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璞
懂“腸壽”更長壽
◎ 楊 璞
腸道也有年齡,腸道年輕,人就會活得更久、更健康。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腸道內的菌群會發生變化。以腸道內有益菌群的雙歧桿菌為例,大多數人在少年時期雙歧桿菌就會逐漸減少;到了青年時期,雙歧桿菌的比例從40%逐漸下降到10%左右,腸道開始老化;步入中老年期后,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群的數量又進一步減少。要想保證腸道內有益菌的數量,可以吃一些能為腸道提供有益環境的食物,比如大豆。
腸道有了有益菌群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注意保養,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吸煙酗酒等,都會使腸道微生態環境失衡,導致腸道提前老化。尤其是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會對腸道的有益菌群造成極大破壞。大腸桿菌及腐敗性細菌等有害菌群缺少有益菌群的制約,便會乘機大肆繁殖,對心、腦、肝、腎、消化道、皮膚等造成重大傷害,引發多種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保護腸道還要預防“飯醉”“飯怒”。“飯醉”就是指吃過飯后有想睡覺的沖動。這是由于剛剛吃過飯,全身血液集中供向消化系統,腦血流量減少,從而導致大腦活動的興奮性降低,因此就想睡覺。這個時候如果吃了便睡,會影響腸道消化。飯后散步的時間、方式頗有講究:一般飯后二十分鐘左右散步最好,邊走路邊摩腹,對腸道消化也很有好處。“飯怒”是指吃飯的時候帶著壞情緒。西醫認為,發怒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作用于心臟和血管上,使消化功能減弱,食欲變差。所以,吃飯的時候無論遇到什么不順心的事都不要動怒,以免影響消化,傷及腸道。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