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明 李藝瀟 杭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
科技中介服務是應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高度一體化發展而產生的新型經濟服務活動。科技中介服務業是新興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其在第三產業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和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因此,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業對我市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科技中介服務的定義討論至今沒有塵埃落定。
從科技中介服務內容和作用出發可以得知,在創新活動過程中,在各種參與技術創新的市場主體之間,利用自身擁有的知識、人才、資金、信息等資源,為技術創新的成功實現提供的所有服務都可稱為科技中介服務,包括成果鑒定和評估、科技咨詢以及科技要素咨詢等等。按照我國現行的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_T4754-2011)及其注釋分類,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主要包括三大類:技術推廣服務、科技中介服務、其他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技術推廣服務指將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直接推向市場而進行的相關技術活動,以及技術推廣和轉讓活動。科技中介服務指為科技活動提供社會化服務與管理,在政府、各類科技活動主體與市場之間提供居間服務的組織,主要開展信息交流、技術咨詢、技術孵化、科技評估和科技鑒定等活動。其他科技推廣和應用服務業指除技術推廣、科技中介以外的其他科技服務,但不包括短期和日常業務活動。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指創新體系中除企業、政府、科研院所及高校之外的部分,按照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目標要求,面向社會開展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科技評估、管理咨詢等科技中介服務的組織。
根據可提供的科技服務分類,杭州市建立并擁有技術交易服務機構、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咨詢機構、成果推廣服務機構、科技評估機構、創業投資服務機構、專利代理服務機構等多種類型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
經過多年發展,杭州市涌現了一批優秀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科技創新過程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開展了信息交流、技術轉讓、科技咨詢、成果鑒定等服務,有效地推進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創新要素之間的知識及成果的流通,有效地降低了研發成本和投資風險,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移和轉化,充分發揮了其與各創新主體間的溝通和協調作用,在杭州市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了自己的功能。
科技中介機構通過收集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相關情報和信息,包括運行情況、人才狀況、技術需求等進行調研,向政府部門提出相應的報告和建議,傳達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發展現狀及實際需求,為其與政府部門間建立一座溝通的橋梁。與此同時,隨著政府越來越多的工作職能下放,有一定服務能力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在開展科技信息傳播、政策法規培訓輔導等日常科技服務的同時,受政府委托承擔科技創新計劃、先進技術推廣等工作,并代表政府審計、監督、規范企業和科研機構運行,執行政府職能。由此可見,在創新服務體系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地效的實現了政府與其他創新主體之間的上下溝通。
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承擔科研項目,沉淀和積累了很多科研成果。除了基礎性科研項目成果外,高校和科研機構承擔的應用性科研項目需要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才能創造市場價值。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轉化項目外,企業是接收成果并使其實現產業化的最好載體。而企業作為創新主體,在開展創新活動的過程中也不免會遇到很多技術性難題。打通企業與高校的交流通道十分重要。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實現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的橋梁,為校企雙方搭建了交易平臺,能有效促進成果的轉移和轉化。同時,通過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咨詢、評估、鑒定等科技中介服務,進一步推進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
技術創新所需的創新資源往往不能自發獲得,現有創新資源也往往不能自發實現優化配置,而要通過科技中介服務,借助市場的力量來實現。在創新過程中,創新主體需要某種創新資源,且其無法通過自身力量去獲得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獲取資源來助其實現創新活動。技術市場、人才市場、技術產權交易機構、風險資本市場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都是為企業進行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整合所建立的平臺。與此同時,鑒于行業聚集區的實際需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可以針對性地為其引入社會資源,以成立創新載體或是公共服務平臺等方式加快地方的轉型升級。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強了各創新主體間的聯系,進而為科技創新系統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開展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科技評估和管理咨詢等以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為基礎的服務,有效降低了創新風險并可加速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同時,科技中介機構也協調著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作為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資質、財務、生產運營、項目進度進行監管,對科技成果的完成情況組織鑒定,減少了市場主體與政府間的沖突和矛盾。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作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溝通紐帶,在交易過程中充當協調者的角色,盡可能地幫助雙方解決交易過程中的困難,降低交易成本,促進交易有序進行,繼而推進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


要更好地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揮科技中介服務功能,促進杭州市的科技創新,首先得理順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與各創新主體之間的聯系,其次要了解杭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現狀,最后再提出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議。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與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這些創新主體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可為各創新主體參與及開展創新活動提供助力。
政府是科技創新體系中的組織者和調控者,引導著企業等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基于對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的調研,向政府提出相應的報告和建議,有服務能力的中介機構還受政府委托承擔監督等工作,是政府進行間接調控的手段之一,充當著政府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之間聯系的紐帶。
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要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就必須積極開展創新活動,提升創新能力。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從企業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為其創新活動提供咨詢、評估、鑒定、培訓等各種科技中介服務,并將高校和科研院所可產業化的科技成果引入企業,促進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從而可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科技資源的產生地和集聚區。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可以向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包括咨詢、評估、信息對接等方面的服務,將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向企業的同時,把企業、行業以及相關領域的需求信息反饋給高校和科研機構,有效地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和轉化,推動校企合作。


