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建林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道路綠化的定義,從土壤要求、地形塑造、植物的選擇及配置、后期養護等幾個方面來闡述道路綠化。
關鍵詞:道路綠化 植物
中圖分類號:S7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15-01
道路綠化是指在道路兩旁及分隔帶內栽植樹木、花草以及護林等。目的在于提升空氣質量,改善交通環境,降低司機駕駛疲勞感,規劃交通等。那么道路綠化應從哪幾方面著手呢。個人認為要從對土壤的要求及地形塑造、植物的選擇、植物的配置方法及后期的養護幾方面考慮。
1 土壤的要求及地形的塑造
(1)土壤要滿足種植土的要求—— 理化性能好,結構疏松,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適應于園林植物生長的要求。最佳土壤的比例: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要求土壤酸堿適中,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且無毒害物質等。土壤的改良需因地制宜,一般情況下,土壤的肥力不足,采用施基肥的方法,促進植物的生長。
(2)地形的塑造。專指植物種植地的起伏狀況,一般起伏控制在坡度8%以下。地形的塑造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地形處理的原則:結合地形,充分體現自然風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觀,結合景點的自然地貌進行地形處理,使人備感親切;以小見大,適當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觀、形態等方面的變化可形成豐富的地表特征,在較大的場景中需要寬闊的綠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來展現宏偉壯觀的場景,在較小的區域內,可以從水平和垂直兩位空間打造整齊劃一的感覺,通過適當的地形處理,創造更多的層次;地形與建筑和諧統一。
在道路綠化地形處理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龜背狀——增強道路的連續性,方向感,豐富地面的景觀層次。如公司的道路綠化甸頭30 m、迎賓大道。綠化帶寬度30 m,每150~250 m為一階段,做龜背地形處理,最高點控制在1.5~2.2 m,道路的連續性和空間效果都比較好。
2 植物的選擇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為行人遮陰、美化路景。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原則:喬木的選擇。喬木在街道綠化中,主要為行道樹,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陰、美化街景。株形整齊,觀賞價值較高,最好葉秋季可變色,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費用低,花、果、枝葉無不良氣味。樹木發芽早,落葉晚,適合本地區正常生長,晚秋落葉期在短時間內樹葉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掃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煙塵能力。樹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不太緩慢。應用較多的有雪松、法桐、國槐、合歡、欒樹、垂柳、饅頭柳、杜仲、白蠟等。灌木的選擇。灌木多應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化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聲等。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的萌蘗枝過長妨礙交通。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
3 草本花卉的選擇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表1)
4 植物的配植方法
4.1 植物配置原則
(1)植物具有自己的生長發育特性,同時又與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進行配植時,應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態關系,作為基礎來考慮。(2)在非常重視植物習性的基礎上又不應完全絕對化得受其限制,而應有創造行的來考慮。(3)園林綠化除了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外,還能起到經濟生產的作用。所以在配植前應考慮其主要目的。(4)應考慮到配植效果的發展性和流動性。
4.2 植物配植常見的形式
(1)規則式—— 植株的株行距和角度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種植。對植、列植、三角形種植。(2)不規則式。不等邊三角形式、鑲嵌式。
5 后期的養護
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工作在園林綠化工程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一種持續性、長效性的工作,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工作內容包括整體面貌維護、植物保護、綁扎修剪、澆水施肥、花壇花境的花卉種植、環境保潔、日常管理等內容。園林綠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園林景觀的完成,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養護管理,園林景觀才能逐漸達到完美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董立孝.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 孟兆禎,毛培琳,黃慶喜,等.園林工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endprint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道路綠化的定義,從土壤要求、地形塑造、植物的選擇及配置、后期養護等幾個方面來闡述道路綠化。
