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淡如
好壞球理論
◎ 吳淡如
“你也喜歡看棒球啊?”我一邊在跑步機上執行健身計劃,一邊盯著眼前的棒球賽,看得聚精會神的時候,有人跟我說話,把我嚇了一跳。
原來是與我同一健身房、有數面之緣的張先生,他在旁邊的跑步機上,也在看棒球轉播。
我太專注了,沒注意到熟人就在旁邊。
張先生是某出版公司的老板,是個溫和謙恭的人。他曾說,他每天的娛樂,就是看看“四書五經”、寫毛筆字和上健身房。他的太太偶爾也會來,但從來不運動,只愛在女子三溫暖里頭大聲聊天,個性很熱情,但有時還挺聒噪的。張先生顯得沉默寡言許多。
聊了幾句有關棒球的話,張先生說:“你可能不知道,我年輕時,經常會跟我太太吵嘴,一度吵到要離婚。當初我很喜歡她的善良、熱情和直率,可是婚后,我發現直腸子也挺可怕的,講話像飛機投炸彈一樣……我們動不動就吵起來。直到有一天看棒球賽,我忽然領悟了一個理論:如果我是個打擊手的話,總不該什么球都打吧,應該要選好球才打,如果她投出的是壞球,那么我干嗎一直揮棒呢?壞話就當沒聽見,她投偏了會自知理虧,如果我球球都打,只會氣死自己!”
我覺得他的好壞球理論很有意思。雖然,投手和打擊手應該屬于敵對,對婚姻關系而言也許不那么適用,但拿這理論來看職場上的人際關系,還真有幾分道理。
如果人家不喜歡你,因而說出一些故意誣賴、栽贓、辱罵的話,我們不需要猛力揮棒來響應,因為那個球投得太壞,你再使力也不會打出全壘打,搞不好反而會被敵隊接殺,不如讓它無聲無息地落入捕手的手套里。
壞球,不要打,等值得打的球再響應好了,如果大家以打擊手理論看待,大概可以減少一些由小小口角引發的悲劇或鬧劇吧。
(摘自《溫柔鼓聲·貳》 古吳軒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