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嘉佳有很多身份,也有很多故事。
他是80后作家、編劇、才子、文藝青年,
是情感導師、是酒吧老板、是愛狗人士。
他在2014年像龍卷風一樣席卷中國,用溫柔擊中許多人破碎的心。
現在的張嘉佳,春風得意,他已經準備好了成名所給他帶來的一切,
治愈系男神迎來了屬于他們的盛夏光年。
用文字改變世界的男人
要說2014年哪本書最火,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絕對數一數二。迄今銷售已超過200萬冊,張嘉佳創造了又一個小說的神話:中國短篇小說集銷售之最。有時候會想,為什么他這么火,為什么那么多人轉發評論,那么多人宣稱感動飆淚?他在微博上貼的那些睡前故事安撫的是什么人?有過情感創傷,或者正為情所困難以排解,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之際,入眼這樣一篇小說,絕不是先鋒小說的弒父戀母,也不是批判現實主義的社會矛盾大暴露,而是簡簡單單,沒有廢話,夏日涼風雪中送炭,仿佛一股暖流流過心田。這位用33個睡前小故事征服讀者、微博上最會講故事的人,卻只不過想用單純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給這個糟糕的時代一個情感出口。
P:怎么寫《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和《讓我留在你身邊》這兩本書的?
張嘉佳:兩本書是我在同一時間寫完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寫我個人的世界,《讓我留在你身邊》則是寫給所有人的,是寫給這個世界的。這本新書主要是因為我為我的狗梅茜開的微博。為什么要開這個微博呢?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是做流浪動物保護機構的,一個南京的朋友,收留了3000多條流浪狗,每年的開銷400多萬,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在撐著。我想,有沒有辦法從根子上解決?你看國外有《導盲犬小Q》和《忠犬八公》這樣的作品在改變人與動物的伴侶關系上起了很大作用。沒有人做這個事,我覺得我可以做,所以我就做了。
最早,我希望大家能把梅茜當作朋友,后來我開了這個微博之后,我的有些想法又變了。我看梅茜的私信,會看到絕癥少女的求助,或者一個生命處于困境之中的人的來信,他們希望能在梅茜身上得到力量。那我想,梅茜可以做到的其實更多。如果我以張嘉佳的名號來號召善良號召美好,大家可能會覺得我矯情。但如果是梅茜的話,就好像很自然。所以梅茜在這本書里象征的是世界美好的力量,是善良、是真誠,梅茜的英文是Mercy,意為憐憫和慈悲,而我想要說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想讓憐憫和慈悲留在每個人的身邊。
P:《讓我留在你身邊》會不會給人感覺像是寫給孩子的童話?
張嘉佳:這本書上市后,很多人有疑問,這是不是一本童話?它是不是寫給兒童看的?還真不是,《讓我留在你身邊》是寫給每一個人的。它每賣出一本,就意味著能多留住一份憐憫和慈悲。包括這本書所得的版稅,我也會拿去做一些單對單的扶助活動,但我公開聲明,我只是個體行為,我不成立基金,拒絕接受一切社會監督,我自己的錢,或者我家狗的錢,愛怎么花就怎么花,我想用它救人就救人,我想用它吃喝玩樂就吃喝玩樂,我的態度就是這樣。
之前有一個小女孩,到我的酒吧等了我很長時間,她見了我之后,臨走,抱了我一下,說:“希望下次還能見到你。”我后來才知道,她患有胃癌。她來見我,是希望能從我這里得到一些精神支柱。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希望用這本書的版稅來支付她手術的費用。過了一個星期,她打電話來,說醫院收到了一筆轉賬,替她支付了醫藥費,問那是不是我。可是當時我正在安排轉賬,還沒轉,就是說社會上知道這個消息之后,有人去做了這件事,我覺得這就是這個微博和這本書存在的最大價值,它或許真能做一些超過我想象的事。所以對我來說,這本書是有價值的,我會不遺余力來推廣這本書,哪怕只是改變這個世界一點點。
P:養梅茜對你有怎樣的改變?
張嘉佳:改變蠻多的。我們“父女倆”的生活習慣都在改變。本來它一大清早五六點就來敲我的門,但因為我起得比較晚,一個月之后,它變成11點才來敲我的門了。我也因為它,我把家搬到了一樓,因為底樓有院子可供它玩耍。一開始是梅茜離不開我,后來發現是我離不開它。
P:你說這兩本書是同一時間寫的,那意味著你將其放上微博時都已經寫好了?
