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中 蔡年貴 葉根軍 程 瑩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創新設計中心,四川 綿陽 621000)
近幾年,互聯網正在無可逆轉地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2010年的開放大潮,2011年的全行業移動化,2012年的電商大爆炸,2013年的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思維一下子充滿了人們的大腦。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家電行業,尤其是小米、樂視電視的興起,使得傳統家電雪上加霜。在這樣的現狀下,傳統家電企業如何挽救自身,已成了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互聯網摧毀了以信息不對稱獲取利益的盈利模式,使信息流動變得更公開、透明,依靠信息壟斷的商業模式變得難以生存。2014年,移動互聯網已成為一個新的拐點,移動互聯網新的應用,如移動互聯網金融、大數據、醫療、教育等,都出現了非常猛的增長勢頭。
隨著網購平臺的發展,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迭代,網上支付、網上交易也隨之增長。如去年中國網購,已達到1.85萬億。估計到2020年,整個網購的總量可能達12到19萬億,相當于2012年的60%甚至90%的國內銷售總額。
自2014年1月美國CES展以來,眾多知名國內外廠家紛紛推出了自己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并在市場終端進行了銷售。三星、SONY、中興推出了智能手環,谷歌推出了智能眼鏡。在2014年2月世界移動通訊大會上,蘋果、三星、谷歌等更是把可穿戴智能設備推上了高潮,如蘋果推出了iWatch及iTie智能領帶等產品。
2 01 3 年互聯網與傳統家電企業對峙到了白熱化階段,智能電視的發展出現了兩個方向:
一是以三星、LG為代表的基于整機一體化,強調內容設計、極致手勢語音體驗、系統平臺更新的模式;另一是以小米、樂視及國內傳統家電企業基于機芯分離下的電視終端、移動終端等不同終端的統一體驗,并強調用戶需求的內容設計等模式。
平板電視受到互聯網電視的影響越來越嚴重,電視IT化更應注重體驗。近來,產生了一系列的電視智能產品。小米盒子,樂視電視的出現,徹底的打破了家電企業平板電視的壟斷局面,也打破的傳統平板電視的設計趨勢。機芯分離下的分離音響設計、屏幕設計、機芯盒子設計及盒子的智能升級換代,已成為未來平板智能電視的設計趨勢。
互聯網電視引發的“鯰魚效應”十分明顯,傳統電視行業均如臨大敵。許多傳統家電企業開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TCL與愛奇藝合作TV+;創維加入智能電視產業聯盟;海信、長虹一直走在互聯網電視前列。早在2012年底推出的VIDAA電視就是海信早期的互聯網電視。2014年1月,長虹推出了以“CHIQ”命名的產品,CHiQ電視和CHiQ冰箱顛覆了傳統的人機交互方式,實現了智能終端的互聯互通。
互聯網內容面向的用戶是一二線城市的90后,是都叫獸和李敏鎬狂熱的粉絲群,是大叔羅莉配、姐弟戀。一部《來自星星的你》,僅中國地區網絡播放量就超過了30億,成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數破400萬的電視劇。其中大部分的觀眾就是這類人群。
他們是隨著iPad一代逐漸長大,從小就被新技術、新終端和新應用包圍的新新人類。他們是未來最有可能最早對微信說再見的一代和率先扔掉手機、擁抱可穿戴智能設備和服裝的一代。他們不再只關注于產品本身的體驗,他們更需要的是超出他們期待的全新系統體驗。
