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被稱做“陸戰之王”,無堅不摧,堅固猶如堡壘;它是步兵最好的保護神,靈活機動,能夠長途奔襲;它的“年齡”不大,卻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戰績彪炳。它,就是坦克。
要命的陣地拉鋸戰
那是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激戰正酣,法國北部索姆河地區更是成為了英軍與德軍激烈爭奪的前線。
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經典戰役。這場戰役爆發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進行了兩年,戰爭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互相對峙,戰爭正處于焦灼狀態。協約國之一的法國派遣霞飛將軍在索姆河地區發動大規模會戰,打算吸引同盟國之一的德國主力決戰。
自從人類發明了機槍,就沒人再愿意沖鋒陷陣了。只要一打仗,雙方就會挖好壕溝等防御工事,然后躲在里面對射。一戰時的戰役都是這樣打的,一打就是好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死傷非常慘重。
可是沒辦法,機槍戰和壕溝戰就是當時戰爭的主要形式,誰能堅持到最后,或者打破僵局,誰就能占據主動,贏得戰役的勝利。但是,談何容易呢!
英軍的“鋼鐵巨怪”
轉機說來就來,誰都沒有想到,一種嶄新的武器即將改變戰爭的打法。
9月15日清晨,一陣“隆隆”聲打破了戰地黎明時的寧靜。睡眼惺忪的德軍士兵被眼前的景象驚得目瞪口呆。只見不遠處的英軍陣地上,十幾個龐大的鋼鐵怪獸正氣勢洶洶地朝自己開來!
這是什么鬼東西?
德軍士兵不敢怠慢,趕忙架起機槍,“噠噠噠”一通掃射。誰知,這些怪物卻絲毫不為所動,繼續著沖鋒行為。轉眼,它們已經開到德軍陣地前。德軍士兵心想:沒關系,咱不是還有戰壕阻擋呢嘛!然而,就在德軍做著美夢的時候,那些“鋼鐵巨怪”毫不費力地跨過寬寬的戰壕,輕輕松松就搶占了德軍陣地!
消息在德軍中迅速傳播開來,德國人這才意識到,英國人已經將一種新型武器投入了戰爭。而這種武器,名叫“坦克”。
記者的奇思妙想
坦克威力強大,橫空出世的第一仗就轟動了世界。是誰發明了這種強悍的武器?肯定是位高明的軍事工程師吧?
還真不是。坦克的發明者,竟然是一位記者!
斯文頓是英國的隨軍記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眼看著士兵們在敵方猛烈的火力掃射下,成片地倒下,精神受到了很大震動。他想,如果能發明一種武器,既能發動沖鋒攻占敵軍陣地,又能像碉堡一樣為士兵提供防護,豈不是兩全其美?
可是,如果用鋼鐵制造這么一個“移動堡壘”,重量肯定輕不了。面對泥濘松軟的土地,恐怕還沒開動就已經陷進去了。斯文頓左思右想,忽然,一輛拖拉機閃入了腦海。當時,拖拉機也才被發明不久,靠著“履帶”這副鐵腳板,任何路面都通吃。
如果把拖拉機改裝成戰車,效果如何呢?
“陸地戰艦”與“水柜”
斯文頓將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材料,呈交了英國當局,卻碰了一鼻子灰。原來,當時的英國陸軍大臣吉齊納勛爵認為,斯文頓的發明只不過是“一個美妙的機械化玩具,但價值非常有限”。
好東西總不會被白白埋沒。一次偶然的機會,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看到了這份方案,拍案叫絕。這位后來的英國首相果然具有遠見卓識,當即將方案提交給當時的英國首相,隨即以海軍部的名義,展開了研制工作。由于是海軍主持研發,因此這個項目有了一個不倫不類的代號——陸地戰艦計劃。
第一輛坦克的樣子像一個菱形的鐵箱子,寬寬的履帶繞過車頂,樣子和現在的坦克差別極大。這輛怪戰車重28噸,有四挺機槍和兩門57毫米的海軍火炮,能夠抵擋一般槍彈的攻擊。
由于新武器的造型實在是太搞笑了,活像軍艦上用的水柜,因此,干脆被命名為“水柜”——而英文中的“tank”一詞,原本就是水柜的意思,“坦克”就是這個詞的音譯。“水柜”在索姆河戰役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震驚了世界,這種犀利的武器很快發展起來……
今天,哪個國家的陸軍中要是沒有坦克的身影,估計會被人笑掉大牙吧?作為陸軍主戰裝備之一,坦克依舊在不斷進化,未來,它又會是什么樣子?拭目以待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