全問題。在主渠道的設計,通常采用的是挖方設計,而對于支渠道的設計,出于安全的考慮,通常采用的是半填半挖的設計。渠道的線路設計應盡量避開地質不良的地帶,如果無法避開,則應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4)灌排相結合的原則。在整個渠道系統的建造過程中,應充分考慮灌溉和排水相結合的原則。根據農田的需水量,并結合渠道的灌溉地形,可以考慮利用天然的溝道作為排水溝,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渠道的排水能力,同時還能保證渠道的安全使用。在排水系統建造完成的基礎上,進行渠道灌溉系統的規劃。
(5)地形高就原則。在進行整個渠道系統的建造過程中,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上,應盡量在渠道線路布置在地形較高的位置,這樣能夠提高渠道的灌溉面積,同時節約電力能源。在進行多級灌溉系統的建造時,應盡量減少挖方工程,對于渠道末級,暫時沒有相關的要求。根據不同的地形 ,采取不同的方式。
3 山區農村水利灌溉渠道的規劃方法
在進行山區農村水利灌溉渠道規劃中的,最主要的是做好干、支渠系的規劃工作。從全局進行考慮,山區農村水利灌溉渠道中干、支渠系的規劃方法應從以下幾點進行考慮。
(1)確定渠系設計形式。在進行渠系設計形式的確定時,應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渠系形式的設計涉及到田、林、路之間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是將渠路相互結合在一起的。通常情況下載進行渠道的設計過程中,應在最大限度實現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附近田地和林地的面積,以及當地的交通情況等因素。渠道的設計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建筑物的影響,防止出現由于建筑物的阻擋而影響渠道設計的合理性。在灌溉渠道的使用期間,應安排人員定期對渠道進行必要的檢修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渠道的使用壽命和正常工作。因此在水利灌溉渠道的建造中,做好灌溉路線的規劃設計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通常情況下灌溉路線應與路面保持在同一個走向上。
(2)確定渠系覆蓋面積。在渠系設計形式確定之后,應進行渠系覆蓋面積的確定工作。確定渠系覆蓋面積應根據具體的支、斗渠的系進行,這樣才能保證在渠系覆蓋面積范圍內都能得到有效的灌溉。確定渠系覆蓋面積應考慮的因素包括已有的灌溉面積、實際所需要的水量以及土地利用系數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才能進行渠系覆蓋面積的確定。在不同的灌溉區進行確定時,應考慮不同地形因素的影響。當在坡地進行渠系覆蓋面積的確定時,土地利用系數應在0.5~0.6之間進行取值;在平原區則這個系數去為0.85。根據不同的地形因素進行系數的選取這樣才能保證渠系覆蓋面積的準確性。
(3)確定渠系實際流量。在進行渠系實際流量確定時,涉及到特征流量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將最小流量、設計流量以及最大流量統稱為特征流量。為了確保灌溉流量的準確性,最小流量的確定應考慮到最小灌溉范圍與最小灌水模數的計算;而在進行設計流量的確定時,應采用設計灌溉范圍和設計灌水模數進行計算。一般而言,最大流量要大于設計流量的1.5倍。
(4)確定渠道比降。在確定渠道比降時,應綜合考慮到的因素有渠道沿線的地面坡度和土質情況、設計流量以及水利情況等。渠道的比降影響到流量的控制問題,同時還與渠道內的沖淤平衡密切相關。因此應切實做好渠道比降的計算確定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順利完成。
4 結語
在我國很多水利渠道工程中,都需要同時進行灌溉和排水建造的,如何合理地進行渠道規劃設計是合理設計渠道的首要前提。文章通過結合山區農村灌溉渠系建設特點,采取與山區自然特點相適應設計原則,合理地進行渠道的規劃布局,提出切實可行的渠道規劃方法技術,為同行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 彭江鷹.山區特點的渠系建設——試談山區渠道規劃[J].湖南水利水電,2013(4):30-31.
[2] 雍小玲.山區灌溉渠道的規劃方法[J].北京農業,2010(7)28-34.
[3] 辛子民,劉學仁,蔣春霞,等.北京農業[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3):28-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