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u
1926年11月,約翰·勃朗寧在比利時離開了人世。這位著名的美國輕武器設計家,留下了128項、槍支專利與多達37種的各式武器。這其中,就包括有著“手槍之王”美譽的柯爾特M1911,M1911由柯爾特公司研發,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半自動手槍,推出后,它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一直是美國軍隊的制式手槍。它還成為戰場上最常見的武器之一,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波斯灣戰爭等。
在M1911身上,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它為什么會受到廣泛的好評?
層層選拔,脫穎而出
在美軍作戰手冊中有這樣一條:永遠別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價最低的承包商制造的。可如果你拿著這條手則問問柯爾特公司,那么一定會得到否定的答案。
19世紀末,美國軍隊希望生產一種半自動手槍,來取代種類繁多的左輪手槍。在實戰中,左輪手槍不可靠、威力小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當時,人們急需找到一種更加可靠、更具威力的手槍來裝備軍隊。
接下來,共有6家武器制造商參與評選。由于美軍認為只有0.45英寸(1.143厘米)口徑ACP彈(ACP是柯爾特自動手槍彈的英文縮寫)才是最可靠有效的,因此就只有3家發射這種子彈的樣槍能夠繼續參與評選。另外3家,只能接受淘汰出局的結果。后來,又有一家制造商主動退出評選。這樣,就只剩下兩家制造商:薩維奇與柯爾特。
1907年至1911年間,美軍對兩家制造商的樣槍進行了多次測試。每次測試后,二者都不斷對樣槍進行改進。最后,柯爾特的樣槍在6000發的射擊試驗后沒有出現任何問題,而薩維奇的樣槍出現了37次故障。孰優孰劣,高下立判。
在經歷重重選拔之后,柯爾特公司笑到了最后。
特色設計、最受歡迎
1911年3月29日,柯爾特公司的參選手槍通過了所有試驗,正式成為美國陸軍的制式手槍,定名為M1911。在1913年,它又陸續成為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制式手槍。整個服役期間,美國總共生產了約270萬把M1911以及它的衍生型,很可能是歷來累積產量最多的半自動手槍。
M1911空槍連彈匣總重約1105克,全長約210毫米,有效射程50米,供彈方式為7發的標準彈匣。
M1911是以槍管向后滑動來消除后坐力而設計的著名產品,其各種特點也影響著其他在二十世紀推出的手槍。
M1911的基本操作原理是:子彈內的火藥燃燒,產生氣體將彈頭推出槍管。鎖在一起的槍管與套筒,受到后坐力開始向后滑,以此來消除射擊所產生的后坐力。
除此之外,M1911還設計了雙重保險:握把式保險(需要以掌心保持按壓才可發射),另一個是位于槍身左面手動保險。這樣的設計增加了手槍的安全系數,減少因槍支走火而造成的不必要損失。以20世紀初期當時的科技條件,設計半自動手槍并非易事,但約翰·勃朗寧卻設計出一款經得起歲月考驗的半自動手槍。在它漫長的服役過程,中,未見有人能對其原始設計作,出重大的改進,這就足以證明M1911的設計是多么的經典耐用。
如果這樣的手槍沒有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那才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1990年之后,M1911逐漸被貝塔瑞M9取代,在軍隊中退役。可是由于良好的性能,很多美國地方執法部門以及特種部隊都還在使用M1911與它的改進型。此外,在射靶訓練、比賽、個人自衛時,大多數美國人也都會選擇M1911,足見人們對它的喜愛與依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