為貫徹黨的十六大關于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推進創新體系建設的精神,落實科技部《關于大力發展科技中介機構的意見》(國科發政字[2002]488號),2005年,杭州市科技局就提出了《關于加快我市科技中介機構發展的若干意見》。經過多年發展,杭州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成長迅速,隨著機構數量不斷增加,從業人員數量也增多,科技中介專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服務范圍不斷擴大,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體系已基本形成,科技中介服務作用顯現,有效地促進了杭州市的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目前,杭州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活躍,按其性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政府直接做中介,或是通過所屬機構按行政管理方法做中介,如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杭州分市場、杭州知識市場;二是非經營性機構做中介,主要為有政府撥款的事業單位或是國有企業,如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杭州市高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三是經營性機構做中介,主要是民營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以及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如杭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杭州天和高科技產業園、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三類科技中介機構各自發揮所長,又相互協助,通過組織活動、推廣項目、招商引資等多種形式服務杭州企業。
近五年來,杭州市注重科技和經濟結合,技術市場交易發展迅速。2013年,杭州市共吸納技術成果7026項,技術合同金額69億元,輸出技術9187項,合同金額48.26億元。據統計,五年時間(2009年至2013年),杭州市共吸納技術成果37149項,技術合同金額267億元,輸出技術51118項,合同金額243.25億元。
現僅以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杭州分市場(以下簡稱杭州分市場)為例,簡述其現狀及取得的成績。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杭州分市場成立于2002年6月,是杭州市企業與全國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進行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平臺設立了會員中心、信息發布、信息瀏覽、虛擬展館、成果拍賣、在線洽談、招投標廳、合同中心等多個欄目,企業及個人會員可就自己的難題或是成果予以公布,以期尋得合作。在積極建設線上平臺的同時,杭州分市場成立了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技術中介服務聯盟,在杭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設立聯盟秘書處,負責聯盟日常運行以及每年年會的組織召開。如2013年組織召開了“2013技術市場發展論壇暨第七屆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技術中介服務聯盟年會”,4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60余家省內外科技中介機構,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福州技術市場、上海技術市場、西安技術市場、北方技術交易市場等6家技術市場,以及省內各區縣市科技局,共計22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的召開,為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網上技術市場建設,促進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和發展,加強高素質技術中介人才培養提供了思路。依托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及技術中介服務聯盟開展了技術供需信息對接、政策宣講、技術合同登記備案、創新載體引進等科技服務活動,杭州市有效地實現網上交易服務和網下交易服務相結合,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統一。
截至2013年12月31日,浙江網上技術市場杭州分市場累計推出企業技術難題招標項目5103項、科技成果招標項目3059項,累計登記成交的技術合作和成果轉化項目2700余項,網上登記合同成交額30余億元。其中,2013年發布技術難題1131項,擬提供技術合作資金達12.4億元,技術成果和專利項目229項,登記的合同成交項目570項,合同成交金額8.42億元。通過杭州分市場的運行與推廣,為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間以及企業與企業間搭建了合作交流的橋梁,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和引進轉化科技成果、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提供了服務平臺。
依托杭州分市場等線上平臺以及杭州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杭州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線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建設與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促進了地方的發展。
杭州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不平衡,科技評估、投資創業等服務機構發展相對滯后;缺乏相應的科技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等監督管理部門,缺乏行業監管;機構規模小,服務手段較為單一,專業化服務程度不高,從業人員專業技能不強,缺乏整體的人才培訓機制,無法滿足企業、行業與市場的整體需求,等等。

為了更好地發展杭州市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和深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效能,有效地促進科技創新,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要勇于投入市場的懷抱,在市場中檢驗、發展和壯大自身,無論是“官辦”還“是民辦”,科技中介服務機構都要按照市場規律,根據市場需求來提供不同的科技中介服務,從而提高運行的靈活性和效率,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杭州市要盡快出臺促進科技中介組織發展的法律法規,特別要加強對科技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及評估、評定。通過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建設,加強行業自律,建立行業規范,與政府部門積極合作,監督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日常經營,建立行業誠信體系。
由于技術商品的無形性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實現各地區、各行業以及各創新載體之間的信息共享。通過完善網上技術市場、知識市場等線上平臺建設,加快信息的溝通和擴散,提升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的服務效率和質量。
提高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最主要的是提高從業人員素質。要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專業人員的獎勵和激勵政策;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員從事科技中介服務;培養和吸收不同專業不同背景的人才,優化人才資源配置;定期舉辦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要發揮科技中介機構在杭州市社會、經濟建設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必須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要建立多主體、多層次、多種類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三類(政府中介、非經營性中介、經營性中介)杭州市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調動和整合各類社會資源,為中小企業提供各類專業性的科技中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