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共同簽署了在發展與養殖海藻的上游至下游業戰略合作備忘錄。
9月13日,印尼海藻業協會(ARLI)總主席沙法利·阿茲斯在雅加達說:“該步驟(印尼與菲律賓合作)是2國準備共同應對2015年實施的東盟經濟共同體。”沙法利表示,印尼海藻業協會與菲律賓海藻工業協會(SIAP)和印尼駐菲律賓大使館貿易參贊,在印尼最大海藻生產和出口地區南蘇拉威西省省長的支持下,進行了更深入的討論。他說,印尼海藻業協會將探討與在海藻貿易、養殖技術、收割后處理更有經驗的菲律賓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的重要性。
印尼海藻業協會與菲律賓海藻工業協會簽署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雙方已建立起制度性合作關系,有助于推動海藻質量提升和工業投資的發展。印尼海藻業協會總主席稱,出口菲律賓市場的干海藻需求達4萬-5萬t,所以他希望政府為實現2國的合作關系提供支持。
9月12日,沙法利在菲律賓與該國海藻工業協會代表簽署諒解備忘錄后說:“簽署諒解備忘錄,對國內海藻農和企業界擴大市場具有重大意義。”他希望,從上游至下游業的海藻發展可即刻實現,最主要的是創造更廣闊的市場渠道,同時印尼準備應對將在未來幾個月實施的東盟自由市場。
此前,印尼海藻業協會敦促對海藻下游過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因為在一些地區仍出現有關海藻商品的問題。沙法利9月11日在雅加達說:“海藻下游化過程需要有更成熟的研究。”他稱,在現場仍發現阻礙海藻下游化的問題,其實海藻原料的供應相當充足。
沙法利認為,海藻原料的吸收率很低,原因是印尼國內工業沒有能力配合海藻原料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均衡。為此,他希望政府對海藻生產量和出口價值進行研究。他也建議政府首先對印尼國內海藻生產吸收量與出口價值比較進行深入研究,以便印尼國內海藻業能成功進行下游化。
(摘自印度尼西亞《商報》,201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