張嘉佳:沒有。我的生活并不依賴出版或是稿費,所以我都是寫完一篇就放到網上與讀者免費共享。后來事實證明大家讀過你的東西,如果讀者喜歡,還是同樣會購買收藏。《從你的全世界路過》90%都可以在網上找到,但依然熱銷。我覺得,沒有題材、篇幅、載體的限制,只有好作家和壞作家的區別。你寫得好大家就買單。
P:你覺得你的作品是心靈雞湯類嗎?
張嘉佳:本來我是挺小眾的作者,讀者覺得讀張嘉佳挺有格調的,但是后來我忽然變得很大眾,就像《董小姐》,一開始大家覺得真棒,后來變得爛大街,這其實不是我能控制的。現在我已經習慣,我不介意被人貼標簽,這其實也代表了讀者的喜愛和認可。如果這樣的標簽是負面評價,我不在乎就行了。現在我已不太需要認可度,我的書已經有這樣的讀者群,我的劇本是被最有格調的導演認可的,這就可以了。
P:在《非誠勿擾》擔任嘉賓主持是節目組找到你的嗎?
張嘉佳:因為寧財神的合同五月到期,節目希望我六月份能接手。真湊巧,財神一出事,我錄的節目正好播出。但是我當時很忙,所以只能做一個月的節目,沒有一直接下去。坦白說我個人認為情感是沒有導師的,什么都能教,感情沒法指導。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沒有兩段完全相似的感情。你不可能成為別人,就代表你不可能了解完全。所以說就對每個嘉賓真誠些,嘮嘮嗑。更何況對于愛情的好壞,各自定義也不同,盡力陪同,不試圖指導。
當最暖作家遇上最慢導演
像蝴蝶效應一般,張嘉佳在華語文化圈有了驚人的影響力,連王家衛也為張嘉佳的小說所吸引,和他已經商談了將短篇《擺渡人》改編成電影。只是,王家衛是出了名的天馬行空,他改編的張嘉佳,會不會打上王家衛的深刻烙印,而變得和張嘉佳沒什么實質性的關系?答案將由患有拖延癥的王導在若干年后給出。
P:《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有多少篇將改編成電影?
張嘉佳:加上正在立項的有十部電影,都是業內比較大的導演來執導。《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宣傳發行方面我自始至終都沒有操心過,它是自然發酵。大家對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比較能接受。將小說和劇本打通的人可能并不是很多,而我恰好具有這種天賦。我覺得我張嘉佳寫小說挺牛逼的,不然對不起讀者;我張嘉佳寫劇本也挺牛逼的,不然對不起導演。
P:劇本你本人來寫么,還是別人來改?
張嘉佳:大部分是我自己完成。
P:短篇小說能撐一部故事長片嗎?
張嘉佳:只要把其中的障礙打通就沒問題。我寫短篇小說,是像編劇一樣先把整個故事構架好,然后再以寫小說的方式把它寫出來,所以這本身就具有小說和劇本兩種可能性。
P:和王家衛的合作怎么樣了?
張嘉佳:我和王家衛導演在討論時最初想做的不是《擺渡人》,而是《初戀是一個人的兵荒馬亂》。后來選了操作起來更簡單的《擺渡人》,《擺渡人》已經具備一個電影大綱的結構。小說和電影最大的區別就是,小說是從前往后寫,劇本是從后往前推。你在開始寫劇本時,就要想好結尾,就像地鐵,每一站都要抵達,它追求的是到達率,小說就不同。這兩門技術根本上有這樣的不同,后來我找辦法解決了這個問題才有了這本書。
P:你和王家衛在交流合作上有障礙么?
張嘉佳:毫無障礙,因為我們都是巨蟹座。至今為止,我們在細節上都沒有發生過意見分歧。我們希望明年就能和大家見面。我們希望拍一部電影,讓大家覺得,我們的人生都是值得喝一杯的,所以這部電影在公映期間,整座城市的酒吧,銷售業績會上升。
P:王導不是號稱不需要劇本嗎?
張嘉佳:不是沒有劇本,而是他的劇本太宏大了。他的劇本里要把所有的人物的生平都組建完畢才開拍,它不是沒有劇本,而是劇本太宏大。
P:現在你的小說這么暢銷,也有在拍成影視作品。你有想過像郭敬明一樣拍電影構建一個商業帝國么?
張嘉佳:你說我這性格像嗎?我有一個酒吧,因為要招待朋友,原來每個月虧一萬五,后來朋友太多,我擴張了,每個月虧兩萬五;我上飛機穿的是拖鞋,我做事沒有什么規劃性,我十歲的時候不會想20歲,20歲不會想30歲;就是今天,我晚上在哪吃飯,我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想這么長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