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倩
小時候,在幼兒園常常玩一個游戲。小朋友們圍成一圈,老師挑選六個人站在中間,只有五個座位。大家拍手唱歌,孩子們就繞著座位跑,音樂突然停下來,六個小朋友就去搶座位,最后有個人會多出來,不知所措地站著。
我不喜歡這種殘酷的游戲規則,因為注定有一個人會多出來,不論他再認真再努力,也會成為失敗者。我一直很好奇,當眾人關注得到座位的勝利者的歡聲笑語時,那些多出來的失敗者們,他們都去了哪里?
初二的時候,年級動員大會上,老師說:“想去高中部的同學請舉手!”臺下紛紛舉起手來。老師很滿意地點點頭,說:“年級排名前一百名的就有希望去,大家好好加油!”我冷冷地想:“三百多人都想去,即使拼了命努力也會剩下兩百人,他們要何去何從呢?”
受不了這些壓力,也叛逆地覺得在學校待不下去了。我中午逃出校門去了家醫院,對醫生難過地說:“叔叔,我該怎么辦?世事艱難,我去不了重點高中,考不上重點大學,我是個廢人。” 醫生是個中年男人,他耐心地接待了我這個問題少女,溫和地說:“我周圍的人,也不都是重點學校的,一樣在當醫生,活得好好的啊!” 他打電話叫我的父親過來接走我。父親出現后,竟然沒有生氣,只是對我說:“走,帶你去吃好吃的。”當我一心一意地嚼著飯菜時,坐在對面的父親突然對我說:“其實你不需要很優秀,盡全力就夠了。”
轉眼間十年過去了,雖然父親從未對我解釋過“盡全力”到底是何意義,但在一路走一路反思的成長歲月里,我為自己找到了為何要好好讀書的真正意義:并不是為了去搶座位,而是更有權利更有底氣地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能講一口流利的英文,這和考級、雅思無關,而是在與外國同事溝通時,雙方能夠順利合作解決問題;我學好了一門專業,這和一紙證書無關,而是為了實現目標時,能夠盡可能減少耗費的時間、人力和物力;我待人接物落落大方,這和比賽獎狀無關,而是身邊的人喜歡和我相處,每一天的工作當中自己和別人都很愉悅。
高考快要放榜了,好的大學、好的專業,固然有人數的限定,不是所有努力的人都可以如愿,卻也不見得就要為此而一蹶不振,因為這并不代表你不夠優秀。想一想,那間教室的座位本就有限,肯定坐不下所有想去的人。
每朵花都在努力綻放,有的開得早,有的開得晚,但是最后都逃不過凋謝的命運。青春也是如此,我們都會老去,有一天會送自己的孩子上考場。試想當我們站在考場外,在烈日里翹首企盼的時候,會不會有那么一剎那被喚醒,終于發現其實花凋謝后,生出來的果子才是一棵植物的精華!花期太短,綻放得再美麗也會謝,果子卻是需要肥料和陽光的滋養,還有長時間的細心照顧,才能成熟。況且最甜的果子未必是曾綻放得最美麗的那朵花。
所以,最后,我想告訴那些沒搶到座位的孩子,不要氣餒,不要茫然,勇敢地走下去,要相信你的人生,會比想象中更充實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