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官場地震啟示
聶輝華
近半年來的山西官場地震令人震驚,山西官場前后一批官員受到牽連,更有當地煤老板和地產商身陷其中。根據媒體報道,在落馬的山西官員周圍,早已形成了一個個龐大的灰色政商關系圈。
官商關聯并非中國特色。在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政治家和商人之間也存在緊密的合作關系。商人甚至可以向政治家提供“政治獻金”助其競選。但是,不管是“政治獻金”還是“政治關聯”,都必須是公開透明的,處于法律和公眾的嚴格監督之下。中國官員本來不需要花費資金去“游說”和“競選”。但是,由于法治尚不完善,人事腐敗比較嚴重,“政治獻金”就會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出現,而且黑幕重重。
導致政商關系扭曲的另一個原因,是扭曲的政績觀。過去幾十年,從上到下過度重視經濟增長,以至于GDP或財政收入成了考核官員的主要指標。在這種趕超式增長環境下,地方官員為了經濟增長不斷“打擦邊球”,甚至鋌而走險。突出表現是,地方政府放松環境、安全、稅收、土地和信貸等方面的管制,在招商引資過程中,縱容一批不環保、不安全、不合規甚至是不合法的企業在本地發展。在這種典型的“政企合謀”下,地方官員獲得了財政收益和晉升機會,企業則通過違法違規和偷工減料獲得了高額利潤,然后企業老板將部分利潤以各種形式輸送給庇護他們的官員,從而官員和商人之間結成了一種牢固的利益同盟。腐敗官員和不法商人,兩者變成了拴在一條繩上的螞蚱,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在這種情況下,官員“進去”了,商人又豈能獨善其身?
貪官理應受到黨紀國法嚴懲,但因貪污落馬的官員和相關商人又何嘗不是“受害者”呢?實際上,由于制度不完善,政商關系扭曲,官員和商人都是輸家,沒有永遠的勝者。
因此,要構建官員和商人之間的正常關系,防止政企合謀或官商勾結。第一要加強法治和監督,特別是大眾傳媒的監督;第二要盡快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能為了增長而增長,更不能要不干凈、不安全的增長。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責編/劉建 美編/宋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