9 0后的泡網絡、迷新鮮、樂分享、組圈子、耍娛樂五大偏好,這決定了他們需要全新的產品體驗。就拿90后的“迷新鮮”來說,90后積極嘗試新鮮事物(如火星文),甚至愿意為新鮮感買單。90后多元的興趣和多變的生活,形成他們多個興趣圈,通過圈子彼此之間的認同感、價值觀、愛好等方面的共同性得到加強,可是生性自我,習慣自由的他們在利用圈子優勢的同時卻拒不接受圈子的束縛。
可穿戴智能設備相比其他移動設備不僅更加便攜,在使用上也更加便捷,它幾乎可以完全依靠人體的自然動作實現操作,比如通過眨眼進行拍照,揮手開啟錄音等。這顯然比雙手捧著設備按鈕、滑動、翻菜單、搜索更加誘人。這種前有未有的全新體驗方式,更符合現在“迷新鮮”炫酷的90后。
智能手機的普及帶來一大批手機控,但不可能在晚上抱著它睡覺,而手表、腕帶等可穿戴設備卻可以。它可以全天候攜帶的特性給我們帶來很多有價值的應用,比如對病人進行持續的醫療監測等,通過皮膚震動進行無聲的睡眠喚醒等等。而且,24小時緊貼人體的特性也使得可穿戴設備更不容易被盜或者丟失。
很多人購買iPhone只是為了炫耀——他們除了打電話發短信幾乎從不使用任何軟件,如果你也是這種人的話,可穿戴設備可能會更加吸引你。在將來,人們或許可以用智能項鏈、智能耳環或智能手鐲來代替那些毫無實際用處的首飾等飾品。
在使用PC、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時,用戶必須“手動”搜索信息。可穿戴計算革命能簡化這一過程。事實上可穿戴式計算設備只是簡單地將人工智能獲取的信息,以最直接的方式,傳輸如人類大腦。這種解放雙手全新的體驗方式,一定會受到懶人一族90后的青睞。
在現今傳統家電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的大戰中,傳統家電企業可以吸收可穿戴智能設備的一些特性,創造出比互聯網企業更超出用戶期待的新智能產品。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的日益發展,這或許真會給互聯網電視注入新價值的體驗方式,其創新性體現在以下幾點:
①技術上革新。
可穿戴智能設備與電視客廳娛樂系統結合,首次用智能穿戴設備取代智能手機、PAD、遙控器、游戲手柄、攝像頭、麥克風等移動終端和電視外設。
②體驗上革新。
首次解放了用戶的雙手,從視(眼睛)聽(語音)帶給用戶超預期的剛性需求。比如虛擬自我融入游戲角色,通過某種穿戴設備采集自己數據后傳輸到電視游戲角色中,通過眼睛和語音來參與或操控游戲,而不再用雙手來控制游戲手柄。
③定制化革新。
根據用戶不同的身份與需求,可通過智能穿戴設備與電視客廳娛樂系統的產生互動,模擬出各種不同的活動場景,如能滿足屌絲與女神(或男神)的影像互動。也可用于臥室電視系統上,成為個人定制的私人健康保姆。
以下是可穿戴智能設備融入電視系統中的一些探索。
傳統家電企業或許能以此做為創新的突破口,將可穿戴智能設備融合在電視客廳娛樂系統中,完成內容到平臺,電視終端到可穿戴智能終端,從而完成各種試穿試戴,智能交易與在線支付,虛擬自我融入游戲娛樂,影院級影視以及各種定制空間環境的社交等系列活動,重新把90后的關注度拉回到大客廳的電視上,從而完成電視的銷售。如圖1所示。
下面介紹幾種可穿戴智能設備與電視客廳系統的融合場景。
① 試穿試戴,智能交易與在線購物。
現在的網絡購物是很方面,也很實惠。但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實時體驗產品的效果,比如試穿,試戴,常常衣服看著喜歡也不敢下手購買,因為不知道穿在自己身上會怎么樣,好不好;發飾也是不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現在的發型,還有絲襪,帽子,化妝品,等等,太多的擔心。所以通過用戶身上的某種穿戴智能設備自動掃描身體的各種數據,如身高、胸圍、臀圍、勁圍、勁長、發型等主要數據,并自動上傳到電視的試衣系統上,電視畫面便會出現一個身材和自己十分相似的模特,用戶就可以在電視系統里親自試穿衣服(甚至是內衣),設計發型,試戴飾品,試穿靴子等,讓90后用戶享受到最大、最真實的逛街體驗。
