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野熊
在波特蘭,我看到街道隨處可見自行車專用“鎖車欄桿”,明確顯示這個交通工具的流行與“被認同”。眼前看到的已經不全然由政府來設置了,有些店家在門口也會安置不同巧思的“鐵馬栓柱”來服務自行車客人鎖車之用。
我還感受到了生平第一次的驚訝:“Valet代客停放自行車”的超貼心服務,而且是免費服務!
公交系統尊重“輪”族
波特蘭的“TriMet捷運系統”中“MAX輕軌電車”,上頭有專門為輪族器材所準備的保留空間。只要是有輪子的自行車、娃娃車、行李箱,都適合在這靠門邊的特別保留位來??俊T谝巹澻噹麜r,轉輪族群也是尊貴的客人,所以要有適合的專屬空間來安置。
在電車上和一位外型溫文儒雅的自行車達人聊上,他剛好有幾天假期,所有裝備一應俱全,準備搭電車到最西端,接著騎車一直到太平洋海岸后、再回返。因為常去這個方向小度假,這趟想經由不同路途前往,將地圖固定在手把前,方便隨時因應心情來尋找路徑。比較讓我注意的是他用了MIT的detour行李袋、3個水壺、“狗嘴套”踏板(用來增加踩踏回轉扭力的上拉裝置)以及車架上“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綠色和平組織”的貼紙。
另一位我接觸的自行車上班族,外型粗獷勇猛。他說這是第二輛Giant的車款了,感覺這個品牌很耐用,“29er”的大輪徑以及黑色涂裝跟他相當速配。
自行車警察,景致別致
在這里,自然會撞見綠色概念的警用巡弋工具:Segway的出現自不在話下,但驚鴻一撇,還來不即掏出相機,就咻一聲沖走了。隨后瞧見兩位挺拔的女警騎在駿馬上,但很不湊巧她們的老學長卻不為這幅帥氣畫面賣帳,兩臂揮著將她們驅逐離開法院地盤,嘴巴還嘟囔著:別將馬糞落在我的轄區范圍,趕快閃開!
隨后又逛來一位騎著小徑車的輪警,大大個的法警就很親切地在樹下與其交換情報,也很熱心地服務游客;所以“小小自行車”還是較“駿馬”來的環保又經濟,也比較受法警的青睞與友善。
自行車族利用率最高的橋
沿著波特蘭市區,共有7座橫跨illamette河上的大橋,最有歷史典故的就屬awthorne Bridge。它是全美現存仍能起降工作的最資深“橋爺爺”(通車于1910.12.19.日),也是波特蘭市最早能穿越河上的高速公路跨橋。每天經過此橋的自行車計有4800余次;據俄勒崗州內統計,是自行車利用率最高集的橋梁。
夏季的每個雙周五早上,會有大批自行車上班族會在這個橋的橋墩附近集結聚會。這個活動由Eugene城傳到這里,更發揚光大。集結的自行車客會帶著飲料、點心,跟興趣理念相符的人群聚聊個半小時左右。
客制化自行車盛行
下午我與朋友會合后一起騎車,跨過此橋去Willamette河西岸,拜訪一位曾是工業設計新星的Aaron HAYES,聊一聊“客制化自行車”的奮斗歷程。
一進這家大型自行車店River City的門,就能感受到他們業務繁忙,活力洋溢,后來跟我們介紹車款的小姐,她本身就是下坡車的玩家,她也很自豪的說上個月是第三名的榮譽業績。
來到River City肯定要上2樓感受一下,除了排列的車款有更大的堆疊列陣、有如量販店的充實完備,還有一個迷你的“土坡體驗道”。據稱,相當受小車手的歡迎,而且雨季時可以就在樓上這寬敞空間試騎新車感覺。
其外墻頂端,以人偶騎自行車的裝置藝術,在屋頂外檐一字排開,而且每個金屬車偶的動作造型均表現得非常愉悅暢快,好比意味著:“來到我們量販倉庫,一定讓客人感同心受地愛上自行車?!?/p>
在經過一間服飾店“Radish Underground”時,我發現里面擺設了相當多的自行車、甚至維修架都有。原來是當下要更換櫥窗的擺設主題,女店長Gina Morris將運動元素灌注在流行服飾中。
森林步道
次日的大清早,我騎著自行車依著沿山公路緩緩爬升,最后接上離開路面的森林寬幅步道,由此進入市區西北方幅員廣闊的森林公園。這條延展深入的路徑有相當多的民眾來散步、跑步、騎車,會讓人感受到全民的運動風氣在這里蘊釀。加上其他分支小徑、防火巷,加總起來有長達110公里的里程數在森林中延伸著。
(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