關鍵詞:道路綠化 植物
中圖分類號:S7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15-01
道路綠化是指在道路兩旁及分隔帶內栽植樹木、花草以及護林等。目的在于提升空氣質量,改善交通環境,降低司機駕駛疲勞感,規劃交通等。那么道路綠化應從哪幾方面著手呢。個人認為要從對土壤的要求及地形塑造、植物的選擇、植物的配置方法及后期的養護幾方面考慮。
1 土壤的要求及地形的塑造
(1)土壤要滿足種植土的要求—— 理化性能好,結構疏松,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適應于園林植物生長的要求。最佳土壤的比例: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要求土壤酸堿適中,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且無毒害物質等。土壤的改良需因地制宜,一般情況下,土壤的肥力不足,采用施基肥的方法,促進植物的生長。
(2)地形的塑造。專指植物種植地的起伏狀況,一般起伏控制在坡度8%以下。地形的塑造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地形處理的原則:結合地形,充分體現自然風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觀,結合景點的自然地貌進行地形處理,使人備感親切;以小見大,適當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觀、形態等方面的變化可形成豐富的地表特征,在較大的場景中需要寬闊的綠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來展現宏偉壯觀的場景,在較小的區域內,可以從水平和垂直兩位空間打造整齊劃一的感覺,通過適當的地形處理,創造更多的層次;地形與建筑和諧統一。
在道路綠化地形處理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龜背狀——增強道路的連續性,方向感,豐富地面的景觀層次。如公司的道路綠化甸頭30 m、迎賓大道。綠化帶寬度30 m,每150~250 m為一階段,做龜背地形處理,最高點控制在1.5~2.2 m,道路的連續性和空間效果都比較好。
2 植物的選擇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為行人遮陰、美化路景。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原則:喬木的選擇。喬木在街道綠化中,主要為行道樹,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陰、美化街景。株形整齊,觀賞價值較高,最好葉秋季可變色,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費用低,花、果、枝葉無不良氣味。樹木發芽早,落葉晚,適合本地區正常生長,晚秋落葉期在短時間內樹葉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掃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煙塵能力。樹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不太緩慢。應用較多的有雪松、法桐、國槐、合歡、欒樹、垂柳、饅頭柳、杜仲、白蠟等。灌木的選擇。灌木多應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化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聲等。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的萌蘗枝過長妨礙交通。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
3 草本花卉的選擇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表1)
4 植物的配植方法
4.1 植物配置原則
(1)植物具有自己的生長發育特性,同時又與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進行配植時,應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態關系,作為基礎來考慮。(2)在非常重視植物習性的基礎上又不應完全絕對化得受其限制,而應有創造行的來考慮。(3)園林綠化除了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外,還能起到經濟生產的作用。所以在配植前應考慮其主要目的。(4)應考慮到配植效果的發展性和流動性。
4.2 植物配植常見的形式
(1)規則式—— 植株的株行距和角度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種植。對植、列植、三角形種植。(2)不規則式。不等邊三角形式、鑲嵌式。
5 后期的養護
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工作在園林綠化工程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一種持續性、長效性的工作,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工作內容包括整體面貌維護、植物保護、綁扎修剪、澆水施肥、花壇花境的花卉種植、環境保潔、日常管理等內容。園林綠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園林景觀的完成,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養護管理,園林景觀才能逐漸達到完美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董立孝.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 孟兆禎,毛培琳,黃慶喜,等.園林工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endprint