②虛擬融入游戲角色,展現真實個性化的我。

9 0后最感興趣的是娛樂和社交,在這方面,可穿戴設備也大有用武之地。如游戲玩家已經將鼠標和操縱桿視作古老的裝備,他們已將游戲裝備穿戴在身上,用肢體動作來控制游戲的進程。如果再配上升級版的類似谷歌眼鏡的可穿戴設備,那么通過客廳電視超大超高清的屏幕,可以隨時隨地與圈子內的朋友一起玩經典的CS游戲,達到虛擬與現實交替錯亂的程度,用戶可以在3d虛擬環境中漫游,打通虛擬與現實的生活。
③定制個人私密空間環境。
這片私人的領地可以包容我們諸多趣味甚至怪癖,但只有每個人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并在每個細節上完美的還原,我的空間我做主。一人一世界,“定制”成為一種簡單而時尚的生活方式,90后已不僅是對產品功能的單一需求,更多將心力傾注在對自我情感的一種傾訴。通過某種可穿戴智能設備,定制出各種個人的私密空間和私密情景,這對90后來說是無法拒絕的,甚至是為之癡迷一生的。喜歡追星的90后,可與自己的女神或男神在電視大屏上產生實時影像交互,并可隨心所欲的與你的偶像發生你想發生的一切情節,滿足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達到的欲望與追求。
④影院級影視,模擬逼真現場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藝術與技術實驗室(The MIT Media Lab)正在研發“可穿戴書籍”項目,即閱讀者身穿一件背心樣的裝置,該裝置會利用環境照明、震動、溫度控制和加壓來制造出身體感知,由此來展現故事中所描繪的情節和情緒。當讀者閱讀到相應頁數章節時,傳感器和制動器中預設的小說情節描述反應就會啟動。如果故事中的角色陷入愛戀,這個裝置就會震動,來提高讀者的心跳;如果故事中的角色覺得很冷,那么該裝置就會下調讀者體表溫度。
同理,把這個技術運用在電視系統上,也是可行的。給電視用戶一個可穿戴設備,根據電視播放的情節和主角的情緒提供相適宜的感官模擬(氣味,光線,震動、心情及表情變化等),讓用戶通過家中的電視也能感受到去電影院的臨場感乃至感受勝過去電影院的其他情感需求。
可穿戴設備在2013年更多地是圍繞健康(安眠、計步等)下功夫。2013年第一季度,Forrester在美國在線調查了4673位成年人,研究結果表明,6%的美國成年網民身穿一個可跟蹤特定的運動的設備,5%的人表示,他們穿的設備如Fitbit會追蹤他們的日常活動,5%的人表示他們使用了一種設備如Jawbone UP跟蹤自己的睡眠質量,3%的人表示他們使用了一種如Lumoback設備反饋他們的走路姿勢。以這些小數據作為參考,可以得出美國6%的人口約11萬成年人,使用與健康有關的可穿戴智能設備。
隨著可穿戴醫療設備的不斷發展,可穿戴設備可以與臥室電視系統更好的結合起來。倡導不送電視,送健康保姆,個性化定制自身的健康數據并提供最適合自身健康的指導方案。
通過某種穿戴設備,如具有遙控電視功能的穿戴手環或穿戴內衣,一邊躺著看電視,一邊檢測用戶的健康,如血壓、心率、三圍數據、體溫、體重等各種私人數據,并將這些數據傳輸到電視上形成直觀的圖像,可與自己的私人醫生或圈子內閨蜜如同面對面交流,尋求指導和解決辦法。
隨著可穿戴智能設備的向前發展,人們對可穿戴智能設備的不斷追求,傳統家電企業完全能把可穿戴智能設備融入到電視系統中,倡導不賣電視,賣新體驗;倡導不送電視,送保姆,創造出打動消費者的全新智能產品,把互聯網用戶重新拉回到電視本身上來,從而在這場互聯網電視的競爭中取于不敗之地。
[1]黃立中,葉根軍.智能時代下的平板電視外觀設計[J].硅谷.2013(19).
[2]梁信軍.2014的中國即將發生8個拐點事件[J].投資潮,2014.
[3]羅超.2014年互聯網電視首場大考:誰能突破百萬銷量關[Z].虎嗅網,2014.