摘 要:本文簡單介紹了道路綠化的定義,從土壤要求、地形塑造、植物的選擇及配置、后期養護等幾個方面來闡述道路綠化。
關鍵詞:道路綠化 植物
中圖分類號:S73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15-01
道路綠化是指在道路兩旁及分隔帶內栽植樹木、花草以及護林等。目的在于提升空氣質量,改善交通環境,降低司機駕駛疲勞感,規劃交通等。那么道路綠化應從哪幾方面著手呢。個人認為要從對土壤的要求及地形塑造、植物的選擇、植物的配置方法及后期的養護幾方面考慮。
1 土壤的要求及地形的塑造
(1)土壤要滿足種植土的要求—— 理化性能好,結構疏松,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適應于園林植物生長的要求。最佳土壤的比例:礦物質45%,有機質5%,空氣20%,水30%。要求土壤酸堿適中,排水良好,疏松肥沃,不含建筑和生活垃圾,且無毒害物質等。土壤的改良需因地制宜,一般情況下,土壤的肥力不足,采用施基肥的方法,促進植物的生長。
(2)地形的塑造。專指植物種植地的起伏狀況,一般起伏控制在坡度8%以下。地形的塑造有利于豐富造園要素,形成景觀層次,達到加強園林藝術性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地形處理的原則:結合地形,充分體現自然風貌。大自然是最美的景觀,結合景點的自然地貌進行地形處理,使人備感親切;以小見大,適當造景。地形在高度、大小、比例、尺度、外觀、形態等方面的變化可形成豐富的地表特征,在較大的場景中需要寬闊的綠地、大型草坪或疏林草地來展現宏偉壯觀的場景,在較小的區域內,可以從水平和垂直兩位空間打造整齊劃一的感覺,通過適當的地形處理,創造更多的層次;地形與建筑和諧統一。
在道路綠化地形處理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龜背狀——增強道路的連續性,方向感,豐富地面的景觀層次。如公司的道路綠化甸頭30 m、迎賓大道。綠化帶寬度30 m,每150~250 m為一階段,做龜背地形處理,最高點控制在1.5~2.2 m,道路的連續性和空間效果都比較好。
2 植物的選擇
城市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藝術效果和功能效果。為行人遮陰、美化路景。道路綠化植物的選擇主要考慮以下原則:喬木的選擇。喬木在街道綠化中,主要為行道樹,作用主要是夏季為行人遮陰、美化街景。株形整齊,觀賞價值較高,最好葉秋季可變色,冬季可觀樹形,賞枝干。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費用低,花、果、枝葉無不良氣味。樹木發芽早,落葉晚,適合本地區正常生長,晚秋落葉期在短時間內樹葉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掃有一定的耐污染、抗煙塵能力。樹木壽命較長,生長速度不太緩慢。應用較多的有雪松、法桐、國槐、合歡、欒樹、垂柳、饅頭柳、杜仲、白蠟等。灌木的選擇。灌木多應用于分車帶或人行道綠化帶,可遮擋視線、減弱噪聲等。枝葉豐滿、株形完美,花期長,花多而顯露,防止過多的萌蘗枝過長妨礙交通。植株無刺或少刺,葉色有變,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內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樹形和高矮。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塵和路面輻射。
3 草本花卉的選擇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為主,與喬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草本花卉只在重點部位點綴,不宜多用。(表1)
4 植物的配植方法
4.1 植物配置原則
(1)植物具有自己的生長發育特性,同時又與周圍的生態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在進行配植時,應以其自身的特性及其生態關系,作為基礎來考慮。(2)在非常重視植物習性的基礎上又不應完全絕對化得受其限制,而應有創造行的來考慮。(3)園林綠化除了具有美化環境的功能外,還能起到經濟生產的作用。所以在配植前應考慮其主要目的。(4)應考慮到配植效果的發展性和流動性。
4.2 植物配植常見的形式
(1)規則式—— 植株的株行距和角度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種植。對植、列植、三角形種植。(2)不規則式。不等邊三角形式、鑲嵌式。
5 后期的養護
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工作在園林綠化工程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一種持續性、長效性的工作,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園林綠化工程養護管理工作內容包括整體面貌維護、植物保護、綁扎修剪、澆水施肥、花壇花境的花卉種植、環境保潔、日常管理等內容。園林綠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園林景觀的完成,俗話說“三分種,七分養”,只有高質量、高水平的養護管理,園林景觀才能逐漸達到完美的景觀效果。
參考文獻
[1] 董立孝.園林工程施工與管理[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
[2] 孟兆禎,毛培琳,黃慶喜,等.園